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术前CT、MRI和术后病理学表现。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经手术治疗的2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术前CT、MRI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学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为单侧肾脏单发病灶。CT平扫时肿瘤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9例(76%)病灶表现为均匀密度,出现细小钙化灶和液化、坏死灶各3例(12%)。MRI检查时肿瘤在T1WI平扫表现为等信号和等低信号的分别为7例(28%)和18例(72%);在T2WI平扫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和肿瘤内出现小囊状混杂高信号的分别为19例(76%)和6例(24%);25例(100%)患者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与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及程度相似,病灶增强扫描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24例(96%)患者在肾皮髓质期时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肾髓质且低于肾皮质,其中21例(84%)表现为轻-中度强化,3例(12%)为明显强化,1例(4%)为轻度强化。病理学特征:肿瘤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棕褐色、棕色、灰黄色实性组织,光镜下肿瘤结构呈实性或片状表现,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细胞呈多形性改变。其中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和经典型分别为10例和15例,嗜酸变型可见核沟及核异形,可被伊红染色;经典型胞浆弥散,不被HE染色。免疫组化:本组25例患者肿瘤细胞中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表达率为100%,肿瘤广谱细胞角蛋白CK7 19例(76%)表达为强阳性,其余6例(24%)表达为弱阳性,25例(100%)胶样铁(Hale)染色均呈阳性,肿瘤细胞角蛋白CK8 23例(92%)均呈阳性。结论 根据肾嫌色细胞癌术前CT、MRI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病理学特点,可与其它肾脏肿瘤相鉴别,对正确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5例(28个病灶)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例(74个病灶)。术前均进行了MRI和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的差异;比较MRI和超声诊断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MRI表现病灶形状主要为分叶状、多结节融合状、圆形或类圆形,且大部分边界清楚(96.43%),多数出现T2WI高信号(89.29%)和不均匀强化(71.43%),有非增强低信号分隔13个(46.43%),有囊性病变11个(39.29%);乳腺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病灶形状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56个(75.68%),且边界均清楚74个(100%),全部出现T1WI高信号74个(100%),多数出现T2WI高信号48个(64.86%)和不均匀强化47个(63.51%),有非增强低信号分隔14个(18.92%),均无囊性病变74个(100%);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患者MRI表现在病灶形状、T1WI和T2WI信号、非增强低信号分隔和囊性病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97例,95.09%)高于超声检查(83例,81.3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具有明确的价值;两者的病灶形状、信号、增强方式等差异显著,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盆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AW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中,58.1%的患者以腹壁切口旁包块为首发症状,41.9%以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88.2%的患者为单个包块,11.8%为多个包块;64.44%的患者包块位于横切口两侧,35.48%位于纵切口上下端。70例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50.53%包块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无包膜;24.73%包块为边界不清晰的高回声区,伴有小的无回声区。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19.35%病灶边界模糊,13.98%包块呈实质性团块,T1WI上高信号和T2WI上混杂信号;10.75%包块呈囊实性团块,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门诊随访6~85个月,复发5例。结论 盆腔手术后AWE患者主要以腹壁切口处包块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经期疼痛;超声检查多为无包膜、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MRI检查病灶呈多种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不同序列条件下,如何选择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32例,于术前行常规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增强扫描(T1WI+C)、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序列检查,记录每例的盆腔检出淋巴结的组别分布及总淋巴结个数,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对比,计算不同序列扫描对妇科肿瘤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并结合DWI序列扫描图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阈值为判断标准时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使用DWI序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最高,为86.4%(51/59),与DWI序列比较,T1WI-MRI平扫、T2WI-MRI平扫、T1WI+C的检出率分别为61.0%(χ2=8.575,P<0.05)、69.5%(χ2=3.996,P<0.05)、72.9%(χ2=2.563,P>0.05),DWI序列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和增强扫描相仿。短径判断方法的检出率为81.4%,ADC阈值判断方法的检出率为89.8%,基于两种判断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100,P>0.05)。结论DWI序列扫描可以获得和增强扫描相似的检出率,优于常规T1WI、T2WI平扫,故推荐常规磁共振扫描时加扫DWI序列,其阳性判断方法可任意选用短径法和ADC阈值法。  相似文献   

5.
杨海南  何广明  吴辉  陈志远  李旭丰 《安徽医学》2016,37(10):1222-122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的X线与MRI表现及二者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神经鞘瘤患者27例(2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X线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神经鞘瘤的X线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肿块影,可伴有病理性钙化,骨内神经鞘瘤的X线表现主要为局限性单囊状类圆形改变,一般无钙化、骨化。恶性病例多边界不清,可见硬化缘,正常皮质髓质过度带大幅增宽,肿瘤穿破皮质累及周围软组织,脂肪间隙消失;良性病例边界清晰、皮质变薄,边缘硬化,周围软组织不受累及。神经鞘瘤的MRI增强可见病灶有完整包膜,可见靶征与神经出入征。恶性病例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良性肿瘤亦可信号不均,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等混杂信号。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方位与多参数成像可精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诊断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相关征象并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脾脏SAN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脾脏SA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特征表现。结果 7例脾脏SANT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3例,患者年龄28~62岁,中位年龄50岁。病理学特征为纤维硬化间质中形成多个血管瘤样结节。病灶在MRI的T2-weighted imaging (T2WI)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轮辐征",增强扫描5min延迟期中心区域见星芒状延迟强化。病灶在CT上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强化及后期渐进性强化,强化特点与MRI增强类似,但因延迟时间不够,中心纤维延迟强化的特点不明显。结论 脾脏SANT的典型MRI征象包括在T2WI及动脉期的"轮辐征",以及延迟期的中心星芒状纤维组织延迟强化。MRI对脾脏SANT基本征象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7.
