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为主症,多见于急、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道肿瘤等.中医学认为,本症多因寒邪凝滞、湿热壅滞、饮食停滞、气机郁滞、气滞血瘀、脾胃虚寒而发,病机为气血瘀阻、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或经脉失养,气血失和而痛.临证时应辨清虚实寒热,审证求因,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症的统称 ,“不通则痛 ,痛则不通”是对痛症总病机的概括 ,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症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 ,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 ,势有缓急 ,证有寒热虚实之殊 ,法有温清补泻之异 ;若其证同 ,则理相通 ,法相似。临床以病机为纲 ,治法为目 ,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 ,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 ,用以指导痛证的辨证施治 ,从病机治法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 气滞痛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 ,升发疏泄于肝 …  相似文献   

3.
桂枝汤证病发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栋 《河南中医》2010,30(1):14-15
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荣弱卫强”。卫强,是卫气虚弱在表部运行不利,出现津液郁滞不运而拘强的状态。鼻鸣,为鼻腔粘膜及脉络事缩不通,鼻涕外溢,鼻腔通气不畅,呼吸时发出啸鸣音。鼻涕与汗出同理,一为鼻腔组织拘挛不通而鼻涕外溢,一为肌表组织拘孪不通而汗液外溢。干呕是气上逆,表现桂枝汤证的病机是向上向外。“身大热,反欲得衣”与“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是指“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脉洪大而不见烦渴,是邪风仍在表部。  相似文献   

4.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证的统称.“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是对痛证总病机的概括,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证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势有缓急,证有寒热虚实之殊.法有温情补泻之异.若其证同,则理相通,法相似.笔者临床以病机为纲,治法为目,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用以指导痛证的辩证施治.从病机治法学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气滞痛 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其发病机里可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病因颇杂,如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寒凝湿阻,痰浊阻滞均可致疼痛病症发生,而女子肝常有余,肝气郁结易引起诸多痛症。肝气郁结实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络脉与玄府理论,阐述肾络、肾玄府的结构与功能,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络脉-玄府”病机。认为络脉与玄府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肾络阻滞、肾玄府开阖失常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络郁滞,肾玄府郁闭不通,病性多偏于邪实;中后期肾络瘀阻,肾玄府痿闭,肾功能衰竭,病性偏于正虚。临床治疗时倡导选用辛味药以开玄通络,于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辛味的风药可祛邪增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痛证是临床常见症症,祖国医学对此病证有较全面的认识,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基本病机。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药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能,灸之所宜。”近10年来,临床诸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灸法治疗痛证获得丰富经验和显著疗效。为治疗痛证增添了形式我样的治疗手段,现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8.
刘晓春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46-446
头痛一证,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证实践中体会到,辨治头痛宜从肝着手,气、血、痰、热、瘀阻滞脑络是头痛的病机重点,然其根本原因是肝气郁滞。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清气皆上注于脑,若脏腑气血不畅,脑络郁滞不通则发为头痛。肝脉从足到胸腹,连日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气郁结,则气机不舒,上及头脑,脉络不通,亦发头痛。用四重逍遥散从肝治疗头痛,取效良好。四重逍遥散,即四重汤和逍遥散的合方。四重汤系上海中医外科专家夏少龙经验方,由灵磁石、生牡顿、石决明、代储石组成,具有重镇潜阳,涤痰…  相似文献   

9.
张心夷 《光明中医》2003,18(5):52-52
阴吹一证的辨证治疗 ,应着眼于“气” ,当以理气为先。因此 ,临床上在针对不同证侯类型选方用药的基础上 ,酌加理气之品 ,可明显提高疗效。阴吹一病 ,一般分 3证型 :腑气不通 ,气虚下陷、痰湿下注。通常选用脾约麻仁丸、十全大补汤、《温病条辨》橘半桂苓枳姜汤。审因论治 ,方证相当 ,临床运用也确能收到一定疗效。笔者认为该病之病因病机当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去认识 ,即腑气不通、气虚下陷、痰湿下注等不同证侯类型为一层次 ,但每一种证候的形成 ,每与气有密切关系 ,主要是气机郁滞 ,尤其是肝气郁结 ,气机郁滞作为以上三种证候类型的诱发因…  相似文献   

10.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涉及临床各科疾病,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其证候虽错综复杂,然往往是同症异病或同病异症。从中医角度来看,痛证病机不外虚与实。痛证之虚表现为“不荣则痛”;痛证之实表现为“不通则痛”。全国名老中医刘茂甫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因虚所致痛证多与肾虚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胃痛之疾临床较为常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其病因病机不外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寒邪,邪犯于胃则胃寒而病;饮食不节,中州失畅则食滞胃痛;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则气滞胃痛;脾胃虚弱,则失养胃痛。但关键在于“不通”,或病邪阻滞,脾气郁滞,气滞而痛,或脾胃虚弱,胃络失养拘急而痛, 或气滞血淤而痛,故本病之治当以“通”为要。  相似文献   

