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mononnuclear,Mo)的显微镜复检标准,以保证血液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应用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对302例临床血液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有良好的相关性。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6%的标本显微镜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仅作为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临床应用中引入显微镜复检标准,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白细胞与人工分类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来论证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白细胞与人工分类的统计学差异。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人工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用显微镜油镜对白细胞分类,对其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56例血液病住院患者检验报告分析表明,其中6例仪器不能识别细胞的类型,由人工分类发现各阶段幼稚细胞,另外50例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同时检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除淋巴细胞无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对白细胞分类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快捷性,但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进行初检,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尤其是血液病患者除进行仪器分类外还应进行人工分类,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6 0年代前 ,医学检验主要使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红、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应用 ,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逐步取代了传统经验式的人工技术。近年来 ,各种类型血细胞分析仪性能逐步提高 ,测试功能不断增加 ,白细胞分类已由简单 2项分类发展到 3项或 5项分类。为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准确性 ,我们对 KX- 2 1型血细胞计数仪的 3项分类与手工镜检分类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原理 日本东亚 KX- 2 1多项目血细胞计数仪。其原理是 :仪器直接吸取 5 0 μl全血 ,稀释后 ,与适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各大医院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 ,部分医院甚至省略了人工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学检查 ,我们对 418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白细胞分类结果和人工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4~ 8月 ,我院所有进行了人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查的患者 418例 ,其中男 2 0 2例 ,女 2 16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36岁。按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为 4组 :1无异型淋巴细胞和幼稚细胞组 ;2有异型淋巴细胞 (无幼稚细胞 )组 ;3有幼稚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人医院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部分医院甚至省略了人工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学检查,我们对418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白细胞分类结果和人工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S-9血细胞计数仪白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MS一9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临床血液标本,同时手工法血膜涂片分类对照。结果:96例临床患者单核细胞的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MS-9血细胞计数对单核细胞计数增多的须通过血膜涂片检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分类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模式对100份脑脊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分析,并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分类法结果进行对比。白细胞分类手工法采用瑞氏染色法,仪器法采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原理进行分类。结果:两种方法对脑脊液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单个核及多个核细胞的绝对计数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白细胞计数r=0.988、红细胞计数r=0.988、单个核细胞绝对计数r=0.953,多个核细胞绝对计数r=0.981)。结论:应用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的稀释模式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分类快速准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模式检测脑脊液常规中细胞计数及分类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X-21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与手工显微镜检法结果间的差异。方法:抽取95例健康查体成年人静脉血,按每毫升静脉血用2.25mgEDTA—K2抗凝剂抗凝后进行白细胞分类仪计数与手工显微镜法计数,并对所得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中间型白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仪器法明显高于手工法。结论:KX-21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法在中间型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较大的方法学差异,故不能用仪器完全取代显微镜涂片的手工检查。  相似文献   

9.
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芹  杨明清 《四川医学》2003,24(7):752-753
CD 370 0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Abbott公司推出的全自动多参数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能及时、准确地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2 6项参数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但是面对每天大量的标本 ,应对哪些标本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复查 ,才能既减轻工作强度又不至漏检。我们用CD 370 0血细胞分析仪 (简称CD 370 0 )与人工显微镜 (简称镜检 )同步检测 399例标本的白细胞分数计数 ,并对检测结果作了分析与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CD 370 0血细胞分析仪系美国雅培公司…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69-1570
