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红花苷-1对急性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即分为5组:对照组,低氧模型组,西红花苷-1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西红花苷-1各组每天im给药1次,给药3 d后低氧环境下刺激72 h,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低氧模型组相比,西红花苷-1各剂量使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西红花苷-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SIRT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低氧模型组(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 西红花苷-1预先给药,可增加急性低氧大鼠海马组织SIRT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低氧条件下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天芪益智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药组(石杉碱甲)、天芪益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30 d后,通过避暗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脑内突触素、MAP-2.[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天芪益智颗各剂量组大鼠潜伏期长于模型组(P<0.01),错误次数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脑内突触素、MAP-2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天芪益智颗粒各剂量组突触素、MAP-2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天芪益智颗粒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突触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0只建立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0 g/L、30 g/L丹参酮提取物溶液进行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于正常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低于正常组(P < 0.01);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 0.01),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 < 0.01和P < 0.05)。hs-CRP、TNF-α、IL-4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均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4组之间不同时间点海马区细胞凋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Bcl-2的表达量在4组之间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正常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P < 0.01);Bax与caspase-3的表达量在4组之间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均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P < 0.01)。结论使用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能够提升阿尔兹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抑制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芪偏瘫胶囊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丹芪偏瘫胶囊给药组(43.2 mg/mL)。制备四动脉结扎大鼠缺血模型,造模后2周开始给药,给药周期为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及疲劳仪考察各组对前脑缺血模型大鼠平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芪偏瘫胶囊给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P<0.05),在平台停留显著增高(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从转棒上掉落下来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在转棒上的最长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对四动脉结扎所致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造模组96只。造模组再分为模型组24只、水蛭素高剂量组24只、水蛭素低剂量组24只、贝那普利组24只。各组于术后第3、7、14天分批随机处死。取梗阻侧肾组织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子技术,检测梗阻侧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分子表达变化。[结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肾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RT-PCR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水蛭素高剂量组各时间点及水蛭素低剂量组第7、14天ICAM-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水蛭素高剂量组第7、14天MCP-1表达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第3天及水蛭素低剂量组各时间点MCP-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水蛭素高剂量组第7天ICAM-1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第3、14天及水蛭素低剂量组第14天各时间点ICAM-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水蛭素高剂量组第14天M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水蛭素高剂量组第3、7天MC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水蛭素能不同程度地改善UUO大鼠肾间质损伤程度,延缓间质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水蛭素干预了UUO大鼠肾间质MCP-1、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SHR、WKY、SD大鼠行为学特征,探寻研究SHR大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理想的对照模型。