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郝媛媛  杜巍  王建美 《安徽医学》2023,44(10):1190-1194
目的 探究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CTRP9)、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VASH-1)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产科就诊治疗的HDCP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将其分为非肾损伤组(n=52)和肾损伤组(n=60);另选取同期孕检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CTRP9、VASH-1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CTRP9、VASH-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尿酸、尿蛋白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9、VASH-1在早期预测HDCP患者发生肾损伤中的价值。结果 肾损伤组收缩压、舒张压、TNF-α、血尿酸、尿蛋白、VASH-1水平均高于非肾损伤组和对照组,血清CTRP9水平为(125.39±26.43) pg/mL,低于非肾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TRP9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TNF-α、血尿酸、尿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4、-0.506、-0.487、-0.528、-0.534,P<0.05),患者血清VASH-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TNF-α、血尿酸、尿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0.495、0.524、0.479、0.506、0.5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CTRP9是HDCP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高水平VASH-1、TNF-α、血尿酸、尿蛋白均是HDCP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ROC结果显示,血清CTRP9、VASH-1预测HDCP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89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5,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2.319,P=0.020; Z=1.755,P=0.079),特异度为92.31%,灵敏度为86.67%。结论 发生早期肾损伤HDCP患者血清CTRP9水平降低,血清VASH-1水平升高,二者在早期预测评估HDCP患者发生肾损伤中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社区10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血尿酸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T1(n=367)、T2(n=321)和T3(n=320),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代谢性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 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4.1%、46.1%和64.7%(P=0.000);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混杂因素后,以低位组作为参考,中位组和高位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度分别增加1.580倍(95% CI:1.154~2.164,P=0.000)和3.611倍(95% CI:2.539~5.315,P=0.000);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较高者更易合并4~5个代谢综合征组分;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三分位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17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62)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40)。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UA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DN进展,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SBP)、SUA呈增加趋势(P均 < 0.05),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FBG、2 h PG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临床DN组TG、TC、VLDL-C大于早期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A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血脂水平与其3年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并随访122例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疾病有无进展分为2组,分别为进展组(n=40),未进展组(n=8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血脂水平差异;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疾病进展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未进展组(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肿块直径、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淋巴结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脂水平与三阴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需有效监测患者血脂水平,并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5.
李莫振  尉玉杰  高静 《安徽医学》2021,42(2):179-182
目的 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分组,将29例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将71例无急性肾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包制作列线图,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ms程序包建立。同时应用caret程序包进行Bootstrap法做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感染(OR=5.306,P=0.024)、糖尿病(OR=7.369,P=0.008)、高动脉血乳酸(OR=5.964,P=0.030)、低MAP (OR=6.241,P=0.029)、尿量少(OR=5.922,P=0.016)和高APACHEII评分(OR=4.518,P=0.038)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R3.6.3)和rms软件包,建立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列线图模型,根据患者的各项危险指标情况选择对应线段端点,向上对评分轴做垂直线得到单项评分值,即肺部感染为95分,糖尿病为96分,动脉血乳酸为64分,MAP为90分,尿量为92分,APACHEII评分为99分。将各项评分值求和统计总分并在总分轴找到对应分值点,再向下对风险预测轴做垂直线即可得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发生率。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确定模型区分度,通过构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校准曲线,进行一致性测试,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通过绘制ROC计算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 CI:0.841~0.913)。结论 本研究基于肺部感染、糖尿病、动脉血乳酸、MAP、尿量和APACHEII评分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了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赵金钱  曹荣格 《安徽医学》2020,41(10):1189-1192
目的 探讨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6例有腹膜炎症状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急性胰腺炎患者脏器衰竭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8 h,将患者分为MSAP组(n=68)与SAP组(n=38),分析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SAP组患者48 h腹水量、降钙素原高于MSAP组,而血钙、血清白蛋白低于M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腹水量是发生SAP独立危险因素(OR=1.187,P=0.000),而血钙是发生SAP的保护因素(OR=0.056,P=0.008)。48 h腹水量、血钙及二指标联合预测SAP的敏感度分别为0.789、0.868和0.763,特异度分别为0.809、0.662和0.88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78和0.860,48 h腹水量、血钙的截断值分别为1 240 mL和1.87 mmol/L。结论 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能够早期准确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甲状腺结节(TN)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并行甲状腺彩超检查 122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结果分为 TN 组(n=85)和非 TN 组(n=37)。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腹膜透析患者 TN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 69.67%,其中男性患者中 TN 检出率为 58.49%,女性为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TN 组的年龄、铁蛋白、腹膜 Kt/v 高于非 T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89,P<0.001)及铁蛋白浓度(OR=1.003,P=0.044)是 TN 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每增加 1 岁,TN 发生率升高 8.9%。铁蛋白水平每升高 1 μg/L,TN 发生率增加 0.3%。 结论 年龄和铁蛋白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中老年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  相似文献   

8.
