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Revolution CT在全身动脉CTA一站式扫描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Revolution CT行全身动脉CTA一站式联合扫描的15例患者,评价其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各部位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为中老年患者,有不同病程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3例患者中4...  相似文献   

2.
徐伟  杨立民  汪长胜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14-1615,163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西门予16排螺旋CT对4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NNCT+CTP+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该“一站式”检查。经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评估。结果灌注异常区的CBF(t=2.45)、CBV(t=3.07)、MTT(t=2.89)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12处: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及闭塞8处;颅内动脉狭窄25处:中度8处,重度狭窄及闭塞17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6例。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仅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3〉0.5,P=0.012。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结论“一站式”CT检查能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有效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1)以脑CTP发现急性脑梗死的脑灌注特点;(2)以头颈CTA分析患者头颈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方法收集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半暗带区以及对侧相应区的CBF、CBV及TTP等参数值,并计算rCBF、rCBV及delayTTP值,评价各参数敏感性。以“CBV-TTP不匹配,且delayTTP>6s”方法来判断半暗带,评价CTP的诊断价值。以CTA分析头颈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特征。比较颈动脉分叉与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1)梗死区CBF[(8.79±8.23)mL/(100g·min)],CBV[(0.97±0.73)mL/100g]均明显减低;半暗带区CBF[(32.13±12.10)mL/(100g·min)]轻度减低,TTP[(15.90±3.59)s]明显延迟,CBV[(2.49±0.7)mL/100g]不变或稍增高。梗死区CBF、CBV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TP诊断半暗带,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69%;(3)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分叉(21%)、颈内动脉颅内段(17%)及大脑中动脉(19%),52%为易损斑块。颈动脉分叉以轻度狭窄为主(67%),混合斑块较多(61%),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CTA及脑CTP联合应用可发现头颈动脉狭窄、斑块特征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CT一站式检查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于我院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在2周内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和分析CTA图像,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81.25%,准确率为92.65%,阳性预测值为94.34%,阴性预测值为86.67%,Kappa值为0.79,一致性较高;CTA对冠脉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比较:LAD>LCX>LM=RCA,特异度比较:RCA>LAD>LCX>LM,准确率比较:LAD>LCX>RCA>LM。结论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检查和筛查手段在临床应用,有较高的排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头颈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患者完成CTA、CTP检查后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天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尝试以"CBV-TTP不匹配,且delay TTP>6s"方法来判断半暗带,以CBV不变或轻度升高,TTP明显延迟及CTA判断侧支循环。结果 TP-CBV诊断半暗带敏感度95%,特异性69%;CTP诊断侧支循环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76%,特异性81%。结论 CBV-TTP不匹配,且delay TTP>6s"方法诊断半暗带准确性较高,CTP诊断侧支循环准确性较高。脑CTP联合头颈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管电流、个体化剂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疾病需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分为64排常规螺旋CT扫描组、256 Revolution CT单能量成像联合低管电流、个体化剂量及ASi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1月1号至11月30号期间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平扫、CTP与CTA检查,以血管减影造影(DSA)为金标准,观察CTP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情况,并计算颅内异常灌注区患侧与健侧的灌注参数值,同时观察CTP异常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狭窄或斑块。结果CTP联合CTA相较于单一检查方法来说诊断效能更好(P<0.05);CTP结果显示颅内异常灌注区患侧与健侧相比,CBV、CBF、MTT、TTP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图像分析显示CTP异常组头颈脑动脉狭窄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CTP正常组(P<0.05)。结论 CTP联合CT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不仅能帮助医师及时判断缺血范围,确认是否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还能将狭窄及斑块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80-282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A和CTP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分为A组(CTA和CTP均为阳性,n=36)、B组(CTA阳性,CTP阴性,n=12)、C组(CTA阴性,CTP阳性,n=21)、D组(CTA和CTP均为阴性,n=9)。治疗24 h内,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效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远期预后。