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晓明  覃舒扬  莫金荣 《海南医学》2013,24(22):3303-3305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2.
袁静  付广双  张晶芬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70-1171,117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情况以及各种处理对策的结果。方法对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40例,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30例,恩替卡韦治疗30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血清CK变化,并比较各种处理对策的结果。结果3组患者中,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组在治疗96周时血清CK升高率为7.5%,144周时达到10.0%,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44周时血清CK升高率为6.7%,而恩替卡韦治疗组在治疗192周时尚未发现血清CK升高病例。3组治疗48周后ALT及HBVDNA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对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可以快速抑制HBVDNA复制,且很少引起血清CK升高。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07-1008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F)治疗HBV-DeCi(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乙肝病毒失代偿肝硬化(HBV-DeC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末期肝脏疾病模型(DMELD)评分变化值和Child-Pugh评分(DCTP),以及治疗6个月后各项数值变化值,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ADF组31例患者,ETV组21例。两组肾功能无组间差异。随访结束时,ADF组死亡2例,3例肝移植(LT);ETV组,死亡1例,3例接受LT。多变量Cox回归分析,DMELD与总体预后独立相关(HR:1.78,95%CI:1.12-2.79,P=0.013)。结论:ADF和ETV治疗HBV-DeCi患者具有相似安全性,DMELD与总体预后相关,DCTP与非HCC患者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4.
姜晓杰 《大家健康》2016,(1):155-156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 ,其中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患者42例(联合组) ,采用单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44例(单药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 HBV DNA 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以及Child -pugh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差异显著(P<0.05) ,而联合组与单药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48周后 ,联合组的 HBV DNA 转阴率为90.48% (38/42) ,单药组 HBV DNA 转阴率为84.09% (37/44) ,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无论是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 ,还是单纯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 ,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而言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恢复异常肝功能 ,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 ,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主要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效果相差不大,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接受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TBIL、ALT均降低,ALB、PT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TBIL、ALT、ALB、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联用阿德福韦酯与单纯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德福韦酯组12例、恩替卡韦组1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其余两组在保肝基础上分别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恩替卡韦0.5mg/d口服,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Child-Pugh分级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在治疗后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它们之间无差异(P〉0.05)。恩替卡韦组转阴率12周94.44%、24周94.44%、48周100%;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12周41.67%、24周83.33%、48周91.67%;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转阴率均为0%。在12周时,恩替卡韦组转阴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Child-Pugh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升高,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组均有下降,但是三组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抗病毒后,患者病毒量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对肝硬化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恩替卡韦组相对抗病毒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曹玉华 《求医问药》2014,(18):215-216
目的 :对比分析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肝肾功能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T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97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24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83.67%与对照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拉米夫定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DV方案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ALT等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患者的ALT、AST、ALB、HBV-DNA、TBi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抗病毒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41例;联合组[替比夫定(LDT)+ADV]19例.于治疗后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pugh评分范围为8~1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均予NA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转变为代偿期后,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加用小剂量IFN(300×104U或500×104U)联合治疗,进行不少于4年的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疾病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应用NA抗病毒治疗后均由从失代偿期转变为代偿期,3例(13.6%)在治疗的2~3年间出现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应用NA 3个月后HBV-DNA均低于检测值下限,长期随访中未见病毒学突破和临床耐药情况。7例乙肝HBeAg阳性患者中4例出现HBeAg 血清学转换,1例HBsAg 血清学转换;12例 HBeAg 阴性患者中3例发生 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及HBsAg转换时间平均为26.5个月及33.7个月。NA维持治疗中未见HBeAg或HBsAg复阳。22例患者中有11例在治疗前甲胎蛋白(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联合治疗后AFP 均降至正常,其中2例发生肝细胞癌,但未见AFP升高。1例患者在应用IFN过程中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停用IFN后肝功能又转为代偿。其他不良反应基本同IFN单药治疗。结论早期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NA后可以逆转为代偿期,NA+IFN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57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乙肝组(n=32)、代偿期组(n=17)、失代偿期组(n=8),3组均使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定期对患者肝脏功能指标、乙病毒DNA定量检测,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2年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可以达到有效抗病毒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下降,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Child-Pugh计分平均降低2.4,53.8%患者提高了分级,而对照组仅有12.6%的患者Child-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拉米夫定能使HBV-DNA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改善肝功,使肝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情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 (s) 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 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单药优化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并分析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联合组(81例)给予LAM初始联合ADV治疗;优化组(77例)初始单用LAM或ADV,至24周优化联合用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抗病毒治疗24周完全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12周后,联合组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高于优化组(P<0.05),但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HBV DNA载量下降水平和转阴率及完全应答率均高于优化组,病毒学突破率低于优化组(P<0.05).治疗48周后,联合组HBV DNA栽量下降水平和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优化组,血清透明质酸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均低于优化组(P<0.05);但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病毒学突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24周完全应答与治疗前HBV DNA载量、HBeAg、治疗前ALT水平及初始治疗方案有关(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治疗前HBV DNA载量高或低,HBeAg表达阳性或阴性及治疗前ALT水平高或低,联合组治疗24周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优化组(P<0.05).结论 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降低病毒耐药性,提高早期应答率,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并能较好地改善肝功能,可能部分逆转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替诺福韦酯(TDF)的联合治疗对既往核苷(酸)类似物(NAs)应答不佳/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NAs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予以入组,给予以TDF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一组为NAs组,给予TDF+拉米夫定(LAM)、TDF+恩替卡韦(ETV);另一组为干扰素(IFN)组,给予TDF+IFN、TDF+LAM+IFN、TDF+ETV+IFN。预计疗程48~96周。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的疗效。结果 入组68例(NAs组41例,IFN组27例)患者基线耐药检测阳性率为77.9%。治疗48周,NAs组和IFN组乙肝病毒(HBV)DNA下降分别为(3.52±2.42)lg IU/ml、(3.62±1.29)lg IU/ml(P=0.832),HBV DNA转阴(〈20 IU/ml)率分别为73.1%、96.3%(P=0.043)。IFN组较NAs组e抗原(HBe Ag)下降更明显[(1.07±1.30)lg COI vs.(0.35±0.98)lg COI,P=0.017]。NAs组和IFN组表面抗原(HBs Ag)下降分别为(0.09±0.61)lg IU/ml、(0.54±1.05)lg IU/ml(P=0.015)。48~96周的延长疗程中NAs组和IFN组分别有1例、3例患者出现HBs Ag转阴。结论 以TDF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 Ag及HBs Ag转阴/转换率方面,IFN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39-941
目的:对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A组(n=75)、B组(n=75),A组接受LAM联合ADV治疗;B组接受ET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A组生存率97.33%,B组生存率9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eGFR、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经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均取得显著近期效果,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 (1)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肝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使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