目的:探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分类计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患者新鲜抗凝全血标本143例,3h内经Sysmex 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后,制作成薄厚适宜的血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进行手工分类镜检。结果:仪器法与手工分类法相关性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别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以在正常范围内最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0.851;嗜酸性粒细胞在<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所占比例的增高,特别是>5%时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系数达到0.934;而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0.108。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仪器法优于镜检法;当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时可以仪器分类结果报告;由于血液中各种细胞的多形态、多变化性,仪器识别能力有限,因此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当单核细胞大于正常范围时,无论其他结果如何均应进行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迈瑞血液五分类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迈瑞公司生产的BC-58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外周血细胞进行自动分析,然后用手工涂片端氏染色进行显微镜手工分类。对两种方法的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不准确包括两种情况:白细胞完全不分类;白细胞分类比例不正确。发现标本离体后立即上机进行检测,单核细胞的比例将会明显增高,有严重肝病、肾病、脂质代谢严重紊乱、新生儿等患者白细胞不分类的比例明显增高,经稀释后再上机,该白细胞分类与手工分类结果基本一致。重度病毒感染、核左移、血液病时所谓的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经手工涂片染色分析,标本中的异淋、幼稚细胞、杆状核细胞都基本已被血液分析仪误认为单核细胞。放疗、化疗患者出于受射线、药物的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也有所改变,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也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传统血涂片和标准血涂片细胞舰察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标准血涂片史能保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以推进标准血涂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份血液分析仪结果异常标本分别制作传统血涂片和标准血涂片并瑞氏染色进行显做镜检奄,将分类计数结果列表进行对比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标准方法制备的血涂片血膜长度及外形等完全符合良好麻涂片的要求,血片中细胞分布比传统血涂片均匀、无折叠、九皱缩、不分散等现象,分类计数误差较小,阳性检出率高。结论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比结果除嗜碱性粒细胞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脑萎缩在中老年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发生率 ,CT诊断及分型并与血压、血糖、血脂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 76 7例中老年知识分子颅脑CT体检发现的 12 8名脑萎缩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特征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目测及线性测量诊断各型脑萎缩并相互比较印证 ,再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血压、血糖、血脂数据进行等级相关对照。结果 目测诊断脑萎缩 12 8例中 ,经数据测量印证 110例 ,相符率达 88.6 1%。脑萎缩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 ;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血压、年龄是影响本病的主要因素 ,经等级相关分析 ,假设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积极防治高血压 ,是预防脑萎缩和老年期痴呆的有效措施 ,并具重要的临床意义。CT目测诊断脑萎缩简捷而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automated white blood cell classification. Whereas in most earlier attempts,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cell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most critical step in the sequence of operations, resulting in the classification, the method described here eliminat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tection of the contour of the nucleus and of the cytoplasm, and is therefore less sensitive to such disturbing factors as the presence of granules, or other cells touching the cell of interest, etc. The multiple sequential threshold method to be described here in two slightly different variants yields a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of 94.7% for a 4 class problem (90 cells in the test set), and 91.8% for an 8 class problem (279 cells in the test set). Both experiments include immature cell types.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论述了S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白细胞分类方面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分类系统的构造和光散射图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2例患者的63个乳腺癌肿块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BI-RADS分级评估乳腺癌肿块,术后对标本进行病例组织学分类,分析免疫组化指标、超声表现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中,单侧多发1例,单侧单发61例。62例乳腺癌患者的63个肿块中3个(4.76%)3级,14个(22.22%)4级,46个(73.02%)5级;62例乳腺癌患者的63个肿块的位置,38个(60.32%)左乳、25个(39.68%)右乳。其中49个(77.78%)浸润性导管瘤,5个(7.94%)导管内癌,3个(4.76%)黏液腺癌,2个(3.17%)乳头状癌、3个(4.76%)浸润性小叶癌,1个(1.59%)鳞癌;49个浸润性导管瘤中有39个为5级,6个为4级,4个为3级,5个导管内癌中4个为5级,1个为4级,3个浸润性小叶癌中2个为5级1个为4级,2个乳头状癌和1个鳞癌均为5级,3个黏液腺癌为4级。结论 BI-RADS分级分析乳腺肿块的恶性特征准确性高,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分型及免疫组化间有相关性,BI-RADS分级能够对乳腺肿块的恶性特征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能够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Etiology, treat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Budd-Chiari syndrome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Since Professor WANG Zhong-gao's creative work on thesystemic treatment of the Budd-Chiari syndrome(BCS), this debilitating diseas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recognized in China. Several large-scale studies of surgery o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BC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much controversy still remains regarding many aspects of this disease, including its etiology, treatment, and classification.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se controversies with emphasis on areas that merit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20.
A case of a giant adrenal pseudocyst is reporte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re reviewed and a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