方法 运用旷场实验统计大鼠运动距离、运动速度、穿格数及理毛次数来评价SHR、WKY、SD大鼠自主运动情况;运用水迷宫实验检测三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旷场实验结果显示,SHR大鼠在总运动量、平均运动速度及穿格次数上较WKY及SD大鼠均显著增加(P<0.01);与WKY大鼠相比,SD大鼠运动距离显著高于WKY组(P<0.01),其运动速度及穿格数略高于WKY组(P<0.05);水迷宫隐匿站台实验中,与SHR大鼠相比,SD大鼠潜伏期较长(P<0.05),在潜伏期运动距离上,SD大鼠在训练第1天、第3天及第4天运动距离较SHR大鼠延长(P<0.05或P<0.01);比较WKY组,SD大鼠潜伏期及潜伏期运动距离较WKY在各个训练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在空间探索阶段,SD大鼠穿台次数及目标象限运动时间、距离比率等均较SHR大鼠有所减少(P<0.05),而较WKY大鼠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 WKY大鼠与SHR大鼠行为学差异过大,两者的比较存在一定的不足,增设SD大鼠作为SHR大鼠的对照组能够提升SHR大鼠行为学特征的可比性,更为客观的反映SHR大鼠的行为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ig不同剂量冰片后对栀子苷在大鼠脑内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ig给予冰片0.05、0.1、0.2、0.4 g/kg 15 min后,尾iv栀子苷300 mg/kg,于栀子苷给药后0.5、1、5、10、15、30、45、60、90 min采血、取脑,HPLC法测定血样和脑组织样本中栀子苷的量,采用3P97软件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计算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脑靶相关参数。结果 栀子苷在血浆和脑组织分布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经冰片处理后可提高栀子苷在脑组织中的Cmax和AUC,延长MRT,缩短tmax,其中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大鼠ig冰片后iv栀子苷,冰片可提高栀子苷入脑量和入脑速度,以冰片0.2 g/kg剂量对栀子苷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给予胍丁胺对鞘内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 (1)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5 μL)组,鞘内给予胍丁胺(12.5 μg/15 μL)组,鞘内同时给予吗啡(15 μg/5 μL)+胍丁胺(12.5 μg/10 μL)组,每组6只。4组大鼠均于鞘内给药后5 min于跖部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2)将24只SD大鼠分为3组:鞘内生理盐水(15 μL)对照组,鞘内吗啡耐受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鞘内吗啡耐受+胍丁胺组(每天2次鞘内注射吗啡15 μg/5 μL,连续4 d,第4天同时注射胍丁胺12.5 μg/10 μL),每组8只。其中半数大鼠于鞘内给药后检测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另半数大鼠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0 min经足底皮下注射0.2 mg蜜蜂毒致痛,观察并记录1 h内大鼠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鞘内吗啡和胍丁胺联合用药组蜜蜂毒诱致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 (P<0.05)。(2)在吗啡耐受模型上,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可显著提高大鼠热刺激潜伏期和机械刺激阈值(P<0.05);同样,胍丁胺+吗啡联合用药组对蜜蜂毒诱致自发痛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强于吗啡耐受组,1 h内大鼠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胍丁胺对吗啡镇痛具有协同作用,同时也可翻转鞘内重复注射吗啡所引起的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未成年肥胖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海马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及血浆中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3周龄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n=40)和高脂饲料组(n=100)。基础饲料组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取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基础饲料组平均体质量+1.4倍标准差的40只大鼠判定为肥胖建模成功。将基础饲料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脂肪乳组(NL组)、正常丙泊酚组(NP组),将建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脂肪乳组(OL组)、肥胖丙泊酚组(OP组),每组均为20只。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脂肪乳组(对照)腹腔注射脂肪乳10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续7 d。停药后第1天,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大鼠血浆S100β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HO-1、SOD1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OL组比较,OP组第1~5天逃逸潜伏期均延长(P均<0.05),第三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血浆中S100β蛋白表达升高(P<0.05),海马组织中HO-1和SO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与NL组比较,NP组第1、2天逃逸潜伏期均延长(P均<0.05),上述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丙泊酚通过下调未成年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中抗氧化因子HO-1和SOD1的表达使大鼠S100β表达和氧化应激增加,从而导致其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方法分别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和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比较两种造模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并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改良组存活率(73.33%)与2VO组存活率(4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2VO组和改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2VO组与改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降压改良法是较理想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对Wistar、SD两种品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应激模型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两种品系大鼠(Wistar、SD)采用每天束缚10小时束缚28天建立慢性应激模型。