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概述近年来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相关研究进展。对体质理论演变进展、中医体质与基因学以及中医体质与健康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对血脂异常近10年控制目标变化、不同人群血脂异常差异包括种族差异进行了总结;重点概括了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特点、血脂异常临床分类与体质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中医体质干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对机体功能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也可能对体质产生影响。笔者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及体质进行调查,了解各项前列腺癌相关临床指标与体质的关系,以期发现一些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结果: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19.02%)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阴虚质(18.21%)、湿热质(15.22%)、阳虚质(13.32%)、血瘀质(11.14%)、平和质(7.61%)、痰湿质(6.25%)、气虚质(5.16%)、特禀质(4.08%)。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男性以湿热质、阴虚质为多见;女性以气郁质、阴虚质为多见,而阴虚质在男性、女性均多见;青年中以气郁质和湿热质较多见,中年中以痰湿质较多见、老年以血瘀质较多见。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主要为湿热内蕴证125例(3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98例(27%)、肝肾阴虚证56例(15%)、气滞血瘀证46例(12%)、寒湿中阻证43例(12%);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体质类型决定了该病证型的易感性。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特征,提示可以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做到“辨体”“辨证”“辨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237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临床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的237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中医体质判定,搜集危险因素资料,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与未复发组的中医体质分布相似,常见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复发组中医体质分布改变,以痰湿质为主,其次为血瘀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占比相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源性栓塞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痰湿质和血瘀质可能增加脑梗死早期复发风险。糖尿病和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湿质、血瘀质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不孕的发生率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及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稳定,甚至对社会和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但仍有部分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存在,故寻找新的与不孕不育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临床常见的不孕包括不孕症和自然流产两大类。从临床观察可见,多次自然流产患者易发生继发性不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预防M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九种体质问卷,对社区1158例MS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女性人群中高血脂病史和骨质疏松症病史所占比例高于男性。MS各组成成分中,女性腰围、高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有显著性差异。2463例老年人中MS患者1158例(47.02%),MS患者主要体质为痰湿质587例(50.69%),其次为平和质262例(22.63%),次之为阴虚质106(9.15%)。通过logistics回归矫正生活方式,既往史以及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等MS高危因素后,发现痰湿质人群MS的患病率是平和质人群的1.6倍。结论 痰湿质是MS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来纠正或改善痰湿质,降低MS的患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题开展系统的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相关文献,并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099篇文献,通过CiteSpace共现分析找到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研究的高产机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以及高频关键词。研究发现各个研究者及机构缺乏沟通合作,研究热点主题有体质研究、治未病、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知识图谱揭示了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 7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 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8.8%)>气虚质(22.6%)>阴虚质(15.6%)>痰湿质(1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0.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 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体质与钙、镁、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熙康门诊部收集血脂异常患者200例,血脂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钙、镁、锌指标,并对血脂异常组进行中医体质评估。使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组体质类型与钙、镁、锌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血脂异常组钙、镁、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②不同体质之间的钙均值有差异(P < 0.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与LDL-C相关(P = 0.039),锌与TC相关(P = 0.03);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与阳虚质及痰湿质相关,TG与阳虚质相关(P < 0.001),TC与痰湿质相关(P < 0.001)。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血钙、镁、锌微量元素水平及血脂指标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0.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FD的防治提供临床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200例中各体质类型构成比: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不同年龄消化不良人群体质分布:18~29岁34例(17.0%),30~39岁62例(31.0%),40~49岁57例(28.5%),50~65岁47例(23.5%).男性患者以湿热质为主,女性患者以气郁质为主.