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致泌尿系统感染(UTI)患者的耐药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UTI患者尿液样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 776株,排除来源于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统计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统计并计算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并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不同性别患者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 2018—2022年,UTI患者尿液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 77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由2018年的17.0%增高至2022年的24.9%。2018—2022年,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总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总耐药率均为1.0%。2 77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 394株,占50.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药敏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监测福州地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年3月-10月福州地区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426株,用K-B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在14种抗生素中,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9.53%)、头孢吡肟(94.37%)和头孢美唑(91.08%),敏感性最低的是阿莫西林(12.68%)、哌拉西林(48.83%)和环丙沙星(50.70%);除头孢他啶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产ESBLs菌检出率为33.33%(142/426);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美唑外,产ESBLs菌对其它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头孢美唑的敏感性最高,产ESBLs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临床实验室有必要常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否产ESBLs。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腔感染抗生素应用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6例肝硬化腹腔感染患者的感染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腹腔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多,占所分离菌株的60.3%;腹腔感染与病死率有直接关系占59.09%。大肠埃希氏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8.57%、20%、15.38%。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氟喹诺酮类无耐药株。注射用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基本无耐药株,临床最常用的头孢唑林已有耐药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为10%,肺炎克雷伯氏菌为16.67%,提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肝硬化腹腔感染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耐药趋势推测的数学模型(MMI)并用于对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规律推测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6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的国内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数据,分别用趋势χ2检验和MMI对耐药数据进行推测并与以误差平方和(SSE)、误差标准差(RSE)、平均绝对误差(MAD)衡量推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MMI数学模型建立的曲线,1996年全2006年期间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显示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与实际数据趋势吻合.在构建的MMI中,当参数取(M=2,K=2/3)时的SSE、RSE、MAD值均为最小,则推测效果最好.结论 MMI可用于细菌耐药性数据的分析与推测,对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数据的分析与推测显示较高的准确度,其中M和K参数的取值可对推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05~2007年血液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7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头孢曲松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又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液病区适当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可以减少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区抗菌药物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5—2007年血液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7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及同期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显著负相关性:头孢曲松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氏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又与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液病区适当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可以减少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7.
许磊  纪莉莉  高有方 《安徽医药》2021,25(8):1585-1589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标本类型、不同科室及不同年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亳州市人民医院2011―2018年门诊与住院病人送检10827株大肠埃希菌,回顾性分析其耐药性变化、科室分布及标本来源.结果 8年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3.92%,分离率呈下降趋势(P<0.05).共收集非重复菌株930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5547株,占59.63%.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占26.01%;科室分布以普外科最多,占27.77%.药敏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及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有所下降(P<0.05).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痰液标本分离菌对氨曲南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的分离菌(P<0.05).呼吸内科分离菌耐药率高于其他科室的分离菌.老年病人分离菌耐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的分离菌.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且不同科室、不同标本、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时间耐药率有所差异.临床医师需结合本单位、本科室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需加强大肠埃希菌监测及抗菌药物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耐头孢他啶大肠埃希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对头孢他啶耐药的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分子特性。方法 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挑选头孢他啶耐药的大肠埃希氏菌 ;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确定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产生菌 ;测定 β 内酰胺酶的分子量、等电点 ;提取质粒 ,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 共对 4株耐头孢他啶的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进行了分子特性研究 ,它们的MIC值 3 2~ 64mg/L ;纸片法联合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证明这 4株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酶的分子量均是 2 8.10ku ;酶等电点测定结果显示有 2株大肠埃希氏菌各产生一种 β 内酰胺酶 ,它们的等电点是 6.8;另外 2株大肠埃希氏菌各产生 2种 β 内酰胺酶 ,它们的等电点分别是 6.8和 7.68。 