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真穴、针刺非穴、塞来昔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β-内啡肽含量影响的区别。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共招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针刺真穴组、针刺非穴组和塞来昔布组,针刺真穴组采取针刺阳陵泉、阴陵泉、膝关节附近两个阿是穴(若无阿是穴,则选取内、外膝眼)治疗,针刺非穴组采取膝关节局部的四个非穴治疗。针刺真穴与针刺非穴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塞来昔布组每天口服塞来昔布0.2 g,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针刺真穴组、针刺非穴组、塞来昔布组三组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WOMAC及WOMAC疼痛亚表、功能亚表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针刺真穴组僵硬亚表、SAS和SDS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针刺非穴组治疗前后SDS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WOMAC僵硬亚表、SAS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塞来昔布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僵硬亚表、SAS显著降低(P <0.01)。三组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后的VAS、WOMAC及三个亚表、SAS、SDS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塞来昔布组与针刺非穴组治疗前后VAS改善值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血清β-EP水平:针刺真穴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E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1);塞来昔布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真穴组与针刺非穴组β-内啡肽改善值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针刺真穴可以有效地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调节KOA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 将22例志愿者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分成胰岛素抵抗组(10例,HOMA-IR值≥1.66)和健康组(12例,HOMA-IR值<1.66),分别于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应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关元、肝俞、脾俞、肾俞穴的浅表MBPU。结果 (1)胰岛素抵抗组患者月经期、黄体期关元穴浅表MBPU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抵抗组右肾俞浅表MBPU在月经期低于健康组(P<0.05);(3)月经期关元、左肾俞、右肾俞浅表MBPU与HOMA-IR均呈负相关,卵泡期左肝俞、右脾俞浅表MBPU与HOMA-IR均呈正相关,晚黄体期左脾俞浅表MBPU与HOMA-IR呈正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期关元及右肾俞浅表MBPU引入是否具有胰岛素抵抗的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测胰岛素抵抗的正确百分比为80%。结论 胰岛素抵抗会降低育龄女性月经期经穴浅表MBPU,关元和右肾俞穴浅表MBPU可能能够特异性反映胰岛素抵抗的病理。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疼痛是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针刺治疗膝关节疼痛历史悠久,安全有效,但机理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膝关节局部因素和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的改变共同参与了膝关节疼痛的形成。本文从膝关节局部和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两方面探讨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和针刺治疗的机理,并对针刺治疗KOA膝关节疼痛的相关研究的开展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26-629
目的:研究艾灸量效关系及其局部启动效应与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 min艾灸组、10 min艾灸组、15 min艾灸组和5 min探头加热组、10 min探头加热组、15 min探头加热组,共6个观察组,每组10只,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各组不同时程(0 min、5 min、10 min、15 min)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艾灸组与探头加热组干预后足三里穴局部的血流灌注量均有提高,不同时程血流灌注量比较:5 min15 min10 min,峰值比较则为:15 min5min10 min,峰值出现时间与效应持续时间均与干预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艾灸可以影响局部血流灌注量,改善微循环状态,其效应与干预时间有关,温热刺激是艾灸取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强刺激血海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对血海穴进行针刺手法强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WOMAC与治疗前组内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WOMAC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海穴强刺激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差异,观察针刺前后患者桡动脉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趋势。方法:将3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按人迎气口脉法辨别阴阳后,选用表里经原穴行针刺治疗:①少阳病和厥阴病:丘墟、太冲;②太阳病和少阴病:太溪、京骨;③阳明病和太阴病:冲阳、太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脉平后出针。对照组选用犊鼻、内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大杼,按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1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双手桡动脉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WOMAC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对照组WOMAC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双手桡动脉血流灌注量差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VAS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WOMAC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37.5%与对照组的38.9%疗效相当(P>0.05)。结论:两种针刺疗法均能改善VAS评分,减轻患者疼痛,且临床总有效率相当,其中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可能是通过调整患者双手桡动脉血流灌注量差值,从而调整患者阴阳平衡状态来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为针灸治疗KOA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阳明大肠经线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穴位组为4个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非穴位组为2个经上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连续记录60min,观察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氧分压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正常生理状态下,穴位组氧分压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电针合谷穴时,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后,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的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均无差异,但与电针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组的氧分压降低幅度显著性高于非穴位组(P0.05)。②正常生理状态,穴位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非穴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针合谷穴时,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有增加趋势;电针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恢复,但无统计学差异,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幅度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络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它作为一个整体调控人体的各项功能。在这个通道上还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节点(腧穴),在这些节点上有着更高的氧供,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组,n=32例)和对照组(安慰剂假针刺组,n=32例)。治疗组完成31例,脱落1例;对照组完成30例,脱落2例。治疗组取大肠俞、三焦俞、心俞、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均取双侧穴位。对照组选用安慰剂假针刺的方法,选取非经非穴处。两组患者均进行正面和背面两次治疗,每次治疗持续20 min,共40 min,每周3次,治疗连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2周),治疗后(4周)和随访(治疗结束后4周)时,对患者进行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BM)、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估,观察并记录针刺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SBM、PSQI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中、治疗后和随访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CCS评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SBM、CCS、PSQI和SDS评分在治疗中、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SBM、CCS、PSQI和SD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对照组的CCS和SDS评分在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改善(P<0.01)。