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春富  卢万俊 《临床荟萃》2011,26(18):1599-1601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T2DM)有加速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有学者称之为"加速的脑老化"[2-3]。因此早期识别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十分重要。本研究初步分析T2DM患者认知损害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T2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的共同作用,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在已确诊的 DM 患者中有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多。目前,对2型糖尿病(T2DM)的干预措施包括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等。既往认为干预可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1],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DM 治疗的目的已向防治 DM 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本文探讨运动干预对初诊 T2DM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作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所有DM患者85%[1]。糖尿病肾病(DN)为T2DM的严重慢性微血管病变,以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为主要表现[2],提高其管理水平是目前研究重点。在慢性病管理中,诊疗依从性为保证疾病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而DN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其在接受血液透析诊疗期间依从性差,不仅影响其透析质量,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6]。本文主要分析契约式就诊管理对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洪梅  杨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2025-20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5例老年T2DM患者采用ZUNG氏量表调查抑郁情况,实施以心理干预为主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5例老年T2DM患者中,4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发生率为32%.[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从而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对抗糖尿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正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介导β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约占儿童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是全球最常见的儿童糖尿病类型。我国T1DM患者发病率为3/10万,每年以近3%的速度急速增长,并逐渐趋向低龄化[1]。T1DM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如心血管病变、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其中心血管并发症较多,且是T1DM患儿首要的死亡原因。研究显示,T1DM患儿的发病年龄越小死亡风险越大[2]。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对T1DM患儿心肌功能的评价更加  相似文献   

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4%,前期流行率为35.7%,估计我国DM患者人数为3.88亿,且未诊断的DM患者约占总数的63%[1].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肥胖和超重是T2DM和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2-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对病程1年内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影响研究的护理配合情况。[方法]对90例T2DM病人进行调查、随访,评价教育效果.观察教育前后病人服药、检测指标行为正确率和临床代谢指标的比较统计。[结果]90例新诊断T2DM病人教育后病人知识掌握、行为正确率依从性显著改善;教育后多代谢指标比教育前显著减低。[结论]通过护理有效干预,保证了对新发2型糖尿病病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影响研究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 mellitus,T1DM)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全球年发病率以2%~3%的速度递增[1],我国年发病率约为2/10万~5/10万[2]。1型糖尿病需要患儿及其家庭遵循复杂的治疗方案,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饮食管理和运动等,自我管理不仅是糖尿病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取得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3]。因此,本文将对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护行为状况,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改良自护行为量表,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程度,自护行为中总体饮食、具体饮食和运动得分较高,进行血糖监测者占34.31%,进行足部护理者占28.43%,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存在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估,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自护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病人自护行为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初诊T2DM病人13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自护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合理饮食、按时运动、监测血糖、规范用药、处理高血糖、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初诊T2DM病人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及自护行为,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研究法的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病人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行常规性饮食指导,观察组基于行为研究法对病人实施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饮食知识评分、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食物交换法、营养物质均衡、总能量控制、饮食原则及饮食知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FBP)、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研究法的饮食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管理认知水平,有利于血糖控制,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欠发达地区2型糖尿病(T2DM)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贵州省遵义市11个社区的205例T2DM病人进行饮食管理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T2DM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总体得分为(54.04±11.36)分,饮食管理知信行处于低水平者63.90%,其中饮食管理行为低水平者达77.07%。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病人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系统糖尿病饮食教育及医疗费用承担是影响饮食管理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欠发达地区T2DM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得分及管理水平低,饮食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态度不够积极,管理行为依从性差,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相关教育管理者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具有不同饮食习惯、满足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年龄层次病人个性化需求的多形式健康教育,提高T2DM病人饮食管理知信行水平,提升综合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生活质量、各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达标率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的护理干预模式,能较好地管控T2DM患者饮食,从而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近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猛增至2010年的11.6%,且流行特点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超过90%)[1],因此T2DM已经成为中国面对的最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T2DM高危人群中,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可以阻止或延缓T2DM的发生[1-2]。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疾病感知控制水平[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饮食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定量表(DSQL)]。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FB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PQ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SD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DSQ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可提升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及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任卫红  刘玉华  罗银弟 《护理研究》2008,22(19):1744-1745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对病程1年内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影响研究的护理配合情况.[方法]对90例T2DM病人进行调查、随访,评价教育效果,观察教育前后病人服药、检测指标行为正确率和临床代谢指标的比较统计.[结果]90例新诊断T2DM病人教育后病人知识掌握、行为正确率依从性显著改善;教育后多代谢指标比教育前显著减低.[结论]通过护理有效干预,保证了对新发2型糖尿病病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影响研究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糖负荷(GL)概念教育联合正念饮食觉察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12月1日治疗的16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GL包括概念教育联合正念饮食觉察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结果:干预后,两组SDSCA、GQOL-74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BG、2 h PG、ALB、Hb浓度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GL概念教育联合正念饮食觉察训练干预,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饮食管理能力、生活质量,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2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至2.6%,在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占93.7%。目前的治疗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与教育(饮食、体力活动、生活方式干预等)、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并非所有的T2DM肾损害都是DN,还有非糖尿病肾病(NDRD)和DN合并NDRD(DN+NDRD)[2]。国内报道,T2DM患者NDRD患病率为13.44%-82.9%[3],DN+NDRD患病率小于50%[4]。本文总结我院359例2型糖尿病肾活检患者资料并进行病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江  王彩霞  王琦  杨斌  朱梅  潘海燕  张蓉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74-1877
[目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良生酮饮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诊治10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9个月和18个月后血糖控制效果、血脂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9个月、18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低于对照组,血糖监测、运动、足部护理、饮食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18个月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脂四项指标、药物服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全科团队应用于T2DM患者改良生酮饮食治疗中能提高患者自律性和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