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基于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鉴别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NB)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172例NB和48例GNB患儿,按7∶3的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从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最优特征子集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建立各期以及三期复合的影像组学模型,绘制模型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各期模型的AUC、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等评价指标。结果 从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中分别提取了1218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平扫期模型4个特征、动脉期模型3个特征、静脉期模型2个特征以及三期复合模型 5 个特征。平扫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 AUC 为 0.840(95%CI: 0.778~0.902),测试集中 AUC 为 0.804(95%CI: 0.699~ 0.899)。动脉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19(95%CI: 0.759~0.877),测试集中AUC为0.815(95%CI: 0.697~0.915)。静脉期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730(95%CI: 0.649~0.803),测试集中AUC为0.751(95%CI: 0.619~0.869)。三期复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61(95%CI: 0.809~0.910),测试集中AUC为0.827(95%CI: 0.726~0.915)。结论 基于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区分儿童腹膜后NB和GNB,纹理特征相对于一阶直方图特征能更好的反映病灶的差异。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影像组学模型均可较好鉴别儿童腹膜后NB和GNB。三期复合模型与平扫期、动脉期模型效能相似,但优于静脉期模型。  相似文献   

2.
3.
4.
林华欢  罗东兰  骆新兰 《广东医学》2006,27(10):1568-1568
患者,女,4岁。气促半个月,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无咳痰,多为连续性干咳,呼吸急促,于当地医院就诊,症状缓解,但仍有气促。CT检查示:右后纵隔中等密度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经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结合X线,考虑为节细胞神经瘤。于2005年11月1日转我院作进一步的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尚可。11月9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后纵隔右侧脊柱旁胸壁上,11 cm×9 cm×8 cm大小,椭圆形,大部分有包膜,质实,与后壁粘连,与肺无粘连。病理大体检查:11 cm×8.5 cm×2.5 cm一块及6 cm×5.5 cm×2 cm不规则碎组织,有部分包膜,切面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的49例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49例儿童都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结果、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理诊断43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35例,磁共振成像诊断41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比CT诊断高,其中敏感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儿童左侧顶叶可见囊实性肿块;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看见儿童脑桥位置存在病灶,且已经出现肿胀情况。结论:CT与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治疗仍然需要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回顾分析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断的水平,方法:8例病例行CT平扫肾上腺区,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2例加做肾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中,7例CT平扫呈密度均匀,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4例呈密度均匀或销不均匀肿块,低于或等于肌肉强化密度,MRI2例在冠状位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T2加权介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对于正常肝脏信号)。结论:(1)CT和MRI检查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2)治疗主要领先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田野  陈利军 《吉林医学》2011,(21):4393-4394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X线表现: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偏心性生长,边界清晰,可见硬化边,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MR检查显示:T1WI病灶信号近似于肌肉信号,T2WI上病灶呈等高混杂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示病灶周边见大片状骨髓水肿区;病变临近出现骨膜反应、临近软组织及关节囊肿胀。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含脂肪节细胞神经瘤(FCG)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FCG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9例均为单发,后下纵隔及腹膜后各4例,右侧肾上腺1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含脂肪的混杂密度影,CT值约为-120.7~-43.4 HU;6例局限于肿块的周边,其余呈结节状或片状弥漫性分布。瘤内脂肪组织在T1WI和T2WI上呈高信号,压脂相上其信号变为低信号。神经组织在CT平扫上呈软组织密度影,在MRI 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CT增强扫描5例肿块呈明显强化,轻中度强化各2例;在MRI增强扫描上轻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1例。5例腹部肿块CT和(或)MRI三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征。 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内脂肪存在是一种少见表现,通过CT值测量和MRI压脂相可明确其内脂肪的存在。了解该种现象,CT和(或)MRI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其好发部位可提示FCG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50例病例中31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35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16例同时行 CT和MR扫描。 结果 50例均为单发,47例(94%)边界清楚,肿块最大径平均约9.1±3.8cm,32例(64%)呈伪足样生长方式,18例(36%)呈膨胀性生长方式,21例(42%)例包绕腹部大血管。8例(16%)可见少许囊变,13例(26%)可见钙化,6例(12%)含有脂肪。31例CT平扫均呈等或低密度。