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不同病程时肺炎支原体 (MP)的感染率。方法 采用 PCR法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及咽拭子 MP- DNA。结果 病程在 2周内的患病儿血清、咽拭子 MP-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 .2 9%、18.4 2 % ,病程 2~ 4周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5 .5 7%、2 8.5 7% ,病程超过 4周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8.5 7%、33.33% ,经χ2 检验 ,病程在 2周内与 2~ 4周 ,超过 4周的肺炎病儿血清、咽拭子 MP-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病程 2~ 4周与超过 4周的肺炎患儿 MP-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三组患儿组间血清、咽拭子 MP- DNA阳性检出率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程超过 2周的患儿 M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 2周内的患儿 ,相同病程患儿血清与咽拭子检测 MP- DNA阳性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法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P快速签定培养法对本院2010年7月~2010年12月4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同时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P-Ig M抗体。结果 47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MP快速签定培养法培养阳性138例,阳性率29.4%。被动凝集法抗体检测阳性98例,阳性率20.9%。快速签定培养法在肺炎支原休的早期诊断中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被动凝集法。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签定培养法快速、准确,优于被动凝集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做为临床诊断MP感染的优先试验。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特性。方法:测定4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IgM抗体及综合分析相关病儿的临床表现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85例儿童CAP患儿中,检测出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19例(24.5%),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84例(17.3%),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75例(15.4%),<3岁的婴幼儿CAP有非典型病原菌感染,肺炎支原体46例(38.65%),肺炎衣原体30例(35.7%),混合感染22例(29.33%)。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而喘息症状153例(75.37%)、肺部哮鸣音74例(36.45%)尤为明显。全部病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小儿CAP不可忽视的病原。婴幼儿感染有上升趋势,对临床有喘息症状CAP要及早作相应特异性检测及早诊断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枝术对140例小儿咽拭子标本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DNA检测。结果显示:(1)患有呼吸道感染病儿中MP阳性检出率(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1),小儿肺炎及喘息性疾患与M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2)以4~6岁年龄组MP阳性检出率最高(41.67%),表明MP感染的好发年龄有提早趋势;(3)患呼吸道感染后病程在2~3周以上者M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病程小于1周者(P<0.01),显示其病程长短与MP的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98例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MP—DNA;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G。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都是阳性者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分析确诊病例在不同病程时MP—DNA、MP—IgM及MP—IgG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98例患儿在就诊当天MP—DAN的阳性率达76.53%,随着病程的延长,MP—DNA阳性率逐渐下降;MP—IgM的阳性率在就诊当天为36.73%,大约2周时达高峰,后缓慢下降;MP—IgG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很低,只有3.06%,大约4周时达高峰,至第8周时仍持续高值,三者在不同病程时期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就诊当天、治疗后1、2、4及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的病程时期应动态监测MP—DAN、MP—IgM及MP—IgG,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倪洁  陆定 《贵州医药》2023,(12):1921-1922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患儿均接受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以及生物学检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对感染现状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实施效果。结果 ≤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82.12%,其次为4~6岁患儿感染率为74.14%,7~11岁患感染率最低为66.15%,总感染率75.00%,≤3岁患儿生物学检测检出率更高,7~11岁患儿血清学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4~6岁患儿血清学检测、生物学检测准确率之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在≤3岁、4~6岁、7~11岁年龄段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诊断率均较高,均可用于疾病诊断,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可以将3种检测方法进行结合,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12~2020-12本院100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组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80例,另选取同期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好转情况,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20例,比较3组血清CRP、PCT、MP-IgM水平,患儿血清CRP、PCT、MP-IgM含量ROC曲线和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患儿血清CRP、PCT、MP-IgM浓度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性肺炎组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血清CRP、PCT、MP-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PCT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细菌性肺炎组血清MP-IgM水平低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P<0.05),血清CRP、PCT、MP-IgM联合检测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一检测,无效组和有效组急性期血清CRP、PCT、MP-IgM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组急性期血清CRP、PCT、MP-IgM浓度高于有效组(P<0.05),患儿急性期血清CRP、PCT、...