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牙槽塑形矫治器术前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上唇及牙槽突裂隙宽度的影响。方法 对56例非综合征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采用鼻-牙槽塑型矫治器(PNAM )进行新生儿术前矫治,测量患儿治疗前后上唇及牙槽突裂隙的宽度。结果 儿PNAM治疗后上唇及牙槽突裂宽度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NAM新生儿术前矫治能显著减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上唇及牙槽突裂隙宽度,为Ⅰ期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婴儿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术前正畸治疗后及对照组术前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前、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后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均明显减小,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可明显改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的鼻畸形,缩小前颌骨突度和鼻、唇、牙槽嵴及腭部裂隙,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
刁健  徐素娟  梁裔兰  李婷 《海南医学》2014,(8):1189-119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正畸治疗,对照组患儿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以及鼻翼外观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分别为(5.10±1.83)mm、(6.40±2.01)mm和(z3.29±2.19)mm,均小于治疗前,鼻小柱长度为(3.89±1.10)mm,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鼻小柱长度大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和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分别为(8.93±1.73)mm和(9.49±1.81)mm,均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分别为(29.29±2.11)mm和(1.26±0.22)mm,均大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鼻翼外观的满意度为(8.94±1.10)分,大于对照组的(4.09±1.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治疗作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前重要的步骤,可明显减少患儿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增加鼻小柱长度,减少鼻底宽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鼻-牙槽突矫治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n=25),对照组术前不采用正畸治疗,治疗组术前采用鼻-牙槽突矫治器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上唇裂隙宽度、鼻小柱长度、鼻底宽度、鼻翼外观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给予应用鼻-牙槽突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鼻翼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前鼻-牙槽塑型(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96例。其中采用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54例,为观察组;采用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正畸前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宽度,并与对照组术前做对比。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2年随访,对比两组的发音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等级数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的发音基频、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利于缩小唇腭裂裂隙,促进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的恢复,从而提高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究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唇腭裂婴儿51例,进行术前鼻-牙槽突出矫治器治疗,测量治疗前后的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鼻孔宽度、鼻孔高度和牙槽骨裂隙宽度,并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对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51例患儿的鼻部相关指标均较前显著改善,治疗后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mm、鼻孔宽度/mm、孔高度/mm分别为:20.6±1.2、12.8±1.6、5.1±0.3、3.2±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在治疗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无创、可行性强,可大大提高修改效果,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鼻孔合并不完全性唇裂畸形1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黄某、女、14岁。其母代述患儿出生时即被图 1发现鼻小柱右侧有两个鼻孔且同时伴有上唇唇红不连续。各个鼻孔均可流出分泌物 ,且感冒时加重。发音无明显异常 ,智力正常。否认近亲婚配及家族中相似病例。专科情况 :鼻梁无塌陷 ,鼻小柱向左侧倾斜 ,左侧鼻翼、鼻孔形态、大小正常。鼻小柱右侧可见两个鼻孔 ,均较左侧小 ,各鼻孔内均衬正常粘膜 ,右侧两鼻孔的中隔长约 1.5cm ,内有软骨 ,两鼻腔于中隔后相通。上唇唇红于正中部裂开 ,人中正中隐形裂 ,无牙槽嵴裂(图 1)。2 手术方法于右侧鼻翼设计一“∧”形切口 ,大小为使切除后…  相似文献   

8.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颌面部畸形,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是序列治疗,术前正畸治疗是序列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最常用的正畸治疗是鼻-牙槽突矫治器,通过鼻-牙槽突矫治器可以改善患儿唇部及牙槽突的裂隙,增加双侧鼻孔的对称性,为唇腭裂的手术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针对传统技术带来的不良并发症,当代学者也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鼻-牙槽突矫治器的制作,提高了矫治器的制作速度及正畸效果。  相似文献   

9.
