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22-1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5~12 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腰方肌阻滞组(Q 组)和单纯全麻组(C 组),每组各30 例。Q 组麻醉诱导前应用0.375%罗哌卡因各20 mL 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C 组不阻滞。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6、12 和24 h 时两组患者BCS 舒适度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 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Q 组患者术后24 h 内各时点BCS 评分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组患者术后24 h 舒芬太尼用量低于C 组(P<0.05);与C 组比较,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5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n=25)和常规全麻组(GA组,n=25),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配置的患者自控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0、2、4、8、12、24 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GA组相比,QLB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减少(P<0.05);QLB组术后0、2、4、8、12 h VAS评分减少(P<0.05),24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能够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反应,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QLB)应用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全麻联合QLB组(Q组,25例)和单纯全麻组(A组,25例).两组患者采用统一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管理方案,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的使用量、首次PC...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ultrasound guided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USG QL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肾脏手术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6月行单侧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USG QLB组(QLB组)和对照组(R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半小时QLB组行患侧USG QLB,对照组不行QLB,术后均用自控镇痛。记录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前(T1)、侧卧位(T2)、切皮时(T3)、术中30min时(T4)、缝皮时(T5)、拔除喉罩时(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评估患者6、12、24和48h 4个时间段的静息、运动NR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h内的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以术前1天为基线,用PQRS量表比较患者术后 24、48h的恢复质量。结果 QLB组术中静脉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比R组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T1、T2、T3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T4、T5、T6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低于R组(P<0.05);术后6、12、24h时QLB组比R组的静息、运动NRS低(P<0.05),48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48h内自控镇痛次数、补救性镇痛人数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P<0.05),术后下床、首次排气时间减短(P<0.05),术毕至出院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天比较,QLB组24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日常生活活动因素的恢复率和48h感受伤害性因素、情感因素的恢复率较R组升高(P<0.05),生理性因素和认知因素的恢复率在24h和48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术中、术后的有效镇痛,有利于降低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恢复质量,为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提供镇痛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拟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照组(n=25)行气管内麻醉,术毕前半小时应用非甾体药物镇痛;试验组(n=25)行气管内麻醉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2、12、24 h的疼痛程度并比较其术后24 h镇痛优良率和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2、12、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补救性镇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非甾体抗炎药术前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降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QL)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胰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胰腺癌手术的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QL阻滞组(Q组)和TAP阻滞组(T组),每组20例。患者术毕转运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Q组在PACU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双侧分别推注0.25%罗哌卡因20 mL。T组在PACU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分别推注0.2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1、6、12、24、36、48 h的舒芬太尼累积用量、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补救镇痛情况等;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以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局麻药中毒)。结果:术后1、6、12、24、36、48 h,Q组静息VAS疼痛评分和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均明显低于T组(P<0.05),两组补救镇痛、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未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和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18-12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8 年11 月~2019 年1 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35 例。Q 组患者术前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中行全身麻醉;C 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术后均连接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1 h、2 h、6 h、12 h 和24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 评分,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记录术后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 组相比,Q 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 的静息痛VAS 评分和各个随访时间点的运动痛VAS 评分显著下降(P<0.05)。Q 组患者术后24 h 内吗啡用量显著少于C 组(P<0.05),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 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对妇科肿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行妇科开腹肿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3~53岁,体质量52~71kg,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和腹横筋膜阻滞组(TAP组),各30例。QLB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QLB; TAP组在双侧肋缘下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记录两组术后2、4、8、12、24、36、48h静息和24、36、48h运动时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切皮后5min SBP、DBP和HR,得到其差值;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满意、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QLB患者在术后4h、8h、12h、24h、36h时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和术后24h、36h、48h时的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切皮前即刻、切皮后5min,QLB组的DBP、HR的差值均明显小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QLB组患者在0-6h、6-12h、12-24h、24-36h的舒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均少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QL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TAP组相比,QLB组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补救性镇痛的比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TAP相比,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超声引导QLB镇痛效果佳,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腹横平面阻滞(TAPB)对开腹手术镇痛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泗洪县中医院60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QLB,对照组患者采用TAPB。记录并比较两组各时段静脉可控式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各时点VAS评分,镇痛满意度,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0~6 h, 6~12 h, 12~24 h PCIA的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 12 h, 24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满意度明显更高,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D4+、CD8+和CD4+/CD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产妇催乳素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组)和观察组(Q组)两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N组不实施QLB阻滞.记录两组产妇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84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周),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印)n(正)=94)和TAPB组((印)n(正)=90),两组均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双侧QLB或TAPB,两组均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术后首次排气、坐起、站立、普通饮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初乳时间,术后4、8、12、24和48 h患者的疼痛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记录术后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均未观察到QLB和TAPB相关并发症。QLB组产妇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晚于TAPB组(14.3±3.2 vs 8.4±2.7,(印)P(正)<0.05),镇痛补救率更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5±1.7 vs 9.5±2.4,(印)P(正)<0.05)和初乳时间(22.9±2.3 vs 31.6±1.3,(印)P(正)<0.05)明显早于TAPB组;与TAPB组比较,QLB组术后8 h(3.3±0.2 vs 4.6±0.1)、12 h(2.1±0.2 vs 3.5±0.4)、24 h(1.3±0.3 vs 3.4±0.2)的VAS评分降低((印)P(正)<0.05),术后8 h(3.6±0.4 vs 2.5±0.3)、12 h(3.8±0.3 vs 2.7±0.3)、24 h(3.9±0.2vs 3.2±0.4)的BCS评分升高((印)P(正)<0.05);术后0~12 h(7.5±2.3 vs 17.4±3.2)、12~24 h(9.2±3.9 vs 29.5±4.3)、24~36 h(12.1±2.7 vs 28.4±5.6)QLB组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小于TAPB组((印)P(正)<0.05)。QLB组术后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PB组。结论 QLB较TAPB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剖宫产术后提供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麻醉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湘乡市人民医院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选取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选取单纯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总量,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补救镇痛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补救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腹腔镜下全子...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1):68-7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LB组(Q组)和TAPB组(T组)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静息、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静滴缩宫素1次/日,共2次及每小时一次按摩宫底,至少4次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泵用量;记录镇痛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QLB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及术后4 h运动VAS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8、12、24、48 h运动VAS评分及2次静滴缩宫素和4次按压宫底时VAS评分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24、48 h镇痛泵使用量、使用自控镇痛的人数少于TAPB组,术后首次使用自控镇痛的时间比TAPB组长,患者满意度较TAP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以减少静脉镇痛泵的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麻,实验组给予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比较两组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肌瘤剔除时(T2)、术毕(T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24h镇痛泵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可稳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预防性镇痛组(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联合腰麻)和对照组(仅腰麻),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指标、疼痛评分、术后加强镇痛用药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前、腰麻摆体位时、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神经阻滞后4 h、腰麻摆体位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天16:00及术后24 h、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加强镇痛用药时间、加强镇痛用药使用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预防性镇痛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急性疼痛状态,减少腰麻摆体位时疼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