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硫磺熏蒸白芍药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和产地白芍药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结果 硫熏白芍和非硫熏白芍样品在4000~1 873 cm-1区域红外光谱特征相似,而在1873~400 cm-1区域硫熏白芍和非硫熏白芍样品差异明显.其中,硫磺熏蒸样品的水提物在约1 527,1077和648 cm-13处有固定吸收,在1 713,1630和614 cm-1处吸收峰较非硫熏样品明显左移.硫磺熏蒸样品的醇提物在647和614 cm-12处有固定吸收,在1717 cm-1处吸收峰较非硫熏样品明显左移.结论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简便和直观有效地鉴别和区分硫磺熏蒸白芍药材.  相似文献   

2.
热分析法鉴别丹参药材及其提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2种不同产地的丹参原药材粉末、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分析鉴别。方法DSC量程8 mW;升温速率10℃/min;温度范围25~400℃;气氛为静态空气;参比物为-αA l2O3;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丹参原药材粉末、醇提物和水提物放热峰温略有不同,但2种不同产地的DSC图谱峰形基本一致。结论初步表明DSC法具有试量微样化、不用溶剂、曲线易于解析、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作为丹参药材及其提取物的鉴别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的红外光谱和红外导数光谱并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为牛膝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牛膝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3 289、2 975、2 890、1 723、1 630、1 403、1 321、1 241、1 018、927、814、773 cm-1附近,虽然不同产地牛膝所含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产地牛膝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的1 800~800 cm-1波段中有更加明显差别,可以为其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间相似度很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 723、1 630、927、814、651 cm-1等处的吸收峰对区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贡献较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牛膝药材综合评分较高。结论 红外光谱法与二阶导数光谱相结合不仅可以提供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进行区分,实现对牛膝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不同炮制品半夏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法分别对清半夏、法半夏和姜半夏配方颗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半夏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在一维红外光谱中1718、1300、1245、1238、1202 cm-1附近的特征吸收峰,以及二阶导数光谱中1722、1695、510、500、459 cm-1附近的谱峰,其位置、强度、形状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通过比较不同级别红外光谱特征图谱,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别不同炮制品半夏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5.
中药芡实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传统中药芡实进行鉴别。方法:对10批芡实干燥粉碎后,采用溴化钾压片法进行相应的红外光谱检测,并对获得的红外光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批次的红外光谱均在3 417±2 cm-1,2 930±2 cm-1,1 653±2 cm-1,1 155±2 cm-1,1 081±2 cm-1,1 021±2 cm-1波数处有吸收峰。采用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批次产品质量有微小差异。结论:溴化钾压片红外光谱法可用于鉴别中药芡实,该法为中药质量检测及监控提供一种方便、有效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金钗石斛原药材及两种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金钗石斛原药材、水提醇沉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结果]金钗石斛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图反映出2 923 cm-1、2 855 cm-1、1 738 cm-1、1 155 cm-1、1 081 cm-1、1 019 cm-1等特征峰,推测金钗石斛中含有脂类、芳香类和淀粉类成分。原药材二阶导数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同时出现了1 318 cm-1附近以及783 cm-1附近的草酸钙吸收峰。金钗石斛水提醇沉提取物和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谱图中均出现了脂类、芳香类和糖类的特征峰,且与原药材相比峰数、峰强都有改变。金钗石斛水提醇沉物一维和二阶导数谱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淀粉特征峰,说明水提物中主要是水溶性多糖,且多糖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而无水乙醇提取物谱图更清楚的出现了脂类和芳香类的相关特征峰,且峰数与峰形和油类标准品比对,重叠性高。[结论]金钗石斛中主要含有多糖类以及脂肪类物质,多糖主要是以淀粉存在,且金钗石斛中的脂肪类含量较高。不同的提取溶剂所出现的谱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完美诠释了"相似相溶"原则。红外光谱适合于金钗石斛的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为其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测定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分别应用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解卷积对图谱进行转换处理,对比寻找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光谱特征差异吸收。结果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原始光谱除木薯外无明显差异,但经导数光谱变化后于2 370cm-1及500~1 200cm-1处出现明显的特征差异吸收峰,应用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于800~1 200cm-1和1 700~1 750cm-1两个波段处出现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的吸收峰。结论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FTIR经过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可出现明显的差异特征,应用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  相似文献   