唇裂术后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鼻畸形 ,近来我们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加鼻翼成形术矫治唇裂术后鼻畸形 ,取得良好效果。1 手术操作要点 ①切口 :采用鼻小柱根部“∨”形切口 ,沿鼻小柱两侧的鼻中隔粘膜向上至双侧鼻孔内侧缘 ,然后向外侧伸展达鼻孔中线为止 ;②分离和切取鼻中隔软骨 :翻起鼻小柱肌皮瓣 ,分离鼻小柱及双侧鼻翼 ,显露鼻中隔及两侧大翼软骨 ,小心切开鼻中隔软骨膜 ,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 ,切取一块约 0 .5cm× 2 .5cm的长方形鼻中隔软骨 ,留作移植支撑鼻小柱 ;③软骨片植入 :根据鼻小柱肌皮瓣软组织的张力调整植入软骨片的…  相似文献   

10.
修复鼻翼软骨肌肉环在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二期有效整形修复方法。方法对58例先天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二期整复,采用鼻翼软骨支架重塑修复鼻翼软骨纤维环,鼻肌移位固定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并辅以鼻小柱延长和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整术整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双侧鼻翼及双侧鼻孔均对称,鼻表情运动和鼻孔舒缩功能恢复。平均随访9个月,均效果满意。结论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发育不良或断裂是形成先天性鼻畸形的重要解剖学基础,重建鼻翼软骨环状结构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较常见且严重的颌面部畸形,通常伴发唇、鼻、牙槽突及牙的异常,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解决复杂的畸形。过去,为了使这些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专家们对治疗方法进行了很多尝试。McNeil[1]首次提出了婴儿期术前正畸治疗(IO)的概念,强调了其对手术治疗的辅助作用,此后,该方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术前正畸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牙弓外形,利于手术后裂隙的关闭,降低鼻畸形程度,提高术后美观效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改善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开放鼻整形切口,以鼻小柱为蒂,掀起包括健侧鼻底和前唇C瓣的前唇组织,矫正鼻小柱偏斜,延长鼻小柱。解剖出双侧鼻翼软骨,并使患侧鼻翼软骨脱套。经此切口切取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斜。部分患者另切取耳甲软骨。应用切取软骨行鼻小柱支撑缝合,加强薄弱的患侧鼻翼软骨。将患侧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分别悬吊至鼻背筋膜。缝合收拢双侧鼻翼软骨穹窿部,应用软骨行帽状移植、盾牌移植改善鼻尖形态。解剖复位异位口轮匝肌,并折叠缝合重建人中嵴,鼻翼脚松解推进重建鼻孔形态。应用软骨或去表皮瘢痕组织充填鼻底凹陷,重建鼻堤。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鼻形态良好,鼻孔基本对称;8例患者患侧鼻底仍不够丰满,5例严重鼻畸形患者患侧鼻翼仍有轻度塌陷,鼻尖稍有偏斜。结论应用鼻整形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可明显改善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双侧唇裂,尤其是完全性唇裂,手术后往往遗留鼻尖塌陷、鼻小柱过短,鼻孔宽大和鼻翼扁平等畸形问题,需待二期修复.笔者采用大翼软骨与侧鼻软骨悬吊来上提鼻尖、附加切口使鼻底组织向中间移动来缩小鼻孔基底的宽度、硅橡胶支撑来加长鼻小柱等方法,在1987年1月~6月治疗了5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33岁,平均23岁.双侧鼻孔等  相似文献   

14.
