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泌体是细胞衍生的纳米囊泡,直径30-150 nm,包含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组分。外泌体可进行细胞间通讯并激活靶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目前国内外对于外泌体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免疫反应、生长、转移和耐药等方面。此外由于外泌体的双亲特性,外泌体是用于癌症治疗的天然药物递送载体。本综述就外泌体一般情况、提取方式、生物功能、外泌体对肺癌免疫、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MT)、血管形成、靶器官转移、治疗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方面展开论述,为阐明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对指导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癌在全世界已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第一位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5%,因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故造成严重的家庭、社会医疗及经济的负担,所以NSCLC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已发现一种膜性微囊泡是由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至细胞外,命名外泌体(exosomes),在体内大多数细胞均可产生,NSCLC分泌的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具有改变肿瘤病理过程、促使血管生成、转移和介导免疫等生物学功能,外泌体在肿瘤方面研究火热,故本文将从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秦娥 《中国医学创新》2023,(34):185-188
外泌体是一种由脂膜包被的、由大多数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携带有大量的miRNA和其他的核酸、蛋白等物质。外泌体中的内含物能够用于肺癌的诊断,且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既能够直接影响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也能够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其他细胞,进而间接促进肿瘤生长。了解外泌体与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能够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新的契机,有望使其成为肺癌诊断的有效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就目前外泌体在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程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第二常见的癌症,虽然目前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来诊断大多数前列腺癌,但其检测的特异性不足,而假阳性会导致不必要的活检,增加患者的痛苦与治疗费用。外泌体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外泌体中的信使RNA、微小RNA、非编码RNA、蛋白质、脂质等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尿液、血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相关肿瘤标志物,能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文章就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寻找外泌体内容物中更多特异性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缺氧可以导致肿瘤的适应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以及耐药性,外泌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泌体是从胞内体脱落下来的小囊泡,主要作用是运送细胞之间的生物活性分子。缺氧会导致外泌体分泌显著增加,而外泌体中的核酸和蛋白质通过信号转导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一系列作用,包括肿瘤异质化、改变免疫应答、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此外,研究发现外泌体的内容物类似于来源的细胞,意味着如果把它们视为适宜的缺氧状态标志物就能够通过微创过程进行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因此,研究缺氧微环境中的外泌体可能会开拓癌症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ch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比例的85%,尽管NSCLC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预后等对本病的认识较强,但因其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物的缺乏、对放化疗药物的耐药及转移扩散迅速等原因,现已成为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外泌体(exosomes)是由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nm的外囊泡,含有核酸、蛋白质等,能传递microRNAs、脂类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通过调节肿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等途径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较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就外泌体在NSCLC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囊泡,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泌体,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具有调节肿瘤病理进程、血管生成、转移和免疫逃逸等生物学功能。NSCLC外泌体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和微RNA(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目前,NSCLC外泌体中对肺癌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仍待明确,外泌体的应用标准化等问题是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S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外泌体含有疾病状态下许多重要的信息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疾病的病理过程,包括癌症、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够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在免疫细胞活化、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外泌体的研究有望为阐明SS的发病机制、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旨在对外泌体在SS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疾病早期进行诊断,同时在监测与治疗疾病中发挥作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s)可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肝细胞癌相关外泌体中miRNAs可影响相关癌细胞的微环境、转移、增殖、侵袭等。因此外泌体中miRNAs在肝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肝细胞癌为例,对外泌体、外泌体miRNAs以及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诊治进行综述,探讨肝细胞癌相关外泌体中miRNAs与肝癌腹腔镜根治术后预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个亚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平均大小为100nm。所有真核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故其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当中。外泌体最初被认为是机体处理细胞碎片的处理站,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生物活性分子来介导细胞间通信以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或引发疾病,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此外,外泌体可以作为临床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以及临床药物的运载体,为终末期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本文对外泌体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nm的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外液中的小囊泡,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外泌体的囊泡内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等生物信息分子,外泌体可以通过将这些生物信息分子靶向转移至受体细胞内来调节和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功能。随着我们对外泌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外泌体不仅参与和影响人体内分泌平衡和各项生理功能,还在肿瘤的发生、转移及治疗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秘、早期易转移、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泌体作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发现参与胰腺癌的发生、早期转移、化疗耐药、免疫逃逸等多个重要过程。本文着重阐述了目前外泌体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泌体可能通过作为细胞排出化疗药物的途径、通过其携带耐药相关核酸、蛋白质等内容物及通过中和抗体类药物等方式促进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外泌体与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的相关性、外泌体参与耐药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以期为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源于循环外泌体的miRNA可以从细胞代谢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调节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此外,外泌体miRNA还具有反映结直肠癌的分期、疗效、化疗耐药性以及复发风险的潜力。基于其生物学特征,本文系统梳理了外泌体miRN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并阐明了基于miRNA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旨在为外泌体miRNA成为结直肠癌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和创新性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泌体含量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本院6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各30例。比较两组外泌体含量、死亡率及致残率,分析外泌体含量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外泌体含量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5);低级别胶质瘤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5);外泌体含量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泌体与脑胶质瘤级别,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可根据外泌体含量评估脑胶质瘤的级别、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预后极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难以早期诊断,故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迫切需要合适的分子靶标。外泌体是由核内体衍生出的纳米级囊泡,它通过转运蛋白质、信使RNA、微RNA(miRNA)等内容物在细胞间行使通信功能。肿瘤来源的外泌体miRNA常具有致瘤性,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凋亡、降低抗肿瘤免疫以及促瘤特性(如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外泌体miRNA与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局部进展、转移、免疫逃避和细胞间通讯有关。外泌体miRNA的基础科学发现可能改变胰腺癌的临床管理,为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5):444-447
宫颈癌作为女性第2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外泌体是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样小体,可来源于多种细胞和体液,通过运载多种蛋白、脂质、信使核糖核酸及微小核糖核酸片段等生物学功能物质介导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其作为近年肿瘤学的研究热点,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诊断及预后有关。本文主要对外泌体在宫颈癌发病、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主要以三种途径在肿瘤微环境中传递,包括肿瘤细胞间相互交流、微环境细胞影响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影响微环境细胞。通过这三种方式,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参与肿瘤进展的调控,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性、耐药性、干性、肿瘤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等过程,并呈现出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双重作用。外泌体具有膜性结构,其内容物能够抵抗胞外蛋白酶的降解,在体液中保持高度稳定,因此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有望成为多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可以利用外泌体递送非编码RNA进行靶向治疗,或者敲低或改造对肿瘤起促进作用的非编码RNA进行肿瘤治疗。本文综述了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通信机制和功能,包括其作用途径、效应、标志物价值和靶向治疗潜力,并指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促进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细胞膜内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形成的细胞外囊泡,其在调节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某些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黑素瘤是黑素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其晚期预后往往很差。因此,深入研究黑素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对其诊治非常重要。外泌体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黑素瘤进展,同时外泌体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也可用于黑素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外泌体的一些特殊功能也可以用于黑素瘤治疗。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是当今时代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癌症治疗失败和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miRNA、lncRNA等成分,可在细胞间转运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显示外泌体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调控肿瘤转移。本文将从外泌体主要成分入手对外泌体在肿瘤转移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世界上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寻找新型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无创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标记物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物质交流的重要载体,由于其高稳定性、低细胞毒性、低免疫原性和高膜通透性等特征,使其具有成为无创、新型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潜能。近年来,外泌体在甲状腺癌非侵入性疾病诊断、监测、给药、治疗和预后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论文综述了TC来源的外泌体在肿瘤中发生和发展、诊断监测以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