金珍珍  黄坤  吕勇  潘家华 《安徽医学》2020,41(9):1041-1044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脑膜炎重症患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师及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42例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42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29)和预后不良组(n=13),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例患儿中预后良好29例(69.04%),预后不良13例(30.96%),后者包含死亡患儿4例(9.52%)以及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患儿9例(21.44%)。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中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8分)、肌张力异常、反复抽搐和脑脊液葡萄糖(<1.5 mmol/L)等因素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昏迷(Glasgow昏迷评分<8分)、反复抽搐、脑脊液葡萄糖<1.5 mmol/L是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昏迷、反复抽搐、脑脊液葡萄糖<1.5 mmol/L是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重症科医师应密切关注相应指标,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为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合并AKI组(观察组64例)与非合并AKI组(对照组66例),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血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选入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64例,对照组脓毒血症非急性肾损伤66例,急性肾损伤组年龄高于对照组(65.7±13.1岁 vs 58.5±15.4岁,P=0.005),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76.6% vs 56.1%,P=0.014),降钙素原定量高于对照组(28.1±21.0μg/L vs 21.1±13.6μg/L,P=0.026)。血培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0.2% vs 15.3%,P=0.006),两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两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C反应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脓毒血症合并AK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21,OR=0.965),性别(P=0.003,OR=5.321),降钙素原定量(P=0.047,OR=0.975),血培养阳性(P=0.002,OR=1.009),血型A与血型O比较(P=0.037,OR=5.409)均与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相关。结论 提示A型血与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存在独立相关性,A型血可能增加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宋洁  夏勇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93-96
目的 分析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ICS-PL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为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CS-PLAD (最重处直径狭窄 ≥ 50%且<70%)的患者22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运用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冠脉病变数 ≥ 2更常见,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更高(P均<0.05)。(2)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 (OR=2.447,P=0.000,95% CI:1.608~3.725)、LDL-C (OR=1.971,P=0.006,95% CI:1.219~3.187)及冠脉病变数 ≥ 2(OR=6.596,P=0.000,95% CI:2.995~14.526)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3)危险因素模型预测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0.000)。结论 在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LDL-C血症、高TG血症或多支冠脉病变的ICS-PLAD患者中MACE发生率高,TG、LDL-C及冠脉病变数 ≥ 2是ICS-PL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危险因素模型对ICS-PLAD患者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海燕  路屹  骆嵩 《安徽医学》2021,42(2):157-161
目的 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49例,均在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早期疗效按溶栓后第14天的神经改善率分为有效组(≥ 18%)35例及无效组[<18%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14例,长期预后按出院后第90天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又称mRS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 2分)26例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房颤史、脂蛋白(a)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是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NIHSS评分、脂蛋白(a)水平、房颤史、D-二聚体水平、早期疗效是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NIHSS评分高值(OR=1.035,95% CI:1.013~1.153)、溶栓时间窗>3 h (OR=6.447,95% CI:1.740~50.120)、FIB水平越高(OR=3.852,95% CI:2.717~17.537)是早期疗效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NIHSS评分高值(OR=1.163,95% CI:1.012~1.336)、脂蛋白(a)水平越高(OR=1.008,95% CI:1.001~1.015)是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IB、脂蛋白(a)分别是溶栓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血清标志物,这2项指标结合入院NIHSS评分供临床医师参考,可对静脉溶栓后AIS患者的病情及转归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9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肛门失禁症状,将CCFIS评分≥2分划为肛门失禁组(42例),CCFIS评分<2分划为功能正常组(153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瘘管性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手术方式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为21.54%,CCFIS平均分为(3.40±1.170)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瘘管类型为括约肌上瘘(OR=1.024,95%CI=0.405~2.585,P=0.025)、既往有1次以上的瘘管手术(OR=16.224,95%CI=3.291~29.977,P=0.001)、低静息压(OR=0.909,95%CI=0.869~0.952,P=0.000)、手术方式为切割挂线术(OR=1.389,95%CI=1.044~1.848,P=0.024)是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肛门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9(95%CI=0.818~0.939,P<0.001),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通过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有创干预措施及24 h内入院指标与入院28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4项临床有创干预措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深静脉置管]及可能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入院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并以患者入院28 d的生存情况为结局变量,比较生存组(n=81)和死亡组(n=31)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然后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IL-6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CRRT、深静脉置管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水平升高(OR=1.001,P=0.011)、降钙素原水平降低(OR=0.966,P=0.005)、采用CRRT(OR=6.846,P=0.002)是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L-6水平升高、降钙素原水平降低、住院期间使用CRRT的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风险较高,密切观察并动态监测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生不良结局的脓毒症患者;必不可少的机械通气、气管插管、CRRT、深静脉置管等临床有创干预的实施比例在死亡患者中较高,临床医师应认真评估、准确把握其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不同病因(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所致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分为脑梗死组(n=63)和呼吸衰竭组(n=3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NSE)的差异。