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袋鼠式+抚触辅助护理对新生儿神经发育、体格发育、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生的新生儿 212 例.随机分为袋鼠式+抚触组和常规组,各 106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袋鼠式+抚触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抚触辅助护理.干预 1 m后,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tools,BAT)评估母乳喂养情况,采用中国婴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Infants sleep assessment scales,ISAS)评估睡眠质量,采用新生儿舒适度调查问卷评估舒适度,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估神经发育情况,采用正性与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评估母亲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格发育情况(身长、体重、头围情况).结果:干预后,较常规组相比,袋鼠式+抚触组BAT评分、NBNA评分、母亲PANAS-正性评分、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体重、身长、头围较高,而ISAS评分、母亲PANAS-负性评分较低(P<0.05).结论:袋鼠式+抚触辅助护理用于新生儿中不仅可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而且可改善其母亲心理状况及母乳喂养情况,从而有效促进新生儿神经、体格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主要探讨纳络酮和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06至2017-06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60例,随机分成4组。4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A组加用纳络酮治疗,观察B组加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C组加用纳络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4组患儿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同时记录反射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C组的疗效最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神经学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神经学评分、反射恢复时间及肌张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和纳络酮可以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情况,纳络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脑损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后期发育行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出生的重度、中度、轻度HIE患儿各15例以及15例健康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浓度,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以及ASQ发育筛查系统(ASQ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system,简称ASQ-C评价).结果 两组儿童在性别、体重、分娩方式等指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之间血清NSE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NSE值随临床病征的加重而升高;实验组中重度、中度、以及轻度HIE患儿的血清NSE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中度、以及轻度HIE患儿之间NBNA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NBNA评分值随临床病征的加重而降低;实验组中重度、中度、以及轻度HIE患儿的NBNA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BNA评分组之间血清NSE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NSE值随着NBNA评分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重度、中度和轻度HIE组沟通区异常、大运动能区异常、精细动作能区异常较对照组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解决能力区异常、个人-社会能区异常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NSE以及NBNA评分与儿童早期脑损伤患儿的严重程度以及后期的发育行为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 80 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的神经行为、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NBN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可改善HIE患儿的神经行为,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康复的影响及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6例HIE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3例,常规治疗组患儿接受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辅助治疗,治疗2 w后进行疗效评估.另采用新生小鼠制备缺氧缺血脑病动物模型,新生小鼠分为针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针灸组采用无菌针灸针进行治疗,每天20 min,连续10 d.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脑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神经行为检测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和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 cell leukemia iymphoma-2,Bcl-2)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灸组新生小鼠脑组织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水平低于模型组,而Bcl-2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辅助治疗HIE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基础研究证实针灸通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达到有效治疗HIE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GM1,n=30)和对照组(胞二磷胆碱,n=28)。两组分别在生后第2天、15天、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及BAEP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GM1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BAEP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M1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 IE疗效理想;NB-NA及BAEP可作为GM1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维生素B12(VitB12)、Tau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脑神经发育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分娩的HIE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另选取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分娩的无HIE早产儿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与NBNA评分、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NBNA评分、Apgar评分与对照组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NBNA评分、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NBNA评分、Apgar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BDNF、VitB12分别与NBNA评分、Apgar评分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分别与NBNA评分、Apgar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示,血清BDNF、VitB12、Tau蛋白及三项联合检测预测HIE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AUC为0.801、0.816、0.782和0.910.结论 HIE患儿的血清BDNF、VitB12水平下降、血清Tau蛋白水平升高,其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发育情况有关,而三者联合检测对评估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2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各含轻度48例、中度34例和重度18例,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M1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83);中、重度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治疗后轻、中度观察组的NBNA评分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05);重度观察组的NBNA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结论 GM1治疗对轻、中度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早产儿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后,应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BANA)和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对40名早产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同时设45名早产儿及47名正常足月儿两组对照组,对所有婴儿(早产儿需纠正胎龄至40周)在不同时期进行BANA、BSID 的测定.