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腮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方法对2003~2007年江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30例直径小于2.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例,作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0.5~1.0cm切除肿瘤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例术后疤痕、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腮腺浅叶及全叶切除术。结论对于界限清楚,直径小于2.0cm的腮腺良性肿瘤,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胡玉坤  聂攀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2013,34(4):428-431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 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5.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缺损区预防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或全叶切除术,其中18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术后6-18个月观察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0cm的腺瘤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肿瘤边缘外0.5~1.Ocm的正常腺体组织中切除肿瘤。结果35例经门诊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患侧腮腺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导管口唾液分泌流畅。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缘,而且能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期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面部凹陷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浅叶或全叶或部分浅叶加肿瘤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经8~24个月随访,腮腺区外形良好,颈部外形及功能正常,仅4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13.3%。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在45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且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的患者中,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和3例肿瘤生长在腮腺深叶的患者行全腮腺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腮腺浅叶切除27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3例,Frey综合征3例;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18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2例,Frey综合征5例;5例全腮腺切除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直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确诊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3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cm部分腺体与肿瘤切除术18例(部分切除组)。部分切除术组给予全麻,肿瘤附近长5.0cm切口,翻瓣,沿肿瘤外0.5cm处,借助剪刀、双极电凝、神经探测监测仪逐步分离,保护面神经分支。完整切除肿瘤连同肿瘤外0.5cm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分层缝合,负压引流。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3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各有一过性额支支配区麻木症状2例;浅叶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面部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改良手术切口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 2cm,采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美容切口8例,在距肿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 26例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的手术径路应用,保留了部分腺体功能,不破坏面部外形。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2.0cm,选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径路美容切口8例,在距离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26例患者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及浅叶或全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良性肿瘤及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结果 20例患者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出现.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能够较好的减轻腮腺区术后凹陷畸形,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裕  余海 《海南医学》2009,20(5):122-124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标准术式是解剖面神经并行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由于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且其中80%为良性肿瘤,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作浅层腺叶切除术已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但是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存在以下缺陷:①“S”形切口通常会在耳前和颌下区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②由面神经周围支向总干的解剖方法容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③术后容易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④腮腺浅叶切除后会在腮腺区遗留明显的凹陷区,影响美观。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改进方式,旨在减轻创伤和畸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者即对此作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因腮腺肿瘤、炎症等常需要行腮腺部分或全叶的切除.术后腮腺区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即Frev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改善术后腮腺区的凹陷畸形和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是腮腺手术的一个关注方向。我科自2003年7月起对8例腮腺切除术后即刻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填充切除区,随访6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开燕 《吉林医学》2012,33(2):316-317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行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腮腺良性肿瘤临床病例两种术式进行对比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腮腺良性肿瘤40例行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A组)与32例行肿瘤及腮腺腺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B组)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肿瘤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腮腺腺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韵60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30例(浅叶组)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0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有1例复发。结论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肋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肋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手术处理方式对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临床收治的122例腮腺下极(包括后下极)良性肿瘤病例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B组应用单纯腮腺部分切除术,C组行保留腮腺筋膜的腮腺部分切除术,D组腮腺部分切除术后,术区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随访12~36个月,通过Minor试验了解味觉出汗综合征情况。结果 A组41例患者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24例(58.54%)。 B组35例,发生12例(34.29%)。 C组26例,发生3例(11.54%)。 D组20例,查见2例(10.00%)。 A组与B,C,D 3组任何一组比较,均存在差异( P<0.05)。 B组与C,D任意一组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C,D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腮腺下极良性肿瘤,腮腺部分切除术后保留腮腺筋膜或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均可有效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但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93-59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腺体部分切除并使用生物组织片修复腮腺咬肌筋膜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并重建腮腺咬肌筋膜;对照组行传统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良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而两组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大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胡振林 《大家健康》2013,(22):178-179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自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肿瘤摘除术、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结果:单纯肿瘤摘除术式与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术式,单纯肿瘤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只适宜切除包膜完整的浅表、较小良性肿瘤,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复发率低,但创伤大,并发症多,适宜切除无完整包膜或深叶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观察我院1993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单纯肿瘤摘除术、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等不同术式切除53例腮腺良性肿瘤的术后疗效、并发症。结果 单纯肿瘤摘除术式与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 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选择不同术式,单纯肿瘤摘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复发率高,只适宜切除包膜完整的浅表、较小良性肿瘤,腮腺区域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复发率低,但创伤大,并发症多,适宜切除无完整包膜或深叶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