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又倡导中西医汇通,其一生致力于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医学临床实践。吴氏晚年南渡新加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从组建中医学术团体、主办中医学术刊物、培育中医后备人才、投身诊疗活动等多个方面,极力推动新加坡中医事业的发展,是近代东南亚中医药史上杰出的领袖与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11,(8):1571
为了有力推进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以下同)专病专科临床继续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省市中医专病专科重点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病专科继续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牵头,携同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临床单位、学术团体及媒体的专家,将首次编撰出版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教程,这是中医药继续教育新的开拓,是中医药继续  相似文献   

3.
陈岩  邹建华 《世界中医药》2013,8(5):575-578
新加坡是中医药发展较好的东南亚国家,中医药在新加坡医疗保健事业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本文从政策法规与管理、医疗与临床、教育与培训、科研机构与研究领域、中医药民间团体、产业与市场、中医药刊物出版情况七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在新加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揭示了中医药在新加坡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中医医疗机构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中医药工作20余年的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从遵循自身规律、稳定队伍、整合人才资源、普及中医药知识、专病专科建设、“治未病”、继续教育、医院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继承创新等十个方面着手,对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对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土地面积只有596平方公里,人口目前有270万,其中华族约占74%。新加坡独立只有27年,开埠迄今也不过173年,在开埠初期,人口只有150人,但已有30名是华族。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可以相信,自从新加坡土地上有了华族之后,中医药也随着华族的移民而传入到新加坡来。中医药事业在新加坡的发展,一般上可以分成战前(二次大战前)和战后两个时期。从开埠到战前时期的中医药(1819~1942年) 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后,即计划把新加坡发展成商业中心,加上当时的社会也需求大量的劳工,因此就吸引了大批移民前来,其中又以华族占多数。到了1850年,华族人口已由原来的30人增加到3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劳工。这时就有一些中医也随着移民潮而流入新加坡,不过当时的中医都只局限于一般的"儒医"和祖传的中医,以及一些属称"先生妈"的祖传妇儿科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中医药教育制度."九五"期间,我们把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强化行业管理职能,依托高等中医院校,省、市级医院,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等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市、县覆盖率达到100%,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人员达到85%.  相似文献   

7.
中医在泰国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泰国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考核、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保障了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为中医在泰国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是中医药行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贯彻执行《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因此 ,加快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 ,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条件 ,将带动整个中医药队伍的建设 ,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是目前中医药事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文章通过对高层次中医人才成长的历史回顾和我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后 ,以“探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标准和知识结构 ,针对性地组织培养内容”、“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支持 ,是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保障”、“领导重视 ,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 ,是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多渠道争取经费 ,是保证培养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物质保证”为题 ,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12,(2):378-378
为了有力推进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以下同)专病专科临床继续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省市中医专病专科重点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病专科继续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牵头,携同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临床单位、学术团体及媒体的专家,将首次编撰出版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教程。  相似文献   

10.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药行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贯彻执行<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快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医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条件,将带动整个中医药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是目前中医药事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文章通过对高层次中医人才成长的历史回顾和我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后,以"探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标准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地组织培养内容"、"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是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保障"、"领导重视,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是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多渠道争取经费,是保证培养计划实施、达到预期目标的物质保证"为题,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加坡中医医疗、贸易发展和中医教育现状。中医药在新加坡国民健康保健体系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与主流医学并存;近年来随着有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中医医疗、贸易和中医教育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目前,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医院校办中医教育,与独立的中医院校办中医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可从经典传承、中西整合、双重导师、科学创新4个方面进行探索及实施,以期为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杨燕  田成旺 《中草药》2016,47(18):3346-3350
现代中药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实现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建国以来,现代中药在几代药学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围绕中药资源、中药治法治则、质量标志物、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分析现代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将在21世纪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较详细论述了由于中医药在对外使用与交流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对外医疗服务,增强了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医药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迅速发展,仅1987-1996年,就为各国培养了以专科生到博士生的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人才14700余名,这些人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在当地佥化产生特殊的影响;中药对外贸易创泄额达6亿美元左右,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作者较详细论述了由于中医药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对外医疗服务,增强了世界对中医药的了解;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医药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对外教育迅速发展,仅1987-1996年,就为各国培养了以专科生到博士生的各种层次的中医药人才14700余名,这些人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在当地合法化产生特殊影响;中药对外贸易创汇额达6亿美元左右,产生了较大经济效益;尤其是,今天已不限于民间交流合作,中国已与美、日、英、法、意、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有的国家已建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作者最后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后将医、药并重地加强对外合作,特别注意以医带药地走向世界,并依靠科教推进中医药与世界双向接轨,争取我国的中医药标准体系为国际所认可。  相似文献   

16.
名老中医代表了当代中医学术的最高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面向名医名家为代表的传承对象,提出加快推进活态传承,本文结合近三十年中医药传承研究进展,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活态传承的意义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活态传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活态传承缺少制度体系保障,对活态传承的内容认识不统一,对活态传承的方法选择欠科学,对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不足,对活态传承支持不足等。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对活态传承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协调;二是规范活态传承对象筛选;三是加强活态传承内容的研究,确定传承内容规范,具体包括传承名老中医的哲学观点及学术思想、老中医成长成才之路及其传承脉络、古代及当代经典名方、经验方、名老中医全生命周期学术活动及成果、名老中医诊疗活动及过程记录、名老中医药学家的访谈记录、老药工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的操作技术、名老中医参政议政工作、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方法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记录、民族医药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经验传承相关成果等;四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活态传承研究方法;五是完善活态传承制度;六是优化活态传承模式;七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体系。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传承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均需要不断探索,形成行业普遍认可并可推广,社会及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传承促进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模式,6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学中"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西学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职业和专业背景,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西医学生而言,应在本科教育中根据专业背景分层次设立中医学课程.西医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参加政府认可的"西学中"培训班来进行学习.对于护士而言,医院或科室可以组织中医专题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技能."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纳入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合理规划,使这种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生命,创造出中国特色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中药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阿拉伯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与发展,我们应当差异化、有针对性地与相关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海湾国家经济发达,国民生活水平高,适合发展中医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沙姆地区国家有较强的传统医药研发优势,适合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北非国家同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适合通过中国援外医疗队推广和传播中医药.与此同时,我们还应以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平台传播中医药文化,加强与对象国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招收更多的阿拉伯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尽快制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阿对照国际标准,以及开展针对阿拉伯-伊斯兰传统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