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T)感染所致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 2 2例CT感染输卵管性不孕 (A组 )、2 3例非CT感染输卵管性不孕 (B组 )及 19例已生育输卵管正常妇女 (对照组 )输卵管液中TNF α和IL 6的水平。结果 A组TNF α的水平为 178ng/L ,高于对照组的 12 4ng/L(P<0 .0 1) ;A组中输卵管阻塞者TNF α为 199ng/L ,高于粘连者的 142ng/L(P <0 .0 1)。A组IL 6的水平为 6 81ng/L ,高于B组的 2 6 4ng/L及对照组的 2 2 9ng/L(P均 <0 .0 1) ,B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无症状输卵管CT感染可使输卵管液中TNF α和IL 6升高 ,其中TNF α与输卵管损伤程度有关。TNF α越高 ,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 6(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 09—2003 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 6、IL 8、TNF α水平。 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 8、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 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 8、IL 6、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IL 1β和IL 6水平动态变化在早期诊断早产儿慢性肺疾病 (CLD)中的意义。 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在本院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的 2 9例患儿每日行肺灌洗 ,并检测灌洗液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和总蛋白、TNF α、IL 8、IL 1β和IL 6水平。回顾性研究将本组病例分为四组 :肺炎组 10例 ;肺透明膜病 (HMD)组 6例 ;CLD组 7例 ;对照组 6例 (无肺部疾病者 )。 结果 CLD组患儿肺灌洗液中各项指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至生后第 5天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 7.9× 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 ( 6 .4× 10 9/L)、TNF α( 13.88pmol/L)、IL 8( 376 .92mg/L)、IL 1β( 2 .96 μg/L)和IL 6 ( 1.72 μg/L) ,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5 )。肺炎组和HMD组肺灌洗液中各项指标均在生后第 2~ 4天达峰值 ,第 5天下降。对照组于生后 5d内肺灌洗液中上述各参数始终维持在低水平。 结论 生后第 5天肺灌洗液中TNF α、IL 8、IL 1β和IL 6水平增高可作为CLD的早期诊断指标。上述因子在CLD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方法  1999年 11月至 2 0 0 0年 9月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2 1例黄体功能不全 (LPD)患者排卵期血清、宫颈黏液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 ,并与对照组 18例比较。结果 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排卵期LPD组血清IL 1β、TNF 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5 ) ,而LPD组宫颈黏液中IL 1β、TNF 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P <0 0 1) ,且LPD组宫颈黏液IL 1β、TNF α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均呈负相关 (r =- 0 890 ,P <0 0 1;r =- 0 85 1,P <0 0 1) ,宫颈黏液IL 1β与TNF α水平呈正相关 (r =0 799,P <0 0 1)。结论 排卵期生殖道局部细胞免疫激活状态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发病环节中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 ,并可能间接地影响黄体发育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 1型细胞因子 [γ干扰素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及TH2 型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4(IL 4) ]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发病的关系 ,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ICP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 2 0例ICP孕妇 (研究组 )和 2 0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 γ ,TNF α)及TH2 型细胞因子 (IL 4)的水平 ,并对TH1型细胞因子与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 1)研究组孕妇的IFN γ、TNF α水平分别为 ( 63 9± 15 6)ng/L、( 10 2 1± 2 3 1)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 ( 464± 147)ng/L、( 72 8± 175 )ng/L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研究组孕妇的IL 4水平为 ( 2 2± 4)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 ( 2 7± 6)ng/L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 2 )研究组孕妇的TNF α/IL 4比值为 48± 11,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 3 0± 8;研究组孕妇的IFN γ/IL 4比值为 3 0± 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9± 6,两组分别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3 )研究组孕妇的IFN γ、TNF α水平与ICP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45 8,0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0例PCOS患者及 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NF α、黄体生成激素 (LH) /卵泡刺激素 (FSH)、睾酮 (T)及空腹胰岛素 ,用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浓度。结果 :PCOS组血清TNF α、LH/FSH、T、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TNF α与HOMA IR、LH/FSH、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 α可能促进PCOS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加重了PCOS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VCAM-1、TNF-α、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 - 1 (VCAM - 1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测定 6 0例HDCP孕妇 (孕妇期高血压 1 8例、轻度子痫前期 2 2例、重度子痫前期 2 0例 )和 30例正常孕妇血清VCAM - 1、TNF -α、IL - 6水平。结果 ①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VCAM - 1、TNF -α和IL - 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 <0 0 1 ;P<0 0 1 ,P <0 0 1 ;P <0 0 5 ,P <0 0 1 ) ;②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VCAM - 1、TNF -α、IL - 6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r=0 72 ,P <0 0 1 ;r=0 5 9,P <0 0 1 )。