8.
蝉蜕的抗惊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蝉蜕的抗惊厥活性。方法:依次采用95%乙醇和水对蝉蜕进行提取,分别制备蝉蜕醇提物和水提物;然后采用戊四唑(PTZ)致小鼠惊厥模型对蝉蜕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抗惊厥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蝉蜕醇提物对小鼠的惊厥发生率无影响,在4、8g/kg时可明显延长小鼠发生惊厥的潜伏期,并延长惊厥小鼠的死亡时间,降低死亡率。蝉蜕水提物4、8g/kg能显著降低小鼠惊厥发生率,且明显延长小鼠发生惊厥的潜伏期,延长惊厥小鼠的死亡时间.降低死亡率,作用强于蝉蜕醇提物实验组,但弱于苯巴比妥钠实验组。结论:蝉蜕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抗惊厥作用,其中水提物的直接抑制作用显著,且抗惊厥作用强度明显强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枸杞与熏硫枸杞的鉴别方法.方法 将枸杞与熏硫枸杞进行光谱学检测.结果 正品枸杞紫外光谱各个等级吸光度均大于熏硫枸杞;熏硫枸杞的红外光谱在3 337 cm-1、1 041 cm-1处有较强的峰,正品枸杞无此强峰.结论 所选用方法对枸杞的鉴别有参考价值,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为枸杞鉴定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川贝母粉末饮片的掺杂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IR)和扫描电镜法鉴别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结果 淀粉和米粉的红外光谱一维图谱与川贝母粉末饮片极其相似,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后有变化,淀粉与米粉分别在1489cm-1和669cm-1处有特征吸收峰;川贝母粉掺加淀粉和米粉的扫描电镜图谱与川贝母粉末有明显不同。结论 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可以直观、有效地鉴别川贝母粉是否掺加淀粉和米粉,为川贝母粉末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酒炙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酒炙增强药物活血祛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生丹参、黄酒炙丹参、白酒炙丹参等水提液中及生丹参、白酒炙丹参等醇提液中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以生品醇提最高;丹参酮ⅡA以其生品水提最低,而原儿茶醛以白酒炙后水提最低。结论:丹参若用水煎煮,以酒炙为佳;若以生品使用,必须用醇提取,以提高煎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药效组分含量测定,考察不同产地丹参的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探索各产地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2201)项下热浸法(稀乙醇为溶剂)测定丹参总浸出物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结果]各产地丹参总浸出物含量均大于50.0%;山东临沂、河南方城、四川中江丹参各药效组分含量总体水平较高;河南、河北、山西、四川部分样品中丹参酮ⅡA类含量低于0.25%,存在不合格药材;天津栽培丹参各指标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具有一定质量优势。[结论]不同产地丹参药效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丹参酮ⅡA类含量差异尤为明显,为药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山东临沂、陕西商洛、四川中江、河南方城作为丹参道地产区是合理的;非道地产区引种栽培后的药材质量存在不合格问题,因此,丹参非道地产区的广泛引种应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薄层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净丹参、酒炙丹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所用方法可鉴别净丹参及酒炙丹参的特征斑点。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净丹参与酒炙丹参质量。  相似文献   

14.
牛磺酸和丹参提取液对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牛磺酸 (Tau)和丹参提取液 (Ts)对运动所致心脏衰竭小鼠心肌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第一阶段 :将小鼠随机分为安静、运动衰竭、牛磺酸运动衰竭、丹参运动衰竭 4组 ,分别观测Tau和Ts对小鼠游泳时间和心肌酶的影响。第二阶段 :应用不同浓度的Tau和Ts的混合液进行实验 ,方法同一阶段。结果 第一阶段 :Tau运动衰竭组、Ts运动衰竭组较单独运动衰竭组游泳时间有显著延长 ,磷酸肌酸激酶 (CPK)活力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第二阶段 ,高浓度Tau与中浓度Ts对小鼠的游泳能力影响最大。结论 Tau、Ts都能提高受试小鼠的运动耐力 ,减少对心肌的损伤 ,Tau、Ts的混合液优于单独用药 ,且以Tau84 0mg/kg、Ts32 0mg/kg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制定丹参种苗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在山东地区搜集的26份丹参种苗进行初步分级,观察记录其植株高度、地上分支数、花序数目等生长状况,并比较收获时各等级丹参的产量;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初步将山东地区丹参种苗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丹参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药材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可用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安徽省不同产地野生丹参花、叶、根的颜色与其脂溶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方式,对安徽省14个产地野生丹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地区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结果 安徽不同产地丹参在花冠颜色、复叶颜色及根皮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淡紫、紫红、深紫,叶黄绿、绿色、深绿,根皮棕褐、砖红、赤红。以花深紫、叶深绿、根皮赤红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以花淡紫、叶黄绿、根皮棕褐者为低。结论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的性状特征和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状特征与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微量元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种丹参中锌、铜、铁等十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二者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中均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白花丹参中铁、镁、锰等五种元素高于紫花丹参,而钴和镉含量低于紫花丹参,两种丹参中其它元素含量相近。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两种丹参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二者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种源丹参在四川中江石泉引种栽培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不同种源丹参引种栽培后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引种前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结果不同种源的丹参引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仍存在差异,山东、河南、四川中江集凤镇等产地丹参在四川中江引种后,有效成分含量依然较高,而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丹参在引种后由引种前质量较佳变为引种后质量较次或者由较次变为较佳。结论丹参的质量受到遗传和环境饰变的双重作用,环境的饰变也是影响丹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给予抗黏附药物丹参、蛇毒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s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c裸鼠 2 4只 ,用保脾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A组 ) ,丹参 0 .7ml/只 (B组 )、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C组 )、丹参 0 .7ml和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D组 )。 5周时处死小鼠 ,观察原位移植瘤生长情况、肝转移情况 ,计数各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 ,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测定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采用秩和检验、sICAM 1的含量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各组均有脾内原位移植瘤生长 ,生理盐水组、丹参加蛇毒组各有 5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5 / 6 )、丹参、蛇毒组各有 4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4/ 6 )。对照组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均高于丹参组 (P <0 .0 1)、蛇毒组 (P <0 .0 1)及丹参加蛇毒组 (P <0 .0 1)。结论 抗黏附药物可降低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 ,抗黏附治疗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