结果 两组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均落后于正常足月儿组,但在1岁时早期干预组已接近于正常足月儿组,两组早产儿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早期干预措施能显著促进早产儿智力体格发育;使用NABA和BSID能对干预效果进行良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β2微球蛋白(CSF-β2M)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亚低温治疗(TH)后神经发育结局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在东方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HIE新生儿(HIE组)及CSF培养阴性的新生儿(对照组)各59例。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出生后12~72 h CSF-β2M。进行连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重度HIE患儿接受TH,使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BSID-III)评估24个月时神经发育结局,将神经发育不良结局定义为死亡、脑性瘫痪或BSID-III评分<85分。结果 HIE患儿CSF-β2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42(3.63,10.04)mg/L vs 3.50(2.44,6.24)mg/L,P<0.001],且中重度HIE患儿较轻度HIE患儿CSF-β2M水平进一步升高(P<0.001)。与无异常神经症状的HIE患儿相比,有异常神经症状(包括癫痫发作、aEEG背景活动异常和MRI中重度脑损伤)的HIE患儿CSF-β2M水平普遍较高(P<0.001)。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脑电图(EEG)监测作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50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5例,尼莫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分别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5天进行EEG监测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测定(NBNA).结果:在出生后第3天,两组EEG异常率无差异,但在第15天,尼莫地平组的中、重度HIE新生儿的EEG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功率谱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EG表现为惊厥性放电平均波幅降低,放电持续时间缩短,放电数量减少;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次数减少(P<0.05);NBNA评分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反射和肌张力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HIE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对中、重度HIE患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被动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被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7d、14d、28d 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岁时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语音能力、社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被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HIE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发展,促进神经精神发育,降低智力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辅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的疗效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变化。方法 将48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30例,对照组18例,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纳络酮0.1mg/kg.d,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续3~4天,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进行NBNA评分,与18例对照组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辅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HIE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HIE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2例;CP干预组44例。二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后24h内应用CP(0.5g)静脉滴注治疗,1次/d,5~7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30d检查2组头颅CT、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CP干预组头颅CT影像学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P治疗HIE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HBO)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方法之一已逐步用于临床.为探讨HBO对该症治疗时机与其效果的关系,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1]与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2]方法,分别对HIE的新生儿期与婴儿期接受HBO治疗者进行动态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新的治疗方法,观察脑苷肌肽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对症、支持及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的基础上将脑苷肌肽注射液6ml加入10%GS20~30ml中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NBNA/〉35分:第7、14天分别为25(48.9%)、38(84.4%)例,对照组16(25%)、33(63.9%)例,2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对HIE有治疗作用,能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行为能力,从而有助于其预后。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抚触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效果.方法将HIE患者分组,治疗组60例,予对症、改善内环境、脑营养等常规治疗同时予婴儿抚触;对照组55例,只给予常规治疗.2组治疗后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中、重度HIE患者的治疗后NANB评分为35.23±2.26分和32.82±3.6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按进行测查精神发育指数(PD1)和运动发育指数(MD1)测查,1岁是101±9和98±11,2岁是110±13和10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婴儿抚触可改善HIE患者的预后,有助HIE患者的精神体格发育,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月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指导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随机抽取3个月和6个月的脑瘫高危儿(宫内窘迫或窒息)各30例,在专家的指导下,由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对同一患儿分别进行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评分,然后交叉评分,取其平均值,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将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3个月组中PDMS-2中GMQ,FMQ和TMQ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P=0.009),0.334(P=0.071),0.492(P=0.006);6个月组中PDMS-2中GMQ,FMQ和TMQ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P=0.000),0.555(P=0.001),0.701(P=0.000)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具有相关性,6个月组比3个月组相关性更密切。谨慎选择量表和时期对脑性瘫痪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永红  陈青琴  王会娜 《医学信息》2009,22(10):2135-213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比较。方法将HIE患儿40例分为GM1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新生儿期采用NBNA评分,随访至1a时采用Gesell量表法对其进行发育评价。结果两组在新生几期NBN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Gesell量表法测定在精细运动和语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GMI治疗新生儿HIE对急性期恢复及改善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机制及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生后3天内符合全国HIE诊断标准13J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住院当天、住院3天和住院7天分别进行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T检查及B超检查;以及进行NBNA20项行为测定和神经精神发育随访.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示肌张力、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颅脑B超住院3天比较脑水肿指标有极显著差异.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同组0天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颅脑CT异常率住院3天、住院7天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住院7天、住院28天NANB评分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小儿精神运动发育商有显著差异.结论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使受损的神经元得以修复,而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由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较高,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