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冠脉内支架植入(PCI)术后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血压、血脂水平,心绞痛控制情况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较少,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较好,血压、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更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谢进  李欣  许臣洪  胡沛 《四川医学》2012,33(6):989-99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术的C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d,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行PCI术,术后继续服用12个月。两组均随防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强化剂量(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CHD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使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3.
何东明  严华  陈丽媛  黄军章  陈林 《广西医学》2011,33(12):1606-16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9例sTEMI患者69处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82枚EXCEL。观察住院期间和6—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结果68例PCI取得成功,1例术后第4天死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随访12个月,2例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7个月再次行PCI。68例患者中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8例,无支架内再狭窄17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EXCEL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综合心内科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例患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且进行心脏支架手术(PCI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心脏支架手术术后1年内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服药依从性、再次住院率、支架内再狭窄、心绞痛再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服药依从性、再次住院率、支架内再狭窄、心绞痛再次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心脏支架手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233例,所有患者术后规范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获得患者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采用PCR溶解曲线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 随访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37例(15.88%),未发生血管事件患者196例(84.1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CYP2C19*1的频率为68.45%,CYP2C19*2的频率为28.33%,CYP2C19*3的频率为3.22%;心血管事件组快、中、慢代谢型分别占5.41%、64.86%、29.73%,非事件组快、中、慢代谢型分别占59.69%、29.08%、11.22%,两组比较CYP2C19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OR 2.562,95 %CI(2.825,7.350),P=0.021 0]、慢代谢型[OR 5.139,95%CI(1.289,5.232),P<0.01]、高血压[OR 2.480,95%CI(1.079,5.698),P=0.032 4]、吸烟[OR 4.802,95%CI(1.082,18.371),P=0.029 0]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是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不良事件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延续性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病情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情绪变化指标、症状变化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期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远期左室功能和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AMI 1~2周内的42例患者行PCI(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 支架植入术),设同期住院的仅药物治疗的31例AMI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6个月的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再发(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介入治疗组1个月时较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6个月时更进一步改善(P<0.01),并且无死亡、再梗死,仅有1例心绞痛复发(术后5月时),而对照组死亡2例,再梗死1例,心绞痛再发4例(其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例)。结论AMI患者经延期PCI治疗,显著改善其预后、延长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及左室功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5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评价中医药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清热活血方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长期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基于课题组既往研究资料数据库,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广东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检索,共收集695例。期间住院死亡21例,出院674例,其中合并恶性肿瘤予以排除7例以及随访期间失访50例,实际完成随访617例。在完成随访观察的病例中,根据术后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中药+西药治疗组(简称中药+西药组)316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单纯西药组)301例,统计2组患者5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绞痛情况、再发心肌梗死情况、再次因心血管病入院情况、再次PCI情况和死亡情况等)。根据所服用中药是否为清热活血方将中药+西药组患者分为清热活血方治疗组(简称清热组)160例和非清热活血方治疗组(简称非清热组)156例,进一步观察2组患者5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从而进一步评价清热活血方治疗广东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随访终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对广东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01年。(2)中药+西药组的累积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1%(51/316),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的28.2%(85/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药+西药组的累积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3%(20/316),单纯西药组为11.0%(33/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西药组的累积次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8%(31/316),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的17.3%(5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中药+西药组的316例患者中,清热组患者的累积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6%(17/160),明显低于非清热组的21.8%(3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中药治疗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5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长期使用清热活血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广东地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预后,降低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示临床上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诊疗时应重视清热活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血浆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以及PAPP-A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43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和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CD40L和PAPP-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中CD40L和PAPP-A的水平.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36例病人术后6月复查了冠脉造影,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血浆CD40L和PAPP-A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高.直线相关分析发现ACS组患者CD40L与PAPP-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手术后6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术后PAPP-A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手术后6月内有再狭窄的病人术后PAPP-A水平较无再狭窄的病人高,且PAPP-A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D40L和PAPP-A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高,两者有显著相关.CD40L水平升高与ACS的关系可能与其刺激PAPP-A的表达增加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的PAPP-A水平的检测可以预测术后6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李红  杜媛  高渊 《安徽医学》2017,38(2):189-19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中医院及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手术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围术期出血组(82例)及未出血组(48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CI指标及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围术期出血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BMI)≤20kg/m2、20~25kg/m2比例较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较高,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较低,PCI途径经桡动脉比例较低,应用血管内超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较高,出院带药阿司匹林比例较低,西洛他唑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围术期出血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源性死亡、死亡总数、心肌梗死与死亡发生率较未出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394,95%CI=1.259~4.553,P=0.00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CI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然而我国PCI治疗后患者随访依从性低,支架内再狭窄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PCI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是减少其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目的 探讨上海市徐汇区“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模式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127例于2016年1-12月首次行PCI术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术后随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患者进行“1+1+1”签约,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家庭医生随访进行冠心病防治健康教育、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专病门诊治疗及开具延伸处方,双向转诊及云平台联合诊疗。随访2年后,依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随访2年后干预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男性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PCI术后2年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MACE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模式下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男性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院外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强化系统院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再住院、心绞痛及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SMS量表症状、不良嗜好、情绪、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急救管理、日常生活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院外遵医行为,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健康宣教知识后能保持较好的健康行为和依从性。但部分患者出院后难以摒弃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淡忘医嘱后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过早中断药物治疗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发生支架内血栓,死亡率可高达80%[1]。同时,如果不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植入支架的血管仍有可能再次发生狭窄,严重时会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如何做好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Popejoy等研究证实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患者的再人院率[2]。延续性护理模式[3](TCN)是一种将出院护理计划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随访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护士执行一系列护理活动,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改善患者健康预后、降低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减少患者再次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霍飞蛟 《吉林医学》2012,33(27):5864-5864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且具有可比性的15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将其命名为DES组,即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且术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半年以上。另一组则命名为传统组,即使用非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冠心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并准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血栓、再次血管重建术、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150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66只。死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再次血管重建、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非药物支架,与其相比显得更安全,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常规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CAG),狭窄程度在75%以上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42例置入Cypher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6例置入普通支架(BMS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呲格雷等药物治疗,术后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98例合并糖乐病的患者CAG显示2支以上血管病变者占70.4%,且以B型病变和C型病变为多。DES组共置入Cypher药物支架77个,BMS组共置入普通支架99个,PCI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进行了10.2±3.7个月的随访,DES组复发心绞痛的患者5例(11.9%),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BMS组复发心绞痛14例(25.0%),非致死性再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4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DES组在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和复发心绞痛方面低于BMS组,有统计学差异。DES组11例复查CAG,有2例Cypher药物支架靶病变处出现再狭窄,BMS组18例患者复查CAG,11例出现支架再狭窄。对狭窄超过75%的靶病变进行了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机会,有助于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