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叶天士“久病在络,气血皆塞”理论为基础,根据慢性肾脏病生理及病理特点,阐明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是从功能性到器质性的演变过程,表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规律。本病发展至中后期病势缠绵难愈,使肾之络脉失养、气血运行失调,日久虚瘀互结,肾络壅塞,导致“肾络瘀滞”;治疗上以“补肾通络”为主要原则。本文旨在从“久病在络,气血皆塞”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总结赵玉庸教授运用"通肾络八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认为肾络瘀阻是慢性肾脏病的病变核心,治疗以疏通肾络为关键.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病因、病机表现不一,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综合运用活血化瘀通肾络法、祛风胜湿通肾络法、祛湿泄浊通肾络法、清热解毒通肾络法、气阴双补通肾络法、温阳补气通肾络法、消癥散结通肾络法、虫类搜...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中医病机复杂,赵玉庸教授运用络病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肾络淤阻"共有病机学说,疏通"肾络"为治疗关键.文章从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及实验验证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以三焦理论为基础、络病理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验数字语言,来阐述络病学的科学内涵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进一步揭示常见慢性肾脏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从而进行系统的探索和总结,以完善肾脏病三焦辨证理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归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范畴。戴恩来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专攻肾脏病多年,临证经验丰富。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三焦水道通调失度为本虚,“毒损肾络”为标实,治疗以固护肾气为要,兼顾七情调节、饮食居处、适当运动,予患者全面指导,通过病证结合诊断,治则治法明确,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书籍及临床跟师,探析名中医戴恩来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6.
尹雪皎  孙伟 《河南中医》2013,33(3):342-344
孙伟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外感、湿热、瘀血为标,提出治疗慢性肾脏病当益肾清利、和络泄浊,“肾络失和”为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故“和络”为治疗关键.和络之法不外虚实两端:虚则扶正理虚、养脏和络,实则祛邪通络.  相似文献   

7.
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解剖学,从中医学整体观角度出发,论述肾络的系统性及层次结构。从整体辨证与肾脏本身辨病相结合,阐明。肾络瘀阻与周身血瘀脉阻的关系,提出从络论治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洁  赵焕东  杨洪涛 《河南中医》2020,40(8):1288-1291
毒损肾络贯穿慢性肾脏病全程,辛通畅络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法则。辛香通络、活血通络、补虚通络类药物,能散、能行,可畅达三焦,破瘀消癥,搜剔肾络,使周身气机得畅,脏腑气血阴阳得调,逐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高凝高脂状态,减少尿蛋白,缓解乏力、水肿等症状。但目前辛通畅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仅涉及肾病主证,未涉及其他兼证;对中医证型的判定,尚无客观标准;尚无慢性肾脏病的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也停留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报道较少。今后可通过大样本临床观察,利用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方法进行补充验证,明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筛查关键病变基因,探寻药物作用的通路及靶点,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支勇  林燕  曹式丽 《天津中医药》2021,38(6):715-717
通过阐释曹式丽教授对慢性肾脏病中医病机与络病理论相关性的认识,提出慢性肾脏病以肾络病变为病机关键,倡导辛通畅络法论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观点,阐述辛通畅络法之辛开通络、辛甘通络、辛咸通络、辛香通络、辛温通络、辛润通络等治法内涵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由脾肾亏虚,湿瘀化毒,毒损肾络而成。近年来微炎症状态作为研究的热门话题,与“毒损肾络”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依据毒损肾络理论,治疗以益肾活血通络解毒为法,不仅能达到祛瘀化浊之效,亦可改善CK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CKD基础上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近年来不少学者在CKD基础上AKI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对防止AKI的发生、改善CK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A on C的定义、生物标记物、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肾脏与优生     
生育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种功能 ,这种功能的正常与否 ,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类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增高 ,自然优生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优生学是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一门自然科学。早在古籍《曲礼》指出“娶妻不娶同姓”,认识到“男女同姓 ,其生不蕃”,初步了解血缘近亲者结婚 ,对生育存在不利因素。《妇人良方》、《化胎教》等书都记载了胎教 ,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汉书上亦有人类先天禀赋的差别 ,以及选择婚配可以达到优生的记载。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更重视优生优育。1 生理方面祖国医学认为肾脏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和肾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由体内合成尿酸或核酸分解代谢产生的尿酸(内源性)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从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外源性)的尿酸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益肾调补阴阳治疗肾结石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陕西中医》2008,29(4):414-416
目的:观察益肾调补阴阳法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将肾结石患者辨证分为肾阴虚组、肾阳虚两组,肾阴虚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加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乌药、牛膝、白芍等),肾阳虚组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乌药、牛膝、白芍等)治疗本病98例。结果:肾阴虚组治愈率60.8%,有效率86.5%;肾阳虚组:治愈率62.0%,有效率89.36%。总治愈率61.2%,总有效率88.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肾调补阴阳,利尿排石通淋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理论渊源,中医药方论述,现代药理研究三方面,探讨机体衰老与中医肾脏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科技,进一步开展机体衰老与中医肾脏的研究,扩大科研成果,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生物标志物是评判脏器的损伤和状态尤为重要的指标,其建立是生理和功能改变后所衍生出的化学或物理改变。药物性肾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通常肾损伤隐秘性强,在早期不容易发现,因此肾损伤标志物对于评价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本综述拟对肾脏结构以及药物对肾损伤进行分类,总结现有评价肾损伤的标志物,以期对药物在肾损伤评价中标志物的使用作出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致效 《东方养生》2007,(11):124-126
我们的身体能否平安过冬,就要依赖我们体内负责过冬的主打脏器,肾的功能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肾病湿热证     
湿热证是多种肾病主要证型之一,形成较为复杂,有内生而成,有外感所致,亦可因内外合邪以及药物等原因。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对湿热所处的上中下三焦的不同部位而采用不同治法。上焦湿热为主,三仁汤加减;中焦湿热为主,黄连温胆汤或泻心汤加减;下焦湿热为主,八正散加减。肾病湿热证成因复杂,变化多端,湿热病邪可弥漫于三焦,亦可虚实夹杂,故治疗时还需考虑数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肾虚证患者尿液渗透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渗透压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虚的关系。方法:121例CKD患者按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积分分为肾阴虚组63例和肾阳虚组58例,30例无肾脏疾病,中医无肾虚证者为对照组,检测肝肾功能、尿常规、尿渗透压。结果:CKD患者中,尿渗透压结果与中医症状积分有显著的相关,即在肾阴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高,肾阳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低。结论:尿渗透压可以作为CKD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肾血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肾脏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6只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二仙汤组和苯那普利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分别观测血压动态变化和肾血流情况。结果: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组和苯那普利组的收缩压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降血压作用强于温补肾阳的二仙汤;二仙汤组肾血流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对肾血流的改善作用强于杞菊地黄丸。结论:益肾中药可以降低SHR的收缩压,以滋阴补肾的杞菊地黄丸的降压作用更为显著。益肾中药可以改善SHR的肾血流量,以温补肾阳的二仙汤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