4株大肠埃希氏菌都含有 1个质粒 ,PCR扩增结果为TEM型基因 ,其氨基酸序列与TEM 197%~ 98%等同 ,在 117位及 118位发生了氨基酸变异。结论  4株耐头孢他啶的大肠埃希氏菌可能产生新的抑制剂敏感的TEM型超广谱酶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其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新  曹鸿霞  熊自忠 《安徽医药》2006,10(11):855-85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增强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5.45%(35/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80%、65.71%、97.14%、94.28%、28.57%、25.71%。产ESBL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沈妍 《抗感染药学》2019,16(5):764-76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200例资料,按感染致病菌的不同将其分为多重耐药患者100例(A组)和非多重耐药患者100例为(B组),比较和分析其患者不同疾病因素(糖尿病肾病、留置尿管、泌尿系结石、尿道器械操作、有创操作)菌株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生率大于B组(P<0.05);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对磺胺类、庆大霉素、喹诺酮以及β-内酰胺类药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等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其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方面,B组小于A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多种耐药问题,治疗期间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及早采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Zusammenfassung Durch Behandeln mit Brom am Startpunkt zweidimensionaler Dünnschichtchromatogramme lassen sich viele Barbiturate reproduzierbar in Derivate überführen.Die nachfolgende Trennung gibt Aufschluß über die Struktur und führt anhand der Rf-Werte der Bromaddukte (die sich nach einem mitgeteilten Schema bilden) in den meisten Fällen zu einer genauen Spezifizierung.Die Methode ist auch auf Barbituratgemische anwendbar.Herrn Dr. D. Post danken wir für die freundliche Bereitstellung des umfangreichen Substan- zund Sichtlochkartenmateria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免疫层析法NG-Test CARBA 5筛查碳青霉烯酶分型KPC、NDM、VIM、IMP和OXA48筛查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8.01-2020.12)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 (2008.01-2020.12)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01-2020.1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8.01-2020.12)、万方数据库(2008.01-2020.12),利用手工检索,2名评价员严格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NGTest CARBA 5筛查碳青霉烯酶分型的试验。依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用Meta-Disc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8个研究文献,一共纳入1634例菌株。Meta分析结果显示:NG-Test CARBA 5筛查碳青霉烯酶,包含KPC、NDM、VIM、IMP、OXA48合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7%和100%、98.6%和100%、97.6%和100%、92.6%和100%、100%和99.8%。结论 NG-Test CARBA 5筛查KPC、NDM、VIM、IMP...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激素治疗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上颌骨骨密度 (BMD) 的影响。方法 将 40 只大鼠随机分为 4 组, 空白对照组、 激素组、 阿霉素肾病组、 阿霉素+激素组。阿霉素肾病组及阿霉素+激素组采用间隔 1 周 2 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 4 mg/kg 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 空白对照组和激素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 mg/kg。建模后激素组及阿霉素+激素组给予甲泼尼龙 30 mg/ (kg·d) 灌胃, 空白对照组及阿霉素肾病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 1 次, 连续 10 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骨钙素 (BGP)、 Ⅰ型原胶原 N-端前肽 (PINP)、 β- Ⅰ型胶原交联 C 末端肽 (CTX) 水平; 并行上颌骨 micro-CT 三维扫描检测骨小梁厚度 (Tb.Th)、 骨小梁间隙 (Tb.Sp)、骨小梁数目 (Tb.N)、 骨体积分数 (BVF)、 BMD。结果 与其余 3 组相比, 阿霉素+激素组 BGP、 PINP 降低, CTX 升高(P<0.05)。经 micro-CT 三维扫描分析, 阿霉素+激素组上颌骨发生明显骨质疏松现象, 包括骨显微结构的改变, BMD 降低、 BVF 降低、 Tb.Th 减少以及 Tb.Sp 增宽 (P<0.05)。但各组 Tb.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本身存在骨代谢异常, 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使其骨代谢水平下降, 影响骨小梁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表达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5N1 AIAV)NIBRG14株结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研制新型人用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反转录PCR扩增H5N1 AIAV NIBRG14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编码基因,并将改造的HANA基因克隆至痘苗病毒穿梭质粒 pSCCK。在重组质粒与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VTT)于Vero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后,筛选同时表达HA和NA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反转录PCR扩增的HANA基因大小约分别为1 700和1 400 bp,与预期相同。DNA测序证实,改造的HANA序列正确。对获得的rVTT-HA/NA进行PCR及测序表明,HANA基因正确插入VTT。蛋白质印迹显示,rVTT-HA/NA感染的Vero细胞表达的HA和NA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达的HA具有血凝活性,血凝滴度为1∶32。结论  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可稳定表达H5N1 AIAV NIBRG14株的HA和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髂腹下、髂腹股沟联合生殖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 效浓度(EC50)及95%有效浓度(EC95)。方法 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男性患者3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Ⅱ~Ⅲ级,体质量指数19~27 kg/m2 ,年龄65~79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联合生殖股神经阻 滞,定位成功后,每个穿刺点注射罗哌卡因10 mL。手术开始前采用针刺法评价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情况,将手术 开始前目标神经皮肤分布区均无痛觉即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作为阻滞有效的标准。罗哌卡因浓度按Dixon序 贯法确定,初始浓度为0.3%,阻滞有效时,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浓度,反之,采用高一级浓度,相邻浓度的比值为1∶ 1.1。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EC50、EC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35例患者中18例(51.4%)阻滞 成功,罗哌卡因EC50为0.263%(95%CI:0.248%~0.280%),EC95为0.348%(95%CI:0.323%~0.371%)。结论 超声引导 下髂腹下、髂腹股沟联合生殖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时罗哌卡因的 EC50及 EC95分别为 0.263% 及 0.348%。  相似文献   

16.