结论 VCAM - 1、TNF -α、IL - 6在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放置IUD后宫腔微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期放置IUD子宫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放置 5~ 2 0年惰性和含铜宫内节育器 (IUD)共 6 2例为研究组 ,以正常妇女 2 7例为对照组 ,以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型IgA(SIgA)和T淋巴细胞为指标。结果 :宫腔冲洗液TNF α浓度在惰性IUD组、含铜IUD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含铜IUD组宫腔冲洗液IL 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SIgA浓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含铜IUD组子宫内膜组织抑制或杀伤T淋巴细胞 (CD+8淋巴细胞 )明显多于惰性IUD组和对照组 ;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 (CD4+ 淋巴细胞 )少于对照组 ,与惰性IUD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长期放置IUD对子宫局部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s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探讨内毒素、LBP/CD14系统及TNF α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2000 09—2004 09对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2例SIRS患儿分别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酶联免疫试验进行血内毒素、LBP、sCD14及TNF α的定量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SIRS组内毒素、LBP、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明显高于非MODS组,且LBP、sCD14的质量浓度均随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动态研究发现,恶化后内毒素、LBP、sCD14及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恶化前,且TNF α分别与LBP和sCD14呈显著正相关。将患儿血sCD14均值在不同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随sCD14水平的升高,SIRS患儿合并MODS的例数增多,病死率亦随之上升。 结论全身炎症反应时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刺激机体合成和释放LBP、CD14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BP、CD14又可增敏内毒素效应,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介导组织损伤。而且,sCD14水平与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对SIRS患儿的病情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对胎膜糖皮质激素代谢酶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I型 (11β HSD1)和前列腺素合成酶II型 (PGHS 2 )的影响 ,以探讨细胞因子导致分娩启动的机制。方法 :利用薄层层析法 (TLC)和Westernblot杂交法分别从酶活性、蛋白表达水平 ,研究IL 6、TNF α对原代培养的人类绒毛膜细胞 11β HSD1及PGHS 2水平的影响。结果 :TNF α和IL 6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11β HSD1还原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对绒毛膜细胞 11β HSD1和PGHS 2的蛋白表达均有上调作用。 结论 :IL 6、TNF α对胎膜 11β HSD1及PGHS 2的诱导作用可能是其导致分娩启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大剂量放射治疗 (intraoperationradiationtherapy ,IROT)对宫颈癌Ⅱ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3年 6月至 2 0 0 4年 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应用流式细胞仪、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 1例宫颈癌Ⅱb患者 (33例行单纯放疗 ,2 8例行IROT)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4 、CD8 、CD4 CD8 )、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单纯放疗组、IROT组在放疗前CD4 、CD8 、CD4 CD8 、TNF α差异无显著性 ;放疗后单纯放疗组CD4 、CD4 CD8 、TNF α明显低于IROT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D8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ROT与单纯放疗相比 ,对患者CD4 CD8 的影响较轻 ,血清中TNF α水平变化较小 ,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及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 (AH)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7月在因子宫肌瘤行LH患者 78例 ,对照组开腹手术的患者 4 2例。术前 2 4h、术后 2 4h及72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 - 6、TNF -α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 (T细胞总数 )、CD4 (T辅助 /诱导细胞 )、CD8 (T抑制 /杀伤细胞 )、CD16 (NK细胞 )数量。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 - 6、TNF -α和CRP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2 4h、 72h两组患者的血清IL - 6、TNF -α和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P <0 0 1) ,LH组血清L - 6、TNF -α和CRP水平的升高明显低于AH组 (P <0 0 1)。LH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 (P >0 0 5 )。AH组患者在术后 2 4hCD3 、CD4 、CD8 均明显下降 (P <0 0 1) ,在 72h有所回升 ,但仍低于术前水平。AH组NK细胞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 ,对全身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 (不明流产 )的关系密切[1,2 ] 。TNF α主要通过TNF α受体 1(TNFR1)的信号传导产生生物学效应。本研究检测了早期不明流产孕妇蜕膜组织 ,及血清中TNF α膜受体 1(mTNFR1)及其可溶性受体 (sTNFR1)的表达 ,探讨早期不明流产与蜕膜及母体血清TNFR1表达水平的关系 ,为其病因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防治 ,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月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的妊娠 6~ 10周 ,以出现原因不明阴道流血和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达那唑体外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胞浆游离钙 ([Ca2 ]i)浓度的关系。方法 将浓度分别为 10 μg/L、10 0 μg/L、10 0 0 μg/L的达那唑加入 14例内异症不孕患者和 11例盆腔正常的不孕患者 (对照 )的腹腔液中进行培养 ,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同时应用Frua 2测定另 10例内异症、8例对照患者的腹腔巨噬细胞 [Ca2 ]i水平。结果 与对照者相比 ,内异症患者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 α和IL 6的能力明显增强 (P <0 .0 1) ,其 [Ca2 ]i水平也明显升高(P <0 .0 1)。