结论 本研究表明FD人群中以气郁质、湿热质倾向最明显,为开展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提供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风病患者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探讨中风病人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为从体质调控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01例患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作脉搏、血压、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痰湿质55例,阳虚质46例,气虚质31例,阴虚质11例,分别占27%、23%、15%、5%,占全部患者的71%;痰湿质与气虚质及痰湿质与阳虚质的胆固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病患者中以痰湿、阳虚、气虚、阴虚4种体质类型为主,痰湿质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质和阳虚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 2021 年 1 月 至 2023 年 2 月纳入的 200 例老年(年龄≥ 60 周岁)高血压患者,根据 Fried 量表得分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血压非 衰弱组(52 例)、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84 例)及高血压合并衰弱组(64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25– 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与血清 CRP、25–(OH)D 水平的相关性,探究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结果: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CRP 水平及年龄均高于 高血压非衰弱组(P < 0.05),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25–(OH)D 水平均低于高血压非衰弱组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RP、25–(OH)D 均为影响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P < 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清 CRP 与老年高血压伴衰弱患者的衰弱程度呈正相关性(r = 0.381,P < 0.05); 血清 25–(OH)D 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性(r = –0.420,P < 0.05);64 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患者中平和质为 11 例(占比为 17.19 %);偏颇质为 53 例(占比为 82.81 %),其中最多的为痰湿质 18 例(占比为 28.13%),其次为阴虚质 11 例(占比 为 17.19 %)、阳虚质 8 例(占比为 12.50 %)及血瘀质为 5 例(占比为 7.81 %)。 结论:CRP、25–(OH)D 水平对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为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易感体质,可以中医 体质学为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衰弱状态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叶平  王欢欢  叶骞  张丽  包文婷 《中医药学刊》2013,(10):2215-2217
目的:遵循"治未病"思想,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对465例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体质辨识,对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找新的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的方法提供了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生殖免疫专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46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60例(12.90%),单纯偏颇体质271例(58.28%),兼夹偏颇体质134例(28.82%)。气虚质74(11.86%),阳虚质198(31.73%),气郁质101(16.19%),阴虚质66(10.58%),湿热质50(8.01%),平和质60(9.62%),血瘀质33(5.29%),特禀质15(2.40%),痰湿质27(4.33%)。结论:自然流产患者最常见的体质为阳虚质,其次为气郁质,与前期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一致,为利用中医体质分型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提供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37人(24.5%),气虚质36人(23.8%),阳虚质25人(16.6%),湿热质21人(13.9%),气郁质14人(9.3%),瘀血质10人(6.6%),特禀质4人(2.6%),阴虚质2人(1.3%),痰湿质2人(1.3%).结论 肝癌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3种体质为主.体质类型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以气虚、阳虚和湿热质为主,而女性以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膝骨性关节炎(KOA)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的整群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筛查新疆阿勒泰地区KOA人群并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该类患病人群中,各年龄阶段中医体质分型不同;居于前几位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别是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男女患病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不同;病程长短不同,中医体质分型不同。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KOA的中医体质分型与年龄、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患者人群的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10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BC OS)等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中医证候,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AILD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AIH 20例、PBC45例、AIH/PBC OS 38例,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持续治疗大于1年以上,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特点、肝功能等,并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对其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方药的规律及特点挖掘。结果:103例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肝脾肾亏虚最常见(脾气亏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治疗以健脾补肝肾药为主;治疗后3组患者的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其中3组患者乏力、两目干涩、口干、胁肋疼痛、纳差、视物模糊、口苦症状较治疗前显著(P<0.05)。结论:肝脾肾亏虚是AILD最常见的病机,培土益肝肾法是AILD的有效中医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征,并初步确定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 000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经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进行一定探讨。结果:①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冠心病临界病变临床实际的基础中医证型主要有6类:血瘀证、痰浊证、寒凝心脉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心阳不振证;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了各个基础证型的主证和次证;③由于各个证型存在重复内容或可统一组合的证型,结合专家组意见,将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型总结为5类,即痰浊瘀阻证(368例,占比36. 80%),寒凝心脉证(156例,占比15. 60%),气虚血瘀证(315例,占比31. 50%),心肾阴虚证(91例,占比9. 10%),心阳不振证(70例,占比7. 00%),其主证和次证参考6类基础证型的因子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可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做铺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