12.
曹玉春 《河北中医》2009,31(5):695-695
疼痛诸证,尽管部位不一,在发病机制上却有共同之处,即“不通则痛”。举凡外寒稽留,暑热外侵,肝气郁滞,瘀血内结,饮食停滞,虫积绕脐,金刃外伤等,皆可使人体营卫凝涩,经络闭阻,气滞血瘀,而致疼痛。但老年痛证又有其特殊规律,与青壮年痛证在病机上迥异。盖一般痛证多因病邪阻滞气机而引起,而老年痛证并非如此。年老之人,由于脏腑虚衰,“血气懈惰”(《灵枢·天年》),“久病多瘀”(《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为“虚中夹瘀”之一方面;衰弱之体,“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13.
疼痛总的病机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可表现为由多种病因致气机阻滞,进而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痹阻肢体筋脉;“不荣则痛”乃气血亏虚,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治疗宜遵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实证疼痛病机乃气血不通,而肝主疏泄,可调节一身气机,气血的正常运行有赖肝司疏泄,故程丑夫教授临证多基于“诸痛治肝”指导辨治。本文结合验案介绍程教授运用“诸痛治肝”理论治疗头痛、胸痹心痛、胃痛等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试论郁滞证     
有关郁滞证的病名纷繁复杂 ,有“五郁”、“六郁”、“郁证”、“积聚”、“瘕”、“癖块”、“痞块”、“鼓胀”等。病机与病因多局限于脏腑病机 ,或气血营卫病机 ,或六淫邪气病机。其实《内经》中早就有关于郁滞证的论述 ,如《灵枢·百病始生》云 :“积之始生 ,得寒乃生” ,“卒然外中于寒 ,若内伤于忧怒 ,则气上逆则六俞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裹而不散 ,津液涩渗 ,着而不去 ,而积皆成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还载有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的治疗总则。历代医家论述更多 ,如《丹溪心法·六郁》…  相似文献   

15.
1痛证概念“痛则不通”,即是指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冲逆和瘀结等病变,致使脏腑经络等功能障碍而产生局部疼痛的病理现象。《内经·举痛论》篇对不同痛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治则有着详尽的论述。《金匮要略》及后世中医著作继承和发展《内经》理论,以八...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因与中医"嘈杂"、"痞满"、"胃脘痛"具有高度相关性,病理特点甚为相似,嘈杂病机为脾胃虚弱为本,痰湿、热邪、气郁等为标;痞满病机是脾胃功能障碍,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脘痛病机为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故强调从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CHD的预后。CHD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睡眠障碍可归属于“不寐”范畴。董燕平教授认为胸痹伴不寐主要责之于心脉闭阻、阴阳失衡,基本病机为瘀痰阻滞、脉络失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心胃不和、浊邪上逆,心肾不交、坎离失济,阳微不运、寒瘀心脉。根据胸痹伴不寐病机,临证可将其证型归纳为瘀痰阻滞证、肝气郁结证、心胃不和证、心肾不交证、寒瘀心脉证,分别治以化瘀祛痰、理气开郁、通脉利浊、交通心肾、温阳散寒。董师临证擅用对药、角药、微观用药及经典方,辅以心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王彦刚教授认为失眠的核心病机为脾胃枢机不利,运化功能异常,并据此提出“一体三翼”的观点。“一体”指病机本源在于脾胃不和,“三翼”指病因主要为“胃气上逆、湿浊阻滞、瘀血内结”。临证治疗强调脾胃在失眠发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调气机、化湿浊、散瘀血”临证用药三旨,同时兼顾养心安神,擅长运用对药、角药,胃和则神亦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脂进行分析,探讨脑动脉硬化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脂进行检验。结果:痰浊阻滞的发生与血清总胆固醇(T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显著负相关(P<0.05)。气机郁滞与甘油三酯(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血脂代谢异常主要与痰浊阻滞和气机郁滞等实证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杨志松  姚欣艳 《河南中医》2021,41(4):558-561
姚欣艳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肝风内动。湖南地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以肝胆湿热、经络瘀阻证,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和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等3个证型为主,其共同病机为瘀血阻滞经络,应治以活血化瘀法,采用活络效灵丹为主方加减。肝胆湿热、瘀血内阻证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风痰瘀阻、经络不通证合天麻止痉散加减;肝阳化风、瘀血内阻证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