宋伟  张禹  朱友志 《安徽医学》2016,37(10):1256-1258
目的 分析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资料,结合文献中资料较为完整的27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子宫平滑肌脂肪瘤主要发生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临床大多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胀痛等症状或者无明显症状。21例子宫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肌壁间,4例位于黏膜下,2例位于浆膜下,1例位于宫颈,1例位于左侧阔韧带。②显微镜下瘤体由成熟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③ MRI信号特点:子宫平滑肌脂肪瘤大部分以T1、T2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为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内非脂肪信号软组织成分呈轻到中度强化;多无囊变或坏死。结论 子宫平滑肌脂肪瘤好发生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与子宫平滑肌瘤类似,肿瘤内大范围的脂肪信号是其MRI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旭丹  梁峰  邹建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3-893,899,F0004
目的提高对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CT、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MRI表现。其中行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8例均为血管透明型。6例CT平扫表现为侧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MRI平扫为卵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后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改变,其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例(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0例为单侧睾丸病变,1例为双侧睾丸病变,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其中1例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及精索受累,2例肿瘤浸润附睾,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郭建东  曾莎莎  张水兴  陈文波 《海南医学》2013,24(15):2245-2248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软骨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分别为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及后颅窝底1例。颅底软骨瘤呈分叶状5例,类圆形及哑铃状各1例。周围骨质多为膨胀性破坏(n=5)。CT平扫为等高及高低混杂密度影,瘤内均可见钙化,其中4例为大量形态各异钙化,1例为少量颗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无明显强化(n=4)及轻度不均匀强化(n=1)。MR平扫5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蜂窝状改变;2例平扫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较均匀延迟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及蝶岩骨交界区;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尤其CT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其中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资料即肿瘤大小、密度、边缘、强化特点等影像学特点进行描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5例肿瘤直径3~8 cm,平均6.5 cm.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后呈高密度改变,边缘见环形更高密度影.MRI检查肿瘤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改变,小部分T2WI表现为特征性的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均呈较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单发的,实质性的肌纤维及纤维母细胞来源的肿瘤,边界清晰,CT扫描的密度同肌肉样密度.MRI扫描T1WI呈肌肉样等信号,而T2WI上大多为均匀稍低、等信号改变,少数可出现特征性的"阴-阳"信号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分析16例垂体卒中的X线、CT、MRI表现,对比它们诊断垂体卒中的特点。其中行X线检查4例;CT平扫 增强14例,2例仅做平扫;MR平扫 增强10例,6例仅做平扫。结果X线检查呈蝶鞍扩大3例,双鞍底1例。CT检查中,1例平扫表现为偏心性斑片状高密度影,增强后余部均匀强化;3例平扫呈斑片状高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区面积大于平扫所见高密度区;10例呈均匀密度,增强后呈环形强化;2例未做增强者,1例见局限性低密度区。1例见一液平。MRI检查中,1例T1WI等信号环绕中央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T1WI、T2WI均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见1个有液平的囊性病灶;2例高低混杂信号。临床表现有2例无突发史。提示MR可明确辨别瘤体的占位情况,估计亚急性出血的新旧程度,MR增强并无补充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李华  郭春锋 《中原医刊》2011,(6):125-126
目的 探讨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6例,单纯囊型2例,实质型1例.8例CT平扫囊腔呈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肿瘤壁结节均呈等密度 7例MRI平扫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低信号 肿瘤壁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 8例MR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性肿块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未见强化 3例肿瘤周围或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MRA显示瘤周或瘤内增多、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结论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磁共振成像主要诊断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结合带区异常增厚、T1加权像(WI)和(或)T2WI高信号改变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7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MRI检查的子宫及卵巢正常者作为对照。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结合带厚度最大值(JZmax)、结合带厚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JZdiff)、JZmax与肌层厚度最大值的比值(JZmax/Mmax),并比较两组JZmax、JZdiff和JZmax/Mmax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JZmax、JZdiff和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观察患者T1WI和(或)T2WI上子宫壁内有无高信号及其类型。结果 子宫腺肌症组与对照组的JZmax、JZdiff和JZmax/M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JZmax、JZdiff、JZmax/Mmax诊断子宫腺肌症的AUC分别为0.95、0.90、0.85,当JZmax≥10 mm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8%、97.3%和88.6%,JZdiff≥3.4 mm时分别为81.8%、91.9%和87.1%,JZmax/Mmax≥61%时分别为72.7%、83.8%和78.6%。18例(48.6%)子宫腺肌症患者仅见T2WI高信号,14例(37.8%)可见T1WI、T2WI均高信号,多呈飘雪征改变;线状条纹征5例(13.5%),微囊征5例(13.5%),浆膜下囊性出血征1例(2.7%)。结论 JZmax≥10 mm、JZdiff≥3.4 mm、JZmax/Mmax≥61%对子宫腺肌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JZmax的诊断效能最佳。T1WI和(或)T2WI中的飘雪征、线状条纹征、微囊征、囊性出血征诊断子宫腺肌症具有独特性。综合评估这些征象可以提高MRI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准确诊断子宫腺肌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AML病例,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MRI平扫。分析病变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MRI平扫征象。结果 5例均为单发,术前均诊断正确。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病变大小3~18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值-90~40Hu;其中1例病变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增强病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见高低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低高混杂信号。结论 CT和MR平扫对AML诊断特异性高,增强扫描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87-88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本组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4例发生在胸段脊髓,5例发生于颈段脊髓,2例发生于腰骶椎。肿瘤大小约为23.5cm,4例有局部钙化。典型的脊膜瘤T1WI显示等信号;T2WI为等或低信号;3例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同时伴有脑膜瘤。T1WI增强扫描21例肿瘤均显著均匀增强。结论:椎管内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T1W1等信号,T2W1低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