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式较多,如何选择固定方式是确保疗效的关键问题。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琼海市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防旋髓内钉组。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实施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与锁定钢板组相比,防旋髓内钉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内固定后1年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2组均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比较髓内钉与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干预措施不同可分成:髓内钉组(髓内钉固定,28例)和接骨板组(锁钉接骨板固定,25例)。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髓内钉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总长度以及手术时间都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髓内钉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于接骨板组(P<0.05),但在术后1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髓内钉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周围轻度疼痛;接骨板组有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出现轻度疼痛和1例中度疼痛。结论 髓内钉与锁钉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佳的肩关节功能。但髓内钉相对手术时间短、软组织保护好、能提前恢复功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优势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为精准化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收集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1例,女47例;平均年龄66.5岁; Neer 3部分为43例,Neer 4部分25例;根据损伤机制分型:内翻型38例,外翻型30例。3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33例行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评估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肱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8个月。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3±12.5) min与(75.9±10.3) min,平均切口长度分别为(11.8±2.6) cm与(7.6±2.2) cm,差异都有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肱骨近端形态学评估方面,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的初次颈干角分别为(137.5±7.8)°与(136.4±6.9)°,末次颈干角分别为(133.3±6.13)°与(134.5±7.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锁定钢板组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的前举范围为(143.9±20.36)°与(139.6±2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肩关节评分锁定钢板组平均为(79.8±8.1)分,交锁髓内钉组(81.9±7.6)分(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交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有各自优势,对于内翻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力学上髓内钉相对于钢板更有优势,外翻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大部分伴有大结节粉碎骨折,锁定钢板对于大结节固定相对更有优势。外科医师需熟练掌握2种手术技术,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PHILOS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HILOS组(n=150)和髓内钉组(n=147),收集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总时长,平均切口长度,术中输血率,术后6h、12h、...  相似文献   

5.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科对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按Evens分型,分别选择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来进行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无明显的差别,但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创伤等方面,股骨近端髓内钉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更适合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50例,其中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7例(锁定钢板组),三叶草钢板治疗23例(三叶草钢板组),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观察骨折愈合、肩关节活动功能、手术切口疼痛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其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er肩关节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2组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是三叶草钢板与骨面的接触面积更大,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几率高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更具功能锻炼早、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优势.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选择金属植入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围手术期状态、骨折类型等多因素进行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进行骨折修复,动力髋螺钉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Gamma钉组和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0.05),内固定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组和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内固定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最佳尚存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接受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19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2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21.5)min,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短(156.2±54.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6.3±107.2)mL,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固定组少(300.0±150.3)m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结果提示,除了在手术时间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更具优势外,两种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短期内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120例)与锁定钢板组(112例)。PFNA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 PFN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84.5±13.6)mL、(45.7±4.9)min、(185.3±12.5)s,锁定钢板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88.2±14.5)mL、(46.9±5.1)min、(190.6±10.4)s,2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2组均出现断钉及股骨头切割各2例。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对于肱骨干骨折骨折,特别是伴有多发损伤患者的治疗以内固定修复为主,根据骨折复位方法和固定方式的不同,常用的修复方式包括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钢板内固定。而如何选择一种最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是肱骨干骨折修复的重点。目的:探讨髓内钉和钢板置入内固定对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将菏泽市立医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5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每组126例。髓内钉组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钢板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内固定后随访1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桡神经损伤、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根据Neer法和Mayo法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一次内固定成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399 7,P0.05)。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5.442 5,21.713 4,8.217 6,1.214 8,P均0.01)。内固定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262 3,P0.01);髓内钉组骨不愈合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947 2,P0.05);同时髓内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1.977 9,P0.01);此外两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0.235 4,0.273 0,P均0.05)。提示采用髓内钉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成人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合适的内固定方案。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作用,可较好维持股骨近端旋转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但存在应力过于集中于锁钉,置入固定螺钉前钻孔较大等缺点。 目的:比较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入可膨胀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置入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影像曝光时间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 < 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可膨胀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Geomagic Wrap、SoildWork 2017及Abaqus 2021中,建立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A组(髓内钉固定两部分骨折)、B组(锁定钢板固定两部分骨折)、C组(髓内钉固定三部分骨折)、D组(锁定钢板固定三部分骨折),对比分析肱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位移程度及其最大值。结果与结论:(1)A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小,D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大,锁定钢板组应力主要集中在肱骨头内侧下方及螺钉孔区域,而髓内钉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线周围及肱骨外科颈外侧下方区域,两者位移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肱骨远端;(2)A组模型中髓内钉的最大应力值最小,D组模型中锁定钢板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两种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主要集中在肱骨距螺钉及与内固定连接处,锁定钢板的应力云图分布集中,而髓内钉的应力云图...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髓内、外固定治疗和关节置换等。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菏泽市立医院在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98例,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各9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针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但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但2组患者治疗后1年时的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种方法虽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均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固定后无再次移位、无内固定物失效、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24例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24周(平均18.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18例,良2例,中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7/2009-1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16例,人工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P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专门针对亚洲患者设计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标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了一些改进,主钉近端直径由17 mm减小为16.5 mm,螺旋刀片直径由10.55 mm减小为10.3 mm,主钉外翻角由6°减小为5°,短钉为170,200,240 mm。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联合交锁钉由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构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骨折,拉力螺钉的直径11 mm,加压螺钉直径为7 mm,交锁后直径为15.25 mm,短钉为180,200 mm。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有关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Gamma 3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65-90岁,22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治疗,20例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试验获得宣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研第(17)号]。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9.4±11.5),(90.0±9.7) min,P <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70.6±10.0),(86.5±11.1) mL,P < 0.05];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0.5),(4.1±0.4) 个月,P > 0.05];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后有3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术后有1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5.0%,P > 0.05);④两组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3±2.8,91.5±2.4,P > 0.05);⑤两组均未发生与内固定材料相关的断裂不良反应;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ORCID: 0000-0001-8554-5349(黄照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动力髋螺钉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改进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也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试验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t=2.88,P < 0.05)。对照组内固定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试验组内固定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4.77,P < 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在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均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等特点,但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内固定后并发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