 IL-6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参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监测IL-6水平可在临床早期判断疾病类型,对了解疾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IL-6通路是维持机体平衡和许多疾病失调的关键途径,靶向IL-6通路的抗体药物成为多种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并有可能应用于可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其他疾病。此文针对国内外已上市及在研靶向IL-6/IL-6受体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托法替布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拮抗剂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RA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枸橼酸托法替布(5 m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治疗,B组单用益赛普(25 mg)治疗,C组采用益赛普(25 ...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并发淀粉样变患者发病机制。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 36 例。依据组织病理刚果红(CR) 染色结果分为淀粉样变组 6 例和非淀粉样变组 30 例。(1) 观察淀粉样变组淀粉样变沉积部位。(2) HE 染色比较 2 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3) PAS 染色观察淀粉样变组多糖类物质沉积的变化。(4) 比较 2 组血红蛋白 (HGB)、 白细胞计数 (WBC)、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 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及前白蛋白 (PA) 的含量。结果 (1) 肌瘤实体纤维细胞间质未见淀粉样变, 而肌瘤周围的假被膜纤维区 (5/6) 及假被膜血管壁 (2/6) 淀粉样沉积发生率高。(2) 2 组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3) 淀粉样变沉积阳性及阴性部位均可见 PAS 阳性。(4) 2 组 HGB、 WBC、 NEU、 LYM、 TP、 Alb 和 PA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子宫肌瘤纤维细胞功能改变引起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微环境的变化可能与淀粉样变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Drug-induced changes in the specifically rewarding effect of brain stimulation can be shown by shifts in the location of the sharp rise in the function (reward summation function, RSF) which relates running speed in an alley to the number of pulses received as a reward.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pressions of self-stimulation induced by the dopamine antagonist pimozide (0.2–0.9 mg/kg) and clonidine, a drug which acts on presynaptic α-adrenoceptors to inhibit noradrenaline release. Pimozide shifted RSFs in the direction indicating a reduced rewarding effect of brain stimulation but did not proportionately depress the maximum running speed. The larger doses of pimozide led to extinction of alley running. Clonidine (0.03 and 0.15 mg/kg) similarly reduced the rewarding potency of brain stimulation but also depressed running speed. Piperoxane antagonized clonidine's effect on the RSF location but added to the depression of running speed, thus confirming that drug effects on reward are dissociable from performance effects with the RSF method. In the light of these and other recent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dopaminergic mechanisms ar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putative reward system and noradrenaline may be indirectly involved in self-stimulation via an effect on cerebral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双重阻断剂TJ0711静脉注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哇巴因-高血压大鼠(OHR)2种模型的急性降压作用。方法:制备OHR模型:SD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30 μg·kg-1·d-1哇巴因,将收缩压>21.3 kPa(1 kPa≈7.5 mmHg)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TJ0711 0.3,0.9,2.7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卡维地洛1 mg·kg-1组(n=12);购得的SHR分组方法同OHR。用10%乌拉坦(1.3 g·kg-1,i.p)麻醉,仰位固定,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测血压和心率,颈外静脉插管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分析TJ0711静注降压作用规律。结果:TJ0711静注给药后2~15 min即达到最大降压水平,降压作用维持25~75 min。对SHR和OHR两种高血压模型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趋势一致,但对SHR收缩压、舒张压最大降压幅度高于OHR。结论:TJ0711静脉注射能快速、短效降低SHR和OHR两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同时使心率适当减慢,具有良好的急性降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