结果:治疗后,A组NIHSS评分低于其余3组,B组和C组NIHSS评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部位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 0月收治的185例疑似心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疑似脑血管病91例、疑似心血管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DSA检查,最终有89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梗死52例、脑动脉瘤37例),100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2例),共发现狭窄血管有大脑前动脉10支,大脑中动脉11支,大脑后动脉9支,颈动脉18支,椎基底动脉12支、左前降支43支,右冠状动脉37支,回旋支33支;共发现42枚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中、后动脉17枚,颈动脉8枚,椎基底动脉7枚,前、后交通动脉10枚;经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最终87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梗死50例、脑出血37例),98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0例),共发现狭窄血管有大脑前动脉10支,大脑中动脉10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情况及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二者结合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同时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给予CTA与CTPI检查。结果 :30例PCI患者CTP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共27例,其中MTT图上27例,CBF图上22例,而CBV图上仅14例,另外3例在所有灌注参数图上均未发现异常。病例组中,患侧及健侧的平均MTT及平均C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及健侧的平均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比例均显著增加(P<0.01),椎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及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例数也明显增多(P<0.05)。结论 :CTA联合CTPI能够清晰的显示后循环系统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后循环缺血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晓华  潘延平  高咏梅  刘小丽 《海南医学》2020,31(10):1279-1282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CTP检查(DSA为检查金标准),重建获取图像,比较病侧区、健侧对照区CTP参数脑灌注值、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并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检查结果显示,病侧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脑灌注值[(20.42±6.30) Hu vs (67.58±25.25) Hu]、PE [(4.38±0.53) Hu vs (7.81±0.50) Hu]、CBV [(2.20±0.34) mL/100 g vs (4.61±1.53) mL/100 g]比较,病侧区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TTP为(13.43±1.28) s,明显多于健侧对照区的(9.95±1.3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检查,均发现病灶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5例短暂性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24h内进行CTP和CTA(CT angiography)检查,发病72h内进行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进行检查,比较CTP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差异,并对病灶侧与健康侧的脑灌注成像参数如获得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A检出35个病灶,MRI检出44个病灶,CTP检出59个病灶,CT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A和MR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检出的病灶表现分型中I1期12个,I2期29个,II1期11个,II2期7个,I2期明显多于其他分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病灶侧的TTP值、MTT值(P0.05);CTP病灶侧的CBV值与健康侧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T脑灌注成像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全面的诊断,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SCT平扫、头颈CTA以及颅脑灌注(CTP)对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TIA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颈CT平扫、CTA扫描,颅脑CTP成像,获得相关图像数据。结果本组椎基动脉系统TIA共10例,其中8例CTP脑灌注异常,CTA发现7例有椎基动脉粥样斑块和管腔狭窄。颈内动脉系统TIA共20例,其中15例CTP脑灌注异常,CTA发现14例有颈内动脉系统粥样斑块并血管狭窄。结论通过64层螺旋CT及时而方便地检查出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存在及斑块性质,并分析软斑块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了解相应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不仅能预测卒中风险,对TIA患者的早期发现及后续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忠忠 《当代医学》2021,27(27):135-136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应用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检查.根据监测心率结果分为高心率组(n=15)与低...  相似文献   

18.
郭伟  黄伟  刘玉凯  熊图  邓磊 《大家健康》2017,(10):49-50
目的:分析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5例在临床上疑似恶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扫描,并对所有患者施以血管的三维重建.结果:45例患者的图像均清晰,且对其颈部内外动脉、椎动脉以及相应分支、颅内主要动脉及其相应一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扫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最后诊断结果显示42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相应血管痛变患者,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头颈部血管,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20例予以脑卒中CT扫描并以疑似脑梗死收治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相关标准,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患侧及对侧扫描的相关参数、辐射剂量以及患者半暗带和对侧的相关参数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CTA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动脉瘤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32例脑动脉瘤中,CTA发现31例,共发现动脉瘤35个,其中单发28例,多发3例,囊状动脉瘤29个,梭形动脉瘤3个,不规则形(类葫芦状)动脉瘤2个,夹层动脉瘤1个。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3%,准确性为96.5%。结论:64层螺旋CT脑CTA诊断动脉瘤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而且无创伤,操作快、简便,可作为脑动脉瘤筛查及术前检查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完全取代DSA,目前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仍是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