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放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营养干预,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的变化、观察治疗耐受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疗结束的各项营养指标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放疗和化疗按预期的时间和剂量完成情况及因毒副反应中断治疗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营养干预可有效地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耐受性,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6,(4):413-415
目的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PG-SGA方法在同期放化疗前(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第6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中、重度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8.4%、55.8%、76.7%。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86例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头颈肿瘤同期放化疗患者临床营养支持应用率为47.7%,肠外和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比例为7.2∶1。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逐步趋于恶化,营养支持应用率较低,应及时给予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胃癌术后的价值。方法:将4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血清水平、留取24 h尿计算氮平衡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改善危重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肾脏病患者18例予以营养支持,对接受营养支持患者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18例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接受营养支持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肾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放化疗后,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因心理打击及放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引起不同程度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不适等胃肠道反应,继而导致营养摄入减少,从而影响机体代谢,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及发生率,因此根据肿瘤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有的放矢地给予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护理,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起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康医学》2016,(8)
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例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放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对于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很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客观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的头颈肿瘤患者100例,通过客观营养指标及MNA法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客观营养指标低于正常值的阳性率分别为体质指数2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22%,上臂中段肌围19%,血清白蛋白4%,血红蛋白2%,前白蛋白31%及转铁蛋白24%;根据MNA评估,按营养状况评分结果分为三组:营养良好占6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20%,营养不良占12%;除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外,其余客观营养指标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NA与传统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NA可作为头颈肿瘤患者的有效营养状况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头颈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筛查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与传统客观营养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的头颈肿瘤患者100例,通过客观营养指标及MNA法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客观营养指标低于正常值的阳性率分别为体质指数2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22%,上臂中段肌围19%,血清白蛋白4%,血红蛋白2%,前白蛋白31%及转铁蛋白24%;根据MNA评估,按营养状况评分结果分为三组:营养良好占6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占20%,营养不良占12%;除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外,其余客观营养指标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NA与传统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NA可作为头颈肿瘤患者的有效营养状况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体外循环(CPB)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营养支持组,每组30例。对照组自由进食,营养支持组在自由进食基础上,每日额外口服营养液750ml,时间为1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臂肌围)及血浆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总淋巴细胞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术后8天,除总淋巴细胞数外,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术前间差异显著(P<0.01),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3.3%;营养支持组术后8天血浆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结论:CPB心内直视手术能明显影响机体的营养状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68例,采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进行营养风险评分。所有患者接受早期营养教育并对重度营养不良者进行短期营养支持,于放疗结束再次营养评估。根据入院时PG‐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营养不良组[PG‐SGA(B)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PG‐SGA(C)组]。收集放化疗前后的体质量、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客观营养指标。结果 PG‐SGA(B)组24例,PG‐SGA(C)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两组Hb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 PG‐SGA(B)组 Hb(χ2=2.710;P=0.009)和 Alb(χ2=3.743;P=0.000)均高于PG‐SGA(C)组。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在放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放化疗后PG‐SGA评分与放化疗前后 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s=0.240、0.249、0.282、0.447,P<0.05)。结论较差的营养不良认知,放化疗前后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是食管癌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对ICU患者营养支持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ICU患者以NST建立时为界,建立前为A组,建立后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组有规范营养监测、采用全胃肠内营养(TEN)方式、肠外营养采用“全合一”方式的比例较A组显著提高(P〈0.01,P〈0.05),而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方式、不恰当静脉营养支持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P〈0.01);B组白蛋白的输注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30g/L的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在ICU死亡的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NST使综合ICU营养支持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显著降低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其营养支持现状,为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150例胃癌住院患者术前采用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简表评估其术前营养风险状况。检测患者入院第1~2天和术后第7~10天的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前清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150例胃癌患者中,术前有营养不良者72例(占48%),无营养不良者78例(占52%);有营养风险者81例(54%),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66例(81.48%),无营养风险者69例(46%),其中采取营养支持者57例(82.61%)。患者术后营养指标除血红蛋白及血清前清蛋白外其他营养指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有营养风险者比例较高,临床医生对其营养支持不够规范,需采取规范的临床营养风险评估和基于证据的临床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FOLFOx方案联合生态免疫营养支持疗法。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82.22%)高于对照组(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体重(BM)、体质指数(BMI)、肌肉群(LBM)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D4+、CD8+、CD4+/CD8+、IgA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生态免疫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Radi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 but patients often experience side effects which lead to weight loss. Nutrition intervention in the form of counselling or oral nutrition support (ONS) is frequently needed for these patients. For some patients, tube feeding is required to minimise weight loss during treatment.Method
Data was collected on 48 patients who received radiotherapy to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over a nine-month period (June 2009–March 2010). Ret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was commenced in July 2010. Each patient''s Diet Therapy Department record was review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1) type of nutrition support; 2) percentage weight change during treatment; and 3)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Global (PG-SGA) rating.Results
On initial assessment 28 (77.8%)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well nourished using the PG-SGA. Mean weight loss during radiotherapy was 5.74%. Risk factors for the need for ONS and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ENS) were older age, presence of nutrition impact symptoms, high-risk tumour sites, advanced disease and chemotherap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in weight loss between ONS and ENS groups.Conclusion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need for early dietetic intervention for high nutritional risk group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to prevent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Pre-treatment nutritional status did not influence weight loss during treatment. ONS alone cannot prevent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nutrition impact symptoms. Early enteral fee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17.
目的 探讨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围治疗期营养状况特点.方法 对45例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HIPEC围治疗期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清转铁蛋白(TFR)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入院时,低Alb、低TP、低TFR的发生率分别为77.78%、48.89%、36.67%;各次HIPEC治疗后,Alb、TP、TFR浓度均低于基线浓度(P<0.01);相对于基线水平,第1次HIPEC治疗后Alb、TP、TFR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第1次HIPEC后至第3次HIPEC后期间,Alb、TP水平相对稳定,TFR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晚期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低蛋白型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HIPEC治疗后患者发生低蛋白型营养不良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接受治疗的160例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81例,分别接受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和鼻胃管鼻饲胃肠内营养支持,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MI、血红细胞、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19.33±1.84) kg/m2 vs (18.67±1.56) kg/m2;(99.5±12.4)个/L vs (92.4±12.7)个/L;(246.2±26.3) g/L vs (225.7±29.9) g/L;(38.7±4.1) g/L vs (36.1±3.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CD8+明显低于对照组[(7.32±1.32)个/L vs (8.45±1.84)个/L;(24.84±4.08)个/μL vs (28.44±4.07)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CD3+、CD4+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92±0.57)个/L vs (2.32±0.62)个/L;(67.84±8.33)个/μL vs (62.17±5.48)个/μL;(42.36±6.11)个/μL vs (36.18±4.92)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6%(4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鼻饲管胃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相比,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