再根据意识状态分为昏迷组(n=19)和无昏迷组(n=75),比较NSE水平的差异,并对NSE与相关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总体NSE异常率为26.6%,呼吸衰竭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组[12.54(12.95)ng/ml vs 11.05(5.80)ng/ml,P=0.046],而TBIL、ALB、PaO2显著降低(P均<0.05);昏迷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无昏迷组[16.35(10.77)ng/ml vs 11.05(4.32)ng/ml,P=0.01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E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246,P=0.019)。结论 NSE水平与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NSE可能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脑损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脂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心内科因拟诊冠心病入院治疗的240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58)和冠心病组(n=182),再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84)和多支病变亚组(n=98)。比较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患者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及血脂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冠心病影响因素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E峰和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比值(E/A)均低于非冠心病组,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等容舒张期(IVRT)均长于非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D)均大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亚组E高于单支病变亚组,E/A低于单支病变亚组,DT、IVRT均长于单支病变亚组,LAD、IVS、LVPW、LVD均大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均<0.05);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亚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亚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亚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TC、IVRT、LAD、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血脂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异常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确诊T2DM患者2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分为试验组(n=124)和对照组(n=13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血常规、生化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清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等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空腹血糖(OR=0.883,95%CI:0.788~0.990,P=0.032)、糖化血清蛋白(OR=1.008,95%CI:1.004~1.013,P<0.001)为患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是T2DM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金怀双  徐健 《安徽医学》2020,41(9):1058-106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1例),对比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OR=0.329)、白细胞计数(OR=1.299)、中性粒细胞水平(OR=1.355)、Killip分级>Ⅱ级(OR=6.45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OR=1.127)、前壁心肌梗死(OR=3.804)、QT间期变异度(QTV)(OR=0.829)、左冠状动脉闭塞(OR=2.129)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病程(OR=0.329)、QTV(OR=0.82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选择笔者医院117例腺性膀胱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复发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n=24)及未复发组(n=93),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再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组(n=61)及RDW高值组组(n=56),比较两组复发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组的RDW水平(13.1%±1.8% vs 11.7%±1.1%,P=0.001)显著高于未复发组。RDW高值组组复发率(32.1% vs 9.8%,P=0.003)显著高于RDW低值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 (OR=2.120,95% CI:1.322~3.401,P=0.002)、慢性泌尿系炎症史(OR=7.476,95% CI:2.076~26.915,P=0.002)及泌尿系结石史(OR=5.428,95% CI:1.245~23.669,P=0.024)是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RDW水平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关系密切,高RDW水平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其术后3年复发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王菲菲  姜丹  白璐 《安徽医学》2018,39(9):1133-113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miR-223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HSP患儿60例为HSP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且与患者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分析两组对象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miR-223水平,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NLRP3水平;Pearson法分析NLRP3与miR-223表达的相关性及NLRP3、miR-223与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LRP3和miR-223水平对HSP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SP组患儿外周血NLRP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miR-223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患儿IgA、IgG、IgM、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3与IgA、IgG、IgM、CD8+水平呈负相关(r=-0.451、-0.355、-0.274、-0.581,P<0.05),与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r=0.712、0.461,P<0.05);而NLRP3与CD4+、CD4+/CD8+呈正相关(r=0.553、0.348、0.294、0.456,P<0.05),与IgA、IgG、IgM、CD8+呈负相关(r=-0.484、-0.354,P<0.05);HSP患儿外周血中NLRP3和miR-223呈负相关(r=-0.340,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miR-223、NLRP3水平预测HSP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4(95%CI:0.928~0.995)、0.956(95%CI:0.902~0.98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98.33%、83.33%,特异度分别为88.33%、96.67%,二者联合预测HSP患儿的AUC为0.987(95%CI:0.947~0.999),敏感度为98.33%,特异度为90.00%。结论 NLRP3在HSP患儿外周血中呈高表达,miR-223低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且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H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