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霍新华 《河南中医》2010,30(8):824-825
通过应用治未病的指导原则,对哮喘患者实施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中医学“治未病”既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途经,也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试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3个阶段探讨其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的有效干预、及时治疗和预后防变,说明“治未病”理论在风湿免疫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思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医中药可以在"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阶段进行干预,通过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增强体质,以实现预防哮喘发病、减少发作次数及防治药源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早期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哮喘以“预防为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反映中医药优势特色的重要理论-“治未病”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而“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以  相似文献   

6.
刘恩顺  孙增涛 《光明中医》2008,23(12):1867-1868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其内涵与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医学发展潮流有着理想的契合。本文在明确哮喘病机和发病特点的基础上,将哮喘分为已病未发、已病欲发和已病既发三个阶段,分析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哮喘各个阶段防治的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希冀有益于中医药防治哮喘思路的拓宽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各种疾病的同时,也对针灸能否“治未病”提出了一些质疑,并指出失当的针灸“治未病”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针灸“治未病”也应根据人体体质,选择适宜的针灸方法、腧穴、刺激剂量及介入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9.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治未病”观的治则。基于此,针灸治未病得到发展。从治疗效应角度对针灸治未病机理解析为:整体性调整是治未病针灸术适应症广泛的理论基础,双向性调整作用是针灸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针灸调整作用的生理性揭示针灸治疗作用是有限的。治未病针灸术是自然疗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红永 《河南中医》2011,31(7):712-714
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独具特色。尤其在肺癌的预防即“治未病”方面别有特色。“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痛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用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肺癌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在肺癌术后辨证论治,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2.
付晓君  门波 《新中医》2022,54(2):184-186
复发性流产是育龄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生育难题.现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对复发性流产的防治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在"未病先防"中强调"无病而防"及"因病而防";在"既病防变"中强调复发性流产的传变、用药规律和辨证论治;而在"瘥后防复"中强调孕后尽早安胎及日常防护及康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03-2504
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的疗法。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多地用于震颤麻痹的治疗中。马骏教授总结多年相关经验,认为本病主病在肝,病位在脑,针刺主要选取风府、太冲为主,根据证型辨证选取配穴治疗震颤麻痹。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妇女绝经后的骨退化性疾病,其预防、治疗已是当前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主要就近10余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及治疗效果做一回顾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针灸疗法有利于激发患者自身的调节机能,提高内源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增强患者对药物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提高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减少显微骨折数目以及新骨折率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今后应进一步探索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同时要探索针对骨质疏松的复杂干预特点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康宁  叶海勇 《新中医》2021,53(3):199-200
过敏性疾病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故其防治意义深远.笔者从天、地、人三因出发,探讨过敏性疾病病因病机,认为宜以"通天时之变,以奉其气"、"晓地域之殊,以顺阴阳"、"明体质之偏,以适其度"为则,以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之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10年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分析整理。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65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以针灸疗法+康复疗法为主,结合或未结合其他疗法。头针使用率高,常头针、体针并用。头针使用中以焦氏头针、靳氏头针和标准头穴线多用。体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肩髃、百会等。观察疗程的设定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疗效观察指标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肯定,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 1 88例患者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88例 ,其中男性 99例 ,女性 89例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76岁 ,平均年龄 5 3 .8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3 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 ,2~ 7日行 1次大便 ,需泻药 ,手助排便 ,有的伴肛门坠胀 ,排便时间长 ,里急后重 ,小腹、肛门疼痛 ,便血等。直肠指诊其中发现有内痔 ,混合痔98例 ,肛裂 68例 ,肛乳头炎 1 3例 ,肛周脓肿 9例 ,直肠内外脱垂 8例 ;高血压 1 2例。2 治疗方法  针灸主穴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支沟、大肠俞、承…  相似文献   

18.
黄婉怡  孟艳  梁舒华  王新华 《新中医》2024,56(11):208-212
阐述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应用音乐疗法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意义,以及音乐治疗在情志病中 的防治作用,并提出根据阴阳五行之理辨证施乐,在未病、欲病、已病、瘥后不同阶段的音乐干预等具体方 法,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音乐治疗师”新理念,推动音乐治疗在自我心理保健中的应用,在健康中 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代医家将针灸治未病思想广泛应用在预防及治疗脐风、疟疾、外感等儿科疾病方面,根据体质介入针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脐风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程度,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及方法防治儿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