体外达那唑浓度达到 10 0 μg/L时 ,内异症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和IL 6的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其 [Ca2 ]i也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达那唑体外能明显抑制内异症患者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其作用与降低细胞内 [Ca2 ]i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 (Th)亚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0例内异症患者 (内异症组 )及 2 0例非内异症患者 (对照 1组 )血清及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IL) 2、6的水平 ;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IL 2、IL 6在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 10例子宫肌瘤患者 (对照 2组 )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位数IL 6水平分别为 5 3、2 1ng/L ,对照 1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位数IL 6水平分别为 2 5、0 9ng/L ,两组妇女血清和腹腔液中IL 6水平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内异症组Ⅲ~Ⅳ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位数IL 6水平分别为 13 6、4 1ng/L ,Ⅰ~Ⅱ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位数IL 6水平分别为 3 7、1 6ng/L ,Ⅲ~Ⅳ期患者与Ⅰ~Ⅱ期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位数IL 6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内异症组IL 2 /IL 6比值在血清及腹腔液中分别为 0 7、1 1,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 0 8、6 2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与血清IL 6水平呈正相关 (r =0 74 5 ,P <0 0 1) ,血清及腹腔液中IL 6水平与IL 2 /IL 6比值均呈负相关 (r =- 0 4 0 6 ,P <0 0 5 ;r =- 0 4 80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Wang SL  Liu PQ  Ding Y  Peng W  Qu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37-74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4 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GDM组 )、4 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正常妊娠组 )空腹血清TNF α水平 ;同时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且根据公式计算两组孕妇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孕妇空腹血清TNF α水平为 (5 2± 1 6 )ng/L ,正常妊娠组孕妇为 (4 5± 0 5 )ng/L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GDM组孕妇ISI为 - 4 3± 0 4 ,正常妊娠组为 - 3 8± 0 3,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GDM组孕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分别为 (5 5± 0 7)mmol/L、(13 4± 3 8)mU/L、(1 6± 0 4 )nmol/L ,正常妊娠组孕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分别为(4 9± 0 4 )mmol/L、(9 3± 2 5 )mU/L、(1 2± 0 3)nmol,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GDM组孕妇HbA1c为 (5 6± 0 5 ) % ,正常妊娠组孕妇为 (5 3± 0 5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3)GDM组孕妇空腹血清TNF α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r=- 0 70 3,P <0 0 1) ,分别与空腹血糖、C肽、HbA1c呈显著正相关 (r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与T辅助细胞 1、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研究组为 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 ;对照组为 4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 (HBVM)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有 10例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胎儿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 -γ、IL - 12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IL - 6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P <0 0 5 )。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 ,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FN -γ与IL - 1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L - 12与IL -6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FN -γ与IL - 6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 -γ、IL - 12、IL - 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 12水平下降 ,而Th 2型细胞因子IL - 6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缓解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FVC、FE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明显抑制哮喘缓解期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且效果相当于激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诱导痰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9(IL 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哮喘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25例、缓解期19例,同时选10例因骨骼畸形入院的患儿作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 8、IL 9、eotaxin。 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IL 8、IL 9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IL 8、IL 9质量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eotaxin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与成人过敏性哮喘不同,中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 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在IL 9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IL 8,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tin,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来自三所医院的 30例胎龄≤ 35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例 ,对照组 14例。分别于生后 5~ 7d查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蛋白 ,血清铁。治疗组自生后 7d起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com binant hum an erythropoietin,rh- EPO) 4 0 0 IU /kg,皮下注射 ,每周 2次 ,共 4周。余治疗同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从生后 1周服铁剂 3~ 5 mg/(kg· d) ,其间避免诊断性取血及输血。 结果 生后第 4 2天复查血红蛋白 ,治疗组 (999± 2 9) g/L ,对照组 (90 6± 2 5 ) g/L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而网织红细胞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早产儿 EPO水平低下 ,rh- EPO在治疗早产儿贫血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