采用物体认知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工作记忆行为学检测方法,观察束缚应激对两种品系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束缚28天后,物体识别实验中,Wistar、SD模型组的辨别指数(discrimination index,DI)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S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迷宫空间学习阶段,SD模型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第5天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Wistar模型组与对照组间的潜伏期没有差异;水迷宫工作记忆阶段,SD大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Wistar模型大鼠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这两种反应动物不同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结果都表明,慢性束缚应激(10 h,28 d)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较Wistar大鼠明显。 因此,在Wistar和SD 两种实验品系大鼠中,SD大鼠可能更适合作为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 (ginsenosides Rb1,GSRb1)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及额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睡眠剥夺2 d组、4 d组、6 d组和未睡眠剥夺(SD 0 d)组,每组再分为GSRb1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共8组。采用改良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SD大鼠模型。造模前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GSRb1 30 mg/(kg·d)或生理盐水7 d。睡眠剥夺2 d、4 d和6 d后采用Morris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脑内SS阳性神经元数量及SS平均光密度。 结果:与SD0d组大鼠比较,SD各组大鼠游泳平均速度减慢(P<0.01),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海马CA4&DG区SS表达下降(P<0.05);SD 2 d组大鼠额叶SS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SD 4 d、6 d组SS表达减少明显(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SD组同时段的GSRb1用药组大鼠游泳平均速度显著加快(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用药组各时段海马内S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增多,SS表达增强(P<0.05)。 结论:人参皂苷Rb1能显著改善SD大鼠认知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增加海马内S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睡眠剥夺对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海马磷酸化环磷酸腺苷相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探讨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 20只3月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①剥夺睡眠组(SD,n=10),采用"轻触法"剥夺小鼠睡眠;②普通鼠笼对照组(CC,n=10).30d睡眠剥夺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航行定位实验测定各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并进行空间探索实验测定动物在月台所在象限时间的百分比.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pCREB的表达.结果 睡眠剥夺组鼠水迷宫实验第2天及第3天到达月台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9.31±4.93)s和(25.33±5.06)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6.05 ±5.96)s和(19.35±7.85)s],而在月台所在象限时间的百分比为(23.61±9.86)%,明显低于对照组[(37.46±7.51)%,P<0.05].睡眠剥夺组鼠海马pCREB的相对含量为0.71±0.03,而对照组为0.82±0.06(P<0.01).结论 睡眠剥夺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pCREB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睡眠剥夺(CSD)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以及对海马、下丘脑中多巴胺(DA)含量和D1受体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CSD组、大平台铁丝网格实验对照(TC)组和空白对照(BC)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CSD模型,每天剥夺18h,连续21d.TC组除剥夺箱底为罩有铁丝网格的大平台外,其他环境与CSD组一致.利用Morris水迷宫和自主活动箱在CSD的第7、14、21天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CSD 21d后分别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中DA含量和D1受体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BC组和TC组相比,CSD组大鼠毛色无光泽、精神疲惫且易激惹,自CSD 3 d起,体质量在各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D组大鼠与其他两组相比,逃逸潜伏期在各时间点延长,穿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CSD组大鼠自主活动总路程缩短(P<0.05)、自主活动次数减少(P<0.01);HPLC-ECD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CSD组大鼠与其他两组相比,海马及下丘脑中DA含量、D1受体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组与BC组大鼠相比,学习记忆能力、各脑区DA含量和D1受体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D可损害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下丘脑中DA含量和D1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睡眠剥夺减弱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pERK在幼鼠睡眠剥夺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明确睡眠剥夺对儿童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1月龄幼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睡眠剥夺组,使用睡眠剥夺箱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使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检测幼鼠学习与记忆能力,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水迷宫测试后幼鼠海马CA1、CA2区pERK1/2表达水平。