T2WI上大多数病例30例(86%)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强化方式:50例病例中,39例(78%)无明显或轻度强化,11例(22%)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强化病例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形态:10例(20%)呈片絮状、线条交织样强化,15例(30%)呈片絮状强化,12例(24%)呈线条交织样强化,3例(6%)呈漩涡状强化。 结论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术前CT及MR对于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和评估邻近大血管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5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病侧肾上腺湮灭,所有病灶边界清楚,其中6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并呈塑形生长,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征像;MR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强度或低信号影,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影,5例内见条状、片状或漩涡状低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影,增强后动脉早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中度强化;镜下肿瘤由呈束状、漩涡状排列的神经纤维细胞和散在分布的胞浆丰富的节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含大量黏液基质。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特点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助于与肾上腺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7岁,因右上腹包块5d以"右腹膜后肿瘤"于2001年6月7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轻度消瘦,皮肤黏膜无出血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器官未见异常,心肺查无异常,腹软,右上腹可扪及7cm×7cm×6cm大小包块,质硬,轻度触痛,活动度差,右肾区饱满,腹水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 CT与MRI检查软组织损伤均可见皮层及皮质下高密度影,MRI有长T_1或稍短T_1、长T_2信号影;颅骨骨折CT可见颅骨内外板不连、分离、凹陷,MRI显示颅板骨质断裂,并在T_2WI处见信号影;原发性出血CT及MRI均可见"新月形"或"双面凸"边缘光滑的血肿;原发性神经损伤CT见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有模糊点或片状影,MRI可见模糊不清的长T_1、长T_2信号。CT对颅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MRI对软组织损伤和原发性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P<0.05),2种检查方式对原发性神经损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中,CT对颅骨骨折的检出率更高,MRI对软组织损伤和原发性出血的检出率更高,二者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医师将二者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脂肪母细胞瘤的MSCT特点,分析其大小、形态、生长部位、内部结构、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肿瘤直径1.9~15.0cm,平均7.1cm;9例发生于纵膈内,2例发生于胸膜下,3例位于四肢肌层内,1例位于腹腔内。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肿瘤边缘、大小、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及手术切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B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上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初步分析各项的长短处,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共9例患者,均做上述检查。B超、CT采用各种不同机型。MRI采用PHILIPS公司NT-10机型。9例患者中CT增强扫描3例,MRI均做增强扫描。结果 B超表现为肝肿大(9例),回声不均匀,小灶状高回声区(3例),液性低回声区(5例)。CT表现为病灶组织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钙化(5例),有明显占位征象,将周围组织推压或浸润,5例有出血及囊变。MRI显示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平扫病灶T1WI以低信号为主,5例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2例T1WI出现高信号区域(出血),肝内胆管受压扩张(1例),巨大肿块使周围脏器明显移位、受压(2例)。结论 肝母细胞瘤在B超、CT及MRI表现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对肝大、肿块,囊变等均显示清晰。同时又各具特点。B超简捷、方便、又可反复检查。CT对出血、钙化及“假包膜”等能满意显示。MRI则对肿块与正常肝组织界限、子灶、点灶状出血及病灶与周围脏器关系的显示有不可比拟的长处。  相似文献   

15.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CT特点。方法收集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病例9例,其原发灶和(或)转移灶均经组织学证实。结果9例中有7例硬膜外转移,占78.0%,软脑膜转移5例,占55.5%。脑实质转移3例,占33.3%。眼眶转移3例,占33.3%。结论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主要由硬脑膜转移并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细胞化学及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为儿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仅次于白血病,居第三位[1]。为探讨该细胞的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特征,我们对其进行了细胞化学方面和免疫表型方面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选我院血液病研究室确诊的2例神经母细胞瘤骨髓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MRI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与术前诊断。结果 7例肿瘤中术前诊断良性肿瘤6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4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恶性肿瘤1例。5例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均见曲线形、线形或斑片状低信号灶,1例呈中等高信号,1例呈等和少许高信号;5例肿瘤T1WI呈均匀低信号,2例呈不均匀稍低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实质期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进一步强化;2例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MRI能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19.
神经母细胞瘤属婴幼儿最常见恶性实质性肿瘤,我院近13年中诊断了13例。此病起病隐匿,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治疗困难。对原因不明发热、进行性贫血、骨痛,尤其在婴儿腹部出现无痛性肿块时应首先考虑此病。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因其对预后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