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但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有助于推广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适用。过去几年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同时,越来越多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促进了对针刺起效机制的理解。总的来说,24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脑结构、脑代谢、以及脑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大脑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在这个综述中,我们对当前偏头痛发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讨论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机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对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认为慢性偏头痛的进展涉及神经可塑性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从电生理、分子生化和影像学3个方面论证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与神经敏化有关的神经可塑性;针刺亦通过其神经可塑性机制治疗和预防慢性偏头痛,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文献总结,阻碍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偏头痛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eng ZQ  Zhao L  Li Y 《针刺研究》2010,35(4):315-31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本文从对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抑制、改善脑微循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关机制,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针刺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Migraine)作为一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社会医疗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预防和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方面被众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然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围绕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有3种较为主流的学说,分别是血管源性学说、神经源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近10年来相关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表明,针刺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降低神经元致敏与调节脑功能网络连接等方式缓解疼痛,故探讨相关可能机制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充实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针灸及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神经影像学技术探究针刺效应中枢机制成为近年热点,但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以梁繁荣教授正在进行的针刺治疗慢性膝骨关节炎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为例,从临床试验开展和影像数据处理方面切入,探讨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质量控制,以期为针刺神经影像学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思路,为未来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交流障碍。众多临床试验为传统针刺、靳三针疗法、头针疗法、舌针疗法等多种针刺治疗PSA提供了大量的疗效证据。近年研究者们也致力于探索针刺治疗PSA的疗效机制,其中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对目前针刺治疗PSA的临床与疗效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的发生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与调节神经、血管功能有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在三叉神经血管机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皆在为偏头痛的针刺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偏头痛疾病因素、针刺穴位、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深度以及针刺的工具,对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三位一体,具有不可分割性,但为了研究的需要,可以选用多因素系统研究法。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针刺和偏头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筛选出的针刺治疗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调控偏头痛发病相关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方面,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等,并进一步对研究涉及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进行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性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协作网和Pub Med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4年9月所有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Jadad评分标准对文献进行评分,用Rev Man5.2软件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评估并作森林图。结果:单纯针刺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单纯针刺跟单纯西药治疗痊愈疗效相等;单纯针刺治疗组显效、有效与单纯西药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单纯针刺的显效、有效比单纯西药好。结论: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与单纯西药治疗偏头痛痊愈疗效相等;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显效、有效比单纯用西药治疗好。但因纳入文献较少,仍需大量高质量文献来支持。  相似文献   

11.
Migraine is a common type of primary headache disorder.Patients suffer from a recurrent hours-lasting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in a unilateral location.It brings great harm to patients' life quality.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ifetime prevalence of migraine is between 15% and 20% worldwide and about 8%to 13% in Asia.Currently, acupuncture is used in many countriesand has been proved a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that is,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and number of migraine attack.The last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published in 2011 concluded that acupuncture was effective and possibly more effective than prophylactic drug treatment, with fewer adverse effects.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migraine.According to the primary results of our current studies about acupuncture as prophylaxis for migraine and menstrualrelated migraine, not only the frequency and time of attacked, but also the intensity of pain could be effectively improved.Furthermore, studie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cupuncture could reduce and even interrupt a migraine attack in prodrome period.For acupoint selection, w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hodolog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meridian theory.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a foundation for efficacy and necessary to be complied when trying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inducing factors of migraine by acupunctur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具有操作便捷、疗效显著的特点,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多,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偏头痛发生的病因病机,并从常用针灸取穴、常用针灸疗法等方面论述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针刺取穴以手足少阳经腧穴为主,针刺疗法包括毫针、电针、眼针、头针等,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前,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多样,而中医治疗偏头痛结局指标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严重制约其临床疗效的精准评价。本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针刺治疗偏头痛核心结局指标集,旨在客观、多维反映中医的临床疗效。方法 首先,通过系统评价及半结构化访谈构建偏头痛结局指标条目池;其次,通过专家和患者德尔菲调查,并引入层次分析法明确各项结局指标的权重评级;最后,召开专家共识会议对结局指标达成共识,形成核心结局指标集。结果 针刺治疗偏头痛核心结局指标集包含7个类别的16个结局指标,主要类别:1.临床症状;2.生活质量;3.伴随症状;4.心理健康状态;5.理化指标;6.用药情况;7.患者自我评估。结论 通过建立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为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研究的同质性,减少资源浪费,规范、客观地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多维、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设针刺68例为治疗组,口服西药尼莫地平和谷维素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和72.5%,控制率分别为45.6%和22.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颅骶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头针治疗,治疗组患者合并颅骶疗法,每周2次,治疗4周为一观察周期。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疼痛积分及各亚项分数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总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亚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持续时间亚项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头针配合颅骶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在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头痛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头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是治疗偏头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CGRP、NO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头针治疗3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GRP、NO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的CGRP、NO值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83.3%,治疗前CGRP、N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治疗后可使患者CGRP水平明显提高(P<0.01),NO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头针疗法可以调节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并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偏头痛34例(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22例(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9%和18.2%(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8.2%(P〈0.05),即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合针刺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门诊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配合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2组在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头痛强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