唇裂术后病人通常伴有明显的鼻畸形 ,如鼻小柱过短、偏斜、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等。传统的矫治方法术后鼻小柱因缺少软骨支架支撑而容易回缩。我们采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加鼻翼成形术矫治唇裂术后鼻畸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5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16例 ,年龄 15~ 2 6岁 ,单侧完全性唇裂 18例 ,双侧唇裂 7例。 2 5例患者均采用鼻中隔软骨移植 ,移植术后观察 1个月~ 2年。2 手术方法2 .1 切口 采用鼻小柱根部“V”形切口 ,沿鼻小柱两侧的鼻中隔粘膜向上至双侧鼻孔内侧缘 ,然后向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观察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效果。方法对33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鼻翼缘及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进行鼻畸形及鼻中隔偏曲的同期矫正。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大小基本相等,鼻尖抬高并形成自然的弓背形态;偏曲鼻中隔软骨前端复位。结论鼻小柱及鼻翼缘飞鸟形切口入路行鼻翼软骨内侧脚上移悬吊及鼻尖弓背成形、鼻面沟、鼻翼沟形态塑造术是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Ⅱ期矫正有效方法;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的矫正,对维持术后鼻部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治疗时,同期进行唇裂修复和鼻部畸形矫正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美容效果及减轻二期鼻畸形修复难度的手术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方式采用原长法原则进行设计,加用鼻小柱旁三角瓣法调整人中和鼻孔宽度,对上唇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复位.同时采用双侧鼻孔边缘手术切口重塑大翼软骨形态、位置,恢复鼻穹隆,延长鼻小柱以矫正鼻畸形.结果:本组共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25例,年龄从6个月至3.8岁.术后前唇血供优良,切口I期愈合.随访时间,术后6月至3年;20例获得满意效果:唇高满意,双侧唇峰等高,红唇缘整齐.唇弓明显,唇红丰满,上唇运动时口轮匝肌连续,双侧鼻孔基本等大,鼻翼塌陷明显改善,鼻小柱延长良好.5例唇裂修复效果满意,鼻畸形有一定改善.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裂,在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手术效果,减轻部分需进行二期鼻畸形病例的修复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甲软骨移植重建鼻软骨支架在唇裂继发鼻塌陷畸形综合矫治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唇裂鼻畸形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3~35岁,平均22.3岁。切取耳甲软骨,按照健侧鼻翼软骨的形状和大小修整后将其植入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并与两侧内侧脚缝合固定,起到支撑鼻小柱的作用。将另一端内收,使耳甲软骨呈"拱桥"状,调整拱形最高点及弧度与对侧一致,将耳甲软骨缝合在鼻翼软骨外侧脚上。周围软组织复位一并对唇裂患者鼻畸形进行矫正。术后对患者手术效果、移植软骨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患者鼻外形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鼻尖尖挺,鼻翼膨隆,两侧鼻孔基本对称。随访1~3年,临床效果满意。患侧鼻翼术前高度为(0.6±0.2)cm,术后高度为(1.1±0.1)cm,术后鼻翼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鼻翼外侧脚与面中线距离术前为(2.5±0.3)cm,术后为(2.2±0.2)cm,术前与术后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鼻翼平均高度为(1.1±0.3)cm,鼻翼外侧脚与面中线距离为(2.2±0.3)cm,与患侧术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甲软骨移植重建鼻软骨支架,有效地矫正了唇裂继发鼻翼塌陷畸形,使患者的鼻翼膨隆,塌陷纠正,双侧鼻孔基本对称,是修复唇裂术后鼻塌陷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在切除乳腺触诊阴性病变(NPBL)的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140例行乳腺检查的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病变定位方法分为导丝定位组70例和常规定位组70例,导丝定位组在术前进行超声导丝定位肿物,常规定位组采用术中超声定位或者体表标记法定位肿物,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用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导丝定位组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肿物共76个,术后超声随访显示病灶均已切除,未发现病灶残留。两组NPBL患者手术切除用时比较,导丝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7,P=0.000)。两组NPBL患者满意度比较,导丝定位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1,P=0.000)。结论 对于切除NPBL的治疗,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准确地切除病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唇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而母子同患双侧唇裂伴双侧唇瘘更为少见。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 患儿李某某,男性,2岁,因双侧唇裂影响美观要求手术修复于1991年1月7日入院。既住史及个人史均无特殊,其母患双侧唇裂尚未手术修复,其它近亲家族无类似病史。检体:全身情况健康。局部情况:上唇双侧完全性唇裂,裂隙两侧唇组织较丰满,解剖标志欠清楚,前唇瘦小薄弱,同前颌向前上翘起,鼻小柱几乎消失,双侧鼻翼塌陷鼻孔宽大扁平,上乳中切牙及左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方式及幅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周正畸时间(排齐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水平面距离(U1I-HP距)、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冠状面距离(U1I-CP距)、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水平面距离减少量(U1R-HP距)及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冠状面距离减少量(U1R-CP距)。对比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角化龈宽度。结果 两组患者排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U1I-HP距、U1R-HP距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1I-CP距、U1R-CP距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化龈宽度均增加(P<0.05);术后4、8周角化龈宽度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组间及交互效应对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正畸治疗,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可缩短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时间,促进畸牙移动,且对术前正畸过程中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模式及术区角化龈宽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