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PFN(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为PFNA组,随机选取同时期病例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为PFN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对二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8~24个月,PFN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部病例未发生螺旋刀片骨内切割、松动移位,骨折全部愈合。PFN组6例发生髋部加压螺钉松动,其中骨折畸形愈合2例,2例行PFNA翻修治疗,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补救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血红蛋白值、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医源性血运破坏、骨质丢失,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治疗高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高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FHR组,n=44)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FNA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首次下床负重时间、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小于PFNA组、术后首次下床负重时间明显早于PFNA组(P<0.05);FHR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NA组(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FHR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确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标准切口比较,探讨改良切口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 2018年12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48例,标准切口手术患者3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C臂透视次数、近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Charnley评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1年随访Harris及Charnley评分均高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切口的PFNA置入手术具有透视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IFF患者资料,其中54例行PFNA固定治疗(PFNA组),48例行PFLP固定治疗(PFL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相较于PFLP组,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FNA与PFLP治疗老年IFF疗效均满意,但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早锻炼,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每组各34例。采用DHS内固定为DHS组,采用PFNA内固定为PFNA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DHS组有5例内固定失败,PFNA组有3例不愈合或延迟愈合。PFNA组较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有优势,但术后隐性失血多(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可以获得良好效果。PFNA较DHS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适用于各种类型尤其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解剖学特点分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3年07月至2015年05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92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根据不同的内固定分为PFNA组:44例,DHS组:48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测量记录、比较分析。 结果 DHS组的较PFNA组的平均放射时间更短,平均隐性出血量更少,而PFNA组的较DHS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中如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DVD)、近端螺钉头颈部切割及髋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端螺钉退钉、髋外侧或大腿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的分型选择PFNA或DHS内固定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但只要达到有效的固定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患侧髋关节活动功能均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合并帕金森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62例合并帕金森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31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Harri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较DHS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高于DH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术后随访6~48个月,DHS组有4例并发症,PFNA组有1例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合并帕金森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加锁髓内钉(PFNA)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PFNA组(54例)和Gamma钉组(46例),分别采用PFNA和Gamma钉治疗,观察2组患者不同年龄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各年龄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Gamma钉组同年龄段患者(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75岁以上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Gamma钉组(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Gamma钉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防旋能力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生少等优点,且适合各年龄段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70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采用PFLP内固定32例,采用PFNA内固定38例。所有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合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6周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9.47%,优于PFLP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相比PFLP内固定优势略为明显,但两者都具有操作简单,复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与术者对固定方法的熟练程度灵活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临床中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较为常见,而且修复效果较好,但是存在髋内翻畸形风险。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方式,能够避免患者髋内翻畸形,但是目前关于两者的系统性比较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者28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者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组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负重时间更早,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反向应用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似,是一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内固定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髓外固定系统往往会导致骨折固定失败。髓内固定系统包括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广泛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one library从1990年1月到2014年11月的文献。对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346篇文献进行筛选,共有13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共纳入1 271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出血量更少,但3种固定方法患者康复时间和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疗效相似。提示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虽可优化手术过程,但不能提升术后恢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s in older adult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total hip and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dynamic hip screw), but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m.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difference of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people. METHODS: We retriev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n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total hip and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rom 1990 to 2015. 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ne-year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s, and one-yea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wenty-one studies were included. (2)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one-year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3) Operation tim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s. (4)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in the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losed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s. (5)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arthroplasty was better than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ing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owever, prospective large-sample long-ter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for ve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张全  曾勇  舒鑫 《医用生物力学》2020,35(5):602-60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PFP治疗组53例和PFNA治疗组53例,于治疗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9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新鲜老年股骨标本10具制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PFNA组和LPFP组各5具,于治疗干预后采用力学试验机进行轴向压缩实验、破坏载荷实验和扭转刚度实验,记录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PFP组(P 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LPFP组(P 0.05),平均Harris评分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LPF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56%、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折模型治疗干预后,PFNA组平均轴向压缩、破坏载荷、扭转刚度均高于LPFP组(P 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髋内翻和螺钉松动与切割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个性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3±1.02)d、(98.72±10.16)d、(9.20±2.39)d,均少于对照组(3.79±1.25)d、(118.91±14.09)d、(15.76±3.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侧卧位和仰卧位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通过“快速诊治通道”行PFNA手术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用的体位分为仰卧组17例和侧卧组19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侧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快速诊治通道”,对于需要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采用仰卧位相比,采用侧卧位具有减少创伤、出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