结果睡眠剥夺组幼鼠CA1、CA2脑区pERK1/2表达则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且着色浅淡。训练第1天,各组平均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从第2天开始,睡眠剥夺组幼鼠的平台潜伏期较其它两个对照组出现延长(P〈0.05),而且在最后1天进行的空间探索试验中,睡眠剥夺组幼鼠穿环数与正常及大平台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幼鼠海马容易受到睡眠剥夺的影响,从而导致空间记忆的破坏和海马ERK磷酸化的减弱。同时也说明海马ERK激活的下降参与了睡眠剥夺导致的空间记忆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完全性睡眠剥夺对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神经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将12只出生后3周刚断奶的雄性SD幼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小站台水平面方法 对幼鼠进行48h的完全性睡眠剥夺,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剥夺后24h及48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幼鼠的学习记忆进行测试,之后处死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幼鼠脑内基因谱表达进行研究,2组幼鼠基因表达差异2.0或者<0.5的被定义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完全性睡眠剥夺48 h后,实验组幼鼠在水迷宫第1轮次测试中从第3个入水点入水找到平台的路程[(499.57±92.63)cm]与时间[(29.83±6.26)s]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83.84±20.40)cm,(15.33±0.95)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第4个入水点实验组找到平台的路程[(1042.51±367)cm]与时间[(38.17±8.97)s]均长于对照组[分别是(489.02±160.38)cm,(20.00±4.52)s],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完全性睡眠剥夺后48h幼鼠大脑中有11个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基因出现显著变化.结论 幼鼠在完全性睡眠剥夺后出现的记忆受损形式与成年大鼠不同,其空间参考记忆维持能力受损可能与脑内影响突触传递的基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荣霏  程滨  温晓飒  马文领 《上海医学》2012,35(5):425-429
目的观察慢性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前额皮质、下丘脑5-羟色胺1A(5-HT1A)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4只)、大平台对照组(TC组,12只)和慢性睡眠剥夺(CSD)组(15只)。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方法建立大鼠慢性REM睡眠剥夺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自主活动箱检测CSD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CSD对大鼠海马、前额皮质、下丘脑5-HT1A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自CSD3d起,CSD组大鼠的体重较BC组和TC组显著减轻(P值均<0.01)。在CSD7、14、21d时,CSD组的Morris水迷宫测试潜伏期均显著长于BC组和TC组(P值均<0.01)。从总体趋势看,随着CSD时间的延长,CSD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呈现缓慢递增趋势(P值均>0.05)。CSD21d后,CSD组自主活动箱中央区活动速度较TC组显著减慢(P<0.05)。与BC组和TC组相比,CSD21d时CSD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内5-HT1A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并以下丘脑中增加量最多(P<0.01)。结论慢性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脑区中5-HT1A受体调节大鼠睡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D、Wistar两种品系大鼠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中行为学表现差异,为研究脑的高级功能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动物模型提供实验动物选择依据.方法 选择8周龄的正常SD和Wistar大鼠,分别进行奖赏训练、单次操作训练、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三种检测模式,研究SD、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奖赏训练中,SD大鼠的鼻触次数显著性增多(vs.Wistar,P<0.05);单次操作训练中,与SD大鼠比较,Wistar大鼠的总踏板次数(LPs)、比率(cLP/LP)显著升高(P<0.05),总鼻触次数(NPs)于第5天差异有显著性,踏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踏板速率则显著性的升高(P<0.05).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中,Wistar大鼠鼻触次数显著性升高(P<0.05),踏板次数、奖赏次数均增多,反应准确率也高于SD大鼠,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典条件反射阶段SD大鼠对饮水盒的探索能力强,表现出对奖赏物质较强的兴趣;而在奖赏操作条件反射阶段Wistar大鼠的表现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睡眠限制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4只1月龄SD雄性鼠随机分为慢性睡眠限制组、睡眠剥夺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慢性睡眠限制组幼鼠进行连续5d每天6h的睡眠限制,采用“温和处理法”;对睡眠剥夺组幼鼠进行连续5d每天6h的睡眠剥夺,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分别在睡眠干预前和干预第1、3、5天应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幼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水迷宫实验显示睡眠限制组、睡眠剥夺组幼鼠在睡眠干预的第3天、第5天,到达平台的平均潜伏期、探索路程较对照组延长(P<0.05),其中睡眠剥夺组在第5天的影响最显著(P<0.01);在睡眠干预的第5天,睡眠限制组、睡眠剥夺组幼鼠之间出现了差别,睡眠剥夺组幼鼠的潜伏期、探索路程较睡眠限制组延长(P<0.05);而在空间探测实验中,3组幼鼠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的百分比、穿环次数有显著差异:睡眠剥夺组较睡眠限制组减少(P<0.05),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睡眠限制组较对照组减少(P< 0.05).结论 连续5d、每天6h的慢性睡眠限制可减弱幼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但其影响程度小于同等时间的睡眠剥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