结论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有效,不仅能够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的相关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失眠和抑郁相关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将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新伤丸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指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各期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和WOMAC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和WOMAC指数降低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1月时,2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角色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2组患者的PF、BP、GH、SF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RP、VT、RE、MH虽也有一定改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伤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疼痛症状、WOMAC指数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并提高患者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伤丸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CRP和IL-1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口服新伤丸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WOMAC指数、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血液粘度值、血浆粘度值及血沉)、CRP和IL-1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各期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WOMAC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程度、WOMAC指数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沉、CRP和IL-1等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新伤丸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指数,提高临床疗效,还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沉、CRP和IL-1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陆氏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陆氏银质针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毫针温针灸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用三号陆氏银质针(针身长12cm,针柄长6cm,直径1 mm)2枚分别经内、外膝眼,沿髌骨下斜透刺关节腔,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2cm艾条,点燃温灸,2周1次,4周为1疗程。对照组用直径0.45 mm,长100 mm的毫针2枚,进针方法及灸法同治疗组,2次/周,4周为1疗程。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3方面评分。结果: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疼痛评分及僵硬评分P〈0.05,日常活动功能受限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疼痛评分P〈0.01,日常活动功能受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僵硬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陆氏银质针温针灸治疗KO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文献数据库,对针灸临床文献中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目前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灵活多样,以病例序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结论:随机对照试验作为临床研究方法的金标准,可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但回顾性研究、病例序列研究等方法对针灸临床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应努力研究并开展关于针灸决定效应性的研究方法,即真实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姚红  陈健雄  张子谦  潘娱  郑婕  童娟 《针刺研究》2012,37(6):497-501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食欲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试验组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并配合梁丘(双)、足三里(单)、阴陵泉(单)进行针刺,隔日1次,共治疗12次;安慰组采用假针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热量摄入、胃液体残存率、食欲情况VAS量表分值及3个月后回访BMI及热量摄入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BMI较安慰组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0.5h、1h胃液体残存率均较安慰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进食欲望、饥饿感、意愿进食数量的分值都较安慰组有明显改善(P<0.05)。3个月后随访中显示,试验组BMI较安慰组仍有明显改善(P<0.01),且摄入热量较安慰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并减慢胃排空,降低患者食欲,控制其摄食行为,达到减重及控制体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针刺阿是穴,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配合腘窝部浅表静脉刺络放血,每周治疗1次,治疗4周)和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以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及临床疗效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的疗效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和总疗程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及生理功能分差值均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感觉,尤其对疼痛早期缓解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河针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寻治疗本病较优疗法,并冀佐证刺灸手法的重要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50例和拔河针组50例。拔河针组主穴取足三里和鹤顶两穴,于针刺得气后做相向顶或反向抽,作拔河状,如此反复操作使针感时强时消;电针组按常规取局部穴为主,得气后接G6805-1型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反应情况,并采用VAS评分及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定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6个月后随访。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河针组患者在治疗后降低VAS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方面优于电针组(P0.01);拔河针组及电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0.0%,随访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4.0%、92.0%,两组间及两组随访期与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的愈显率分别为68.0%、52.0%和68.0%、54.0%,拔河针组明显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拔河针组与电针组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良好效果,且稳定性强;拔河针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开展的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包括:1假针刺的概念背景,2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在各国的发展现状,3德国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概况,4国外大样本针灸临床试验中关于假针刺对照试验的研究概况。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目前针灸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揿针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生活调控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生活调控的方法。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试验组2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30例完成试验,共计59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SBP)为(130.93±4.25)mmHg,舒张压(DBP)为(81.31±3.06)mmHg;对照组SBP为(135.77±4.12)mmHg,DBP为(84.07±4.08)mmHg。治疗后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SBP降低值为(17.27±6.08)mmHg,DBP降低值为(6.48±5.69)mmHg;对照组SBP降低值为(12.36±5.54)mm Hg,DBP降低值为(2.73±4.66)mmHg。两组SBP、DBP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揿针治疗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栖霞区仙林医院门诊及江苏省中医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的方法,主穴:阳陵泉、阿是穴、大杼、膝眼、血海、梁丘,配穴随证加减,平补平泻,结合推拿。观察组采取膝关节周围腧穴及阿是穴密集围针刺结合推拿。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2组症状、体征积分及治疗有效率,2个月后随访再次评估。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3.75%(30/32),高于对照组86.67%(26/30)。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围针刺推拿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针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组治疗前WOM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操作简便,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命质量,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