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榕蓉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4):78-81
目的 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肝病科127例采用TACE3-5术后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比较分析CT和MRI检查的病灶残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对肝癌复发高风险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术联合TACE或单纯根治术治疗的234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联合组与根治术组,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共60例,其中30例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30例患者联合TACE与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简称陀螺刀)放疗,对比不同肿瘤直径、单纯与联合治疗方法、有无肝动脉夹层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肿瘤直径≥5cm的患者共41例,术后1~4年复发率分别为31.71%、28.57%、25.00%、33.33%,治疗后1、2年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TACE联合陀螺刀放疗共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4年内生存率30.00%(9/30),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P〈0.05)。共出现肝动脉夹层2例,均因治疗操作不慎引发,最终顺利完成TACE治疗,1例患者治疗后1年死亡,1例患者治疗后2年死亡。结论肿瘤直径较大患者肝癌术后TACE辅助预防疗效更佳。规范操作避免医源性肝动脉夹层可提升TACE疗效,联合陀螺刀放疗效果优于单纯TACE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术后3个月均行螺旋CT、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CT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DSA造影检查发现共有病灶86个,残余病灶69个,无复发、残余病灶17个.结论: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病灶复发、残余诊断准确性、灵敏度较高,有助于评估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多排螺旋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90例经TACE治疗3~5次的HCC患者,数字血管造影(DSA)、MDCT和MRI对HCC患者最后一次TACE后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作为评比标准,比较MDCT和MRI对HCC...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分析诊断。方法:选取54例患者,于TACE术后4周行CT图像与MRI图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54例共67个病灶,MRI显示共35例53个肿瘤病灶残留,11例出现14个新发病灶;螺旋CT共显示19例32个肿瘤病灶残留,13例出现21个新发病灶。以螺旋CT为标准,MRI判断病灶残存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肝癌TACE术后的肿瘤的大小、坏死程度、碘油沉积以及侧枝血管循环形成等情况,是无创性检查判断TACE术后病灶情况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178例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经及时给予对症护理后,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均顺利出院。结论:做好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护理,对减少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肝癌治疗中手术切除虽然是首选疗法,但取得满意疗效,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肝癌早期发现比较困难,一旦发现,大多是中、晚期。据资料统计:手术切除率为5%~25%,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30%,且生存质量差。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herarteril chemo embdization,TACE)为主体的介入治疗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被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此外,随着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的出现,可在基本不损伤正常肝组织的情况下对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肝癌经动脉化疗检塞术(TACE)前血供情况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六安市中医院住院的28例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先行上腹部平扫、增强及肝部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和走行,评价128层螺旋腹腔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观察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经TACE治疗4周后,CT观察碘油情况,7例全瘤均匀致密,21例病灶内散在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整,增强128层螺旋CT扫描显示17例患者肿瘤较治疗前缩小.结论 128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解剖结构,肝脏肿块内的碘油沉积分布情况,对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临床制定肝癌介入治疗计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吴水天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3):91-9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增强技术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李青薛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5):59-62
目的 观察CT灌注成像(CTPI)用于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6例,均于我院首次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并在术前1~3d和术后1~2个月接受CTP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CT/MR室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4例共96个病灶的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根据患者肝癌病灶直径大小分为两组:微小肝癌组(≤1 cm)28个病灶;小肝癌组(1~3 cm)68个病灶。给予两组患者多排螺旋CT及MRI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小肝癌检出率。结果微小肝癌组检出率最高序列为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动脉期,最低位LAVA平衡期;而小肝癌组检出率最高序列为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最低为CT平扫,其余期相和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CT总检出率为89.6%(86/96),MRI总检测率为97.9%(94/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测在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率上具有显著优势,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且检出率最高序列为LAVA动脉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1-2天、术后一个月均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评估MRI对HCC患者TACE术疗效评价及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HCC患者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69.23%、准确度为84.15%;MRI检查HCC患者TACE术后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共有9例患者碘油沉积复发类型不一致,MRI诊断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复发与DSA诊断的一致性为89.02%(73/82),碘油沉积区ADC值较术前瘤区、肿瘤复发区明显大,术前瘤区ADC值也明显大于肿瘤复发区,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在HCC患者TACE术治疗中,可准确地分析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和病灶残留情况,对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预测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二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64个)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平扫呈高、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T1加权像呈高、低、等信号,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与延迟期则以低信号为主。CT平扫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平扫检出率(χ2=4.005,P=0.045);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3)。结论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常规CT检查中碘油易产生较重的线束硬化伪影,双源CT虚拟新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小碘油线束硬化伪影,对正确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双源CT新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在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该技术在降低碘油沉积灶伪影方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0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TACE术后完成双源双能量CT扫描的3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癌TACE术后患者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V为间隔重组16组(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 keV)新单能量重建图像,在线性融合图像(M=0.5)及16组新单能量重建图像上,选择碘油沉积最明显的层面,测量碘油硬化伪影区及同层面正常肝实质CT值。通过比较线性融合图像和各组新单能重建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及对比噪声比(CNR),从图像硬化伪影、图像噪声及碘油形态显示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并对整体图像质量进行综合主观评分,获得单能量去碘油硬化伪影最佳的图像keV。结果 碘油硬化伪影:在虚拟单能量图像中碘油硬化伪影随能级升高呈降低趋势。图像噪声:随着能级的升高,图像噪声在40~80 keV图像上逐渐下降,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碘油形态显示:以60~80 keV新单能重建图像上碘油沉积灶显示较为清晰。线性融合图像与70~100 keV新单能量重建图像质量综合主观评分比较,线性融合图像与60~190 keV新单能量重建图像AI值比较,线性融合图像与120~190 keV新单能量重建图像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80 keV新单能量重建图像可在保证图像CNR的同时有效减少线束硬化伪影,碘油形态显示满意,AI值与线性融合组相近,与线性融合图像的图像质量相似。结论 双源CT新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的硬化伪影,以70 keV及80 keV的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效果最佳,可在保证图像CNR的同时有效减少线束硬化伪影,碘油形态显示满意,AI与线性融合组相近,与线性融合的图像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方法。由于这两种介入疗法的局限性,术后常出现肿瘤病灶的残存或复发。因此准确地评价TACE及RFA术后疗效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及MRI在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术后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CT及MR对肝细胞癌TACE及RFA术后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微波凝固(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22例单纯行TACE(对照组)、18例行TACE联合PMCT综合治疗肝癌(治疗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CT复查,瘤体变化对照、对照组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8.3%和83.4%;彩超示血流信号减少率为59%和83%;0.5、1.0、1.5、2.0年生存率对照组依次为50%、27.3%、0、0,治疗组依次为66.7%、24.4%、16.7%、5.6%,中位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月和9.6月,1.5、2.0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AF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TACE联合PMCT可提高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显著提高1.5、2.0年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刘英娜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88-91
目的研究混合型肝癌(c HCC-CC)的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两种影像检查手段在cHCC-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05-2018.05期间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cHCC-CC的90例患者行CT及MRI影像检查(平扫+增强),并最终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cHCC-CC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分析cHCC-CC的CT及MRI影像图像特点。结果 90例cHCC-CC疑似患者病理结果为cHCC-CC者82例,其他8例;CT诊断结果为cHCC-CC者67例,其他23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05%(64/82)、62.50%(5/8)、76.67%(69/90);MRI诊断结果为cHCC-CC者77例,其他13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68%(76/82)、75.00%(6/8)、91.11%(82/90);MRI对cHCC-CC诊断正确率高于CT(P<0.05);cHCC-CC的CT及MRI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cHCC-CC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且MRI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