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急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儿童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 M。结果 2035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11.8%,肺炎衣原体阳性率15.2%,二者均阳性的占4.3%。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联合检测能为临床儿科医师早期鉴别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D)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贾树行  韩艳君 《河北医药》2013,35(10):1548-155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感染MP后会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患儿可以表现为隐匿感染或者肺炎症状,甚至出现肺外并发症。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本文就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作一综述。1MPP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均经过MP—IgM抗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以及咳嗽,肺部体征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显不一致。肺外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的多个系统。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结论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应用阿奇霉素干糖浆对1~14岁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54例的治疗效果与同期对照组1~14岁儿童41例应用红霉素治疗作比较,采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u=2.085,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并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结论:阿奇霉素干糖浆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红霉素,胃肠道反应明显比红霉素小,且服药简单方便。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王治国 《安徽医药》2014,(12):2292-229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特点状况,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53例该院儿科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分析临床特点。结果253例标本中72例MP阳性,阳性率为28.5%;年龄分析3~6岁儿童更容易发生MP感染,6~12岁儿童发生率最低;季节分析发现冬秋季发生率高,但四节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喘息、哮鸣音表现比较三组有差异,分别为1~3岁41例(60.3%)、34(50.0%),3~6岁34例(30.6%)、34例(30.6%),6~12岁15例(20.3%)、12例(16.2%)(P均<0.05);白细胞计数亦有差异(P均<0.05),3~6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主,6~12岁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结论患儿M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68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689例MP感染患儿的发病、临床表现、经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1~2003年,每年住院的患病率依次为3.80%,6.45%及13.67%,MP肺炎占住院肺炎患儿的比例依次为6.9%、13.3%及37.2%。男女之比为1.89:1,其中57.3%为3岁以下患儿。(2)首发症状:以咳嗽多见(占48.2%),其他依次为发热(38.6%)、皮疹(5.7%)、哮喘(3.3%)、鼻塞(1.2%)、关节痛(0.9%)、抽搐(0.9%)及肉眼血尿、腹泻、心律失常、胸闷(各0.3%)。(3)主要诊断:表现为肺炎80.83%,其中有肺外表现者30.16%;支气管炎及哮喘各4.06%,上呼吸道感染2.61%,过敏性紫癜2.32%,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心肌炎各1.7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5%,川崎病1.31%,脑炎1.16%,肾炎0.87%。(4)X线改变:支气管肺炎28.9%,局灶片状均一实变影20.9%,弥漫性间质改变16.1%,支气管周围炎9.3%,肺门周围模糊影9.1%,仅为肺纹理增租4.1%,肺部无改变11.6%。(5)实验室检查:ALT升高35.1%,血细胞学检查有30%单核细胞升高。(6)治疗及预后:2~12周不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愈率达95.4%,1例死亡。结论 (1)2001~2003年MP感染住院患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及3岁以下患儿为主。(2)MP感染以肺炎表现为主,有多种肺外表现,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样,重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及死亡。(3)X线改变多样,可出现血细胞学异常,肝功能多异常。(4)少数患儿难治,可再次感染,易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0例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1例)和其他肺炎组(69例),同时选择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比较3组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以及D-二聚体的阳性率。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其他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24±159)、(281±110)μg/L比(73±4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怖炎支原体肺炎组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炎组[35.3%(18/51)比17.4%(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尤其是怖炎支原体肺炎常可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体内出现高凝状态,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需高度关注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发病特征。方法:选择东莞市虎门医院2009年1~12月小儿内科收治确诊MP感染哮喘患儿40例为MP感染诱发组,并与同期的非MP感染哮喘患儿3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临床特点、哮喘特征、哮喘药物治疗的反应及早期、足疗程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MP感染诱发组的哮喘发作年龄以3岁以上多发(60%),平均年龄(4.3±2.8)岁;MP感染诱发组患儿喘息反复史、发热、热程、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早期应用、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MP-IgM抗体滴度水平的测定、C反应蛋白(CRP)、嗜酸细胞计数、X线胸片检查、肝功受累、心肌受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P感染诱发组的小儿哮喘发作有其临床特点,应早期、足疗程、规范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