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永平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53-654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严重并发症。70 %~ 90 %发生在手术后 ,余下的系创伤、感染、肿瘤及放射等所致〔1〕。它的严重性在于其导致机体的病理生理的改变所引发的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营养不良给机体代谢带来的影响甚大 ,是当前外科疾病中处理比较棘手的一种。尽管近 2 0年来由于外科营养 ,抗生素研发的进展 ,生长抑素的临床广泛应用 ,但病死率仍达 12 %~ 2 0 % 〔2〕。现结合本院诊治的 18例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5例 ,女3例 ,年龄 18~ 76岁 ,平均 4 2 .7岁。发生肠外瘘的时间为 5~ 12天 ,平均 7.2天。1.…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是腹部外伤、感染和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60年代肠外瘘病死率为40%~50%。近些年,由于对肠外瘘认识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善,特别是胃肠内营养(TEN)和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病死率降至20%左右。现将本组18例肠外瘘的营养支持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权 《广西医学》2003,25(4):592-593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 ,因病情复杂 ,临床处理棘手 ,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我院自 1 997年以来对 42例肠外瘘病人进行治疗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2例 ,女 1 0例。年龄 9~ 65岁 ,平均 39.6岁。致瘘因素为 :术后吻合口破裂 34例 ,创伤性 3例 ,炎性肠病 2例 ,腹腔炎症 2例 ,肿瘤性 1例。肠外瘘部位为 :十二指肠残端瘘 5例 ,胃空肠吻合口瘘 3例 ,高位小肠瘘 9例 ,低位小肠瘘1 7例 ,结肠瘘 6例 ,直肠瘘 2例。1 .2 治疗方法 :全组 42例确诊后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 :瘘通畅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  相似文献   

4.
5.
肠外瘘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多发于腹部手术后.我院外科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肠外瘘病人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该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 遵照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对策是争取肠外瘘自行愈合的原则,对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采取:1)充分的引流护理;2)加强瘘口的护理;3)全身营养支持的护理;4)体贴关怀的心理护理。结果 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9例自行痊愈,l例放弃对疾病的治疗,l例因发生多次反复出血后,全身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生肠外瘘,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可以达到自愈的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降低肠外瘘病死率的经验。方法分析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致瘘的原因、瘘的基本情况以及肠外瘘的发生和治愈情况。结果2006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有26例患者发生肠外瘘,发生率为0.99%(26/2627);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7.69%(2/26),治愈率92.31%(24/26)。结论采用禁食、营养支持治疗、引流和感染控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适时施行手术治疗等多项措施可有效治疗肠外瘘。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在术后1-2周出现,在切口或原放置引流的部位出现肠内容物,同时伴有腹部感染症状。近年来,由于外科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抗生素,外科手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肠外瘘患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现将我院1993年3月-2002年11月收治的2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外瘘4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瘘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但其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外瘘44例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肠瘘治疗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处理非常重要,抓好肠瘘的局部处理,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肠瘘发生3个月后,手术方式用瘘口部肠段切除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005年间26例肠外瘘的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26例中治愈23例,非确定性手术18例,确定性手术5例。死亡3例。结论:肠外瘘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的应用,69.2%能在非确定性手术治疗下治愈。确定性手术时机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腹腔感染的控制与营养状态的改善,多选择于瘘发生3mon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制订详细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外瘘口早日愈合.结果本组9例患者,有6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2例形成慢性肠外瘘反复发作.结论对肠外瘘患者要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瘘口护理、饮食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才能使肠瘘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3.
沈健  张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7):1733-1734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不多见,但却非常严重,其病死率为15%~20% [1].随着对肠外瘘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进一步认识,肠外瘘的治疗逐渐发展为有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外科手术的联合治疗,提高了肠外瘘的治愈率,本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29例,我们对该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低位肠外痃处理合理、及时,则恢复顺利,愈后效果好。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月,15年间发生的15例低位肠瘘治疗惰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程长,病死率高[1].肠外瘘分:管状瘘、唇状瘘、单个瘘、多发瘘、高位瘘、低位瘘、断端瘘、高流量瘘、低流量瘘等.病因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之分,主要病理变化是内稳定失衡、营养不良、感染.近年来,随着肠内外营养治疗的发展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肠外瘘的治愈率明显增高.但患者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极其痛苦,因此在对肠外瘘患者的治疗中除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一下我对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6.
麦金妹  刘伟燕 《吉林医学》2011,32(27):5812-5812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外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瘘口缩小,溢出液减少,维持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结论: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疾病人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病人产生原因、诊疗情况。结果:42例病人产生的局部原因中,吻合口、残端及病理性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愈合不良22例,占52.38%;手术误伤15例,占35.71%;切口感染、裂开时,对腹内肠管保护不当3例,占7.14%;腹内脓肿及引流管压迫2例,占4.76%。全组治愈34例,占80.95%;死亡6例,占14.29%;因经济原因未愈要求出院2例,占4.76%。结论:手术后肠外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原因,重在预防;其治疗原则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抗感染并建立有效通畅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确定性手术治疗及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 胃肠道外瘘(简称肠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水与电解质和营养的大量丢失,全身性的病理变化都较严重。加之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上困难很大。近年来,静脉高营养和要素饮食应用于临床以后,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处理仍是一个难题。因此,认真分析肠瘘形成原因,改进手术操作方法,预防肠瘘发生,实为必要。现结合我院1974年至1988年收治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43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胃肠手术肠外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13例患者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自愈率达到100%,瘘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为28.3d。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92.3%,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霉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7.7%。结论:针对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能够保证引流的通畅性,有助于患者肠内外营养的平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抗感染措施,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