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 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膀胱残余尿量增多的现象,对膀胱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手术后病人膀胱功能训练尤为重要,病人无论采取什么手术方式术后都需要行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管夹管放尿训练膀胱功能是临床上常用方法,应用较多的是定时放尿,而临床发现前列腺增生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情况:I1,有的甚至需要再次导尿以解决尿潴留或训练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膀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清洁护理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主观疼痛感受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储尿与排尿时的膀胱压与尿道分布压,术前3 d,术后3、14、20 d舒适状况量表(GCQ)和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VAS随时间变化而降低(P<0.05)。储尿时,观察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观察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而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Q评分术后3、14、20 d高于对照组,而SPB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GCQ评分随时间变化而升高,而SPB评分随时间变化而降低(P<0.05)。观察组拔除...  相似文献   

5.
余爱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28-129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妇产科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膀胱充盈及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形态。结果全组病例拔除尿管后,除6例重置尿管,其他均能自解小便。实验组自然排尿率及排尿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排尿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为最佳拔除尿管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按需夹管排尿法对骨科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0例,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留置尿管期间按需夹管排尿,对照组按传统方法 置尿管排尿;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和拔除尿管时舒适度及首次排尿时间和首次排尿量.结果 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排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重置导尿管比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需夹管排尿法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有效降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诊断为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温针灸组。常规组予以常规留置导尿管,进行尿管护理,每24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膀胱内压、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温针灸组同对照组尿管留置,且取人中、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复溜穴采用温针灸,起针后温和灸神阙穴20~30min,qd,连续治疗至膀胱功能恢复。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值。结果:温针灸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能障碍,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童凤玲 《安徽医学》2015,36(6):750-751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尿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218例,2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手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下拔除尿管;对照组106例,按常规术后24 h后不定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后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尿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24 h内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肠蠕动,减少拔管后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尿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1):970-972
目的探讨2种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方法预防妇科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妇科良性疾病术后留置尿管≥48 h的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拔管前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至患者有尿意时将尿管拔除,对照组在拔管前24 h即开始每3 h夹管1次训练膀胱功能。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B超残余尿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分别为(6.067±2.761)、(12.750±9.663)min,B超残余尿分别为(17.627±8.257)、(26.453±23.133)m L;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分级Ⅰ级57例、Ⅱ级3例,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分级Ⅰ级48例、Ⅱ级12例;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B超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膀胱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良性疾病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至患者有尿意时将尿管拔除的训练膀胱功能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效果优于24 h即开始每3 h夹管1次训练膀胱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子宫切除术后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7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将尿液排空,用37℃生理盐水300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min.膀胱空虚后抽空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拔除尿管;对照组将尿液排空,抽空气囊内液体后拔除尿管。结果2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拔除尿管的最佳方法是膀胱半充盈时抽空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4mL生理盐水.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食管癌病人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间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病人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置自控镇痛患者拔除尿管的时机。[方法]选取妇科腹式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尿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回房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尿液,于术后72小时拔除镇痛泵及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8例,发生尿潴留者2例,占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空膀胱者42例,发生尿潴留者8例,占16%,尿潴留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式手术留置镇痛泵患者术后夹住尿管定时开放,每2小时一次,并于术后24小时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降低拔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前给予心理干预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神经外科神志清楚,因治疗或病情原因必须卧床的留置导尿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3-4天后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夹闭尿管后,当患者自觉有尿意时床上给予便器,床头抬高,保护隐私等心理干预,使患者产生床上自解小便的感觉后开放尿管,经训练3-4天后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2.5%,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在拔管前常规夹管训练配合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此方法操作简便,不产生额外费用,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直接拔除尿管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神经外科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其中,术后直接拔除组90例,夹管训练后拔除组90例;直接拔除组于术后1-3天直接拔除尿管,而夹管训练组通过夹管训练,根据有尿意感时单次放尿量来判断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及再置管发生率。结果:直接拔管组术后出现尿潴留行再置管3例,夹管训练组拔除后出现尿潴留行再置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直接拔除尿管与夹管训练后拔除尿管的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可以减少术后置管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组给予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及导尿管拔除成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膀胱内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拔除尿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间歇导尿联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拔除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雷夫诺尔治疗产妇尿潴留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科病人中,由于多种原因,产妇在分娩前后需要放置导尿管。一般情况下留置尿管24~48h后需拔除导尿管,让产妇下地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体力恢复。以往多采用先夹管训练膀胱功能,然后拔除尿管,嘱病人排尿的传统方法。发现有部分患者因发生尿储留而需要二次导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尿路感染的机会。对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用先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后拔管的方法;观察组在拔尿管前先行雷夫诺尔(Rivanol)膀胱内推注,然后让患者立即排尿,其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改进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轻患者拔管时的不适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行闭管3~4h,患者主诉有尿意时,抽出导尿管气囊内的液体,暂不拔管,让患者通过自行排尿将导尿管冲出体外;对照组术后持续开放尿管,拔管时按照传统方法抽出气囊内的液体,拔除导尿管。结果观察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5例(8.3%),排尿困难2例(3.3%);对照组发生尿路刺激症状22例(36.7%),排尿困难13例(21.7%)。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杨铁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70-1471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导尿管拔除的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要拔除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拔管组(对照组)60例,无痛拔管组(观察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首次排尿时间、有无尿道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不适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首次排尿时间提前(P〈0.01),主观不适感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现象,均能在30 min ̄60 min内排尿,且排尿顺畅,患者感觉舒适。结论采用无痛拔除气囊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拔管后首次排尿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