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淑芝  任美书  钟述猷 《天津医药》2000,28(12):758-759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脑梗死时血栓状态的研究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环素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的变化,以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为60~88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且均经头颅CT(和)或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全血荧光标记法,测定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33例,其中正常妊娠产妇12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8例,检测其产前、产后外周血中活化血小板内α-颗粒膜蛋白(CD62P)及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产前、产后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膜蛋白 GP b、GP a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30例 ,分别以体外循环转机前及停机即刻为采血点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蛋白 GP b、GP a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血小板对 ADP、ADR的最大聚集率分别由转机前的 (70 .35± 10 .12 ) % ,(74 .2 7±9.4 7) %降至 (4 7.2 7± 9.2 6 ) %及 (5 0 .0 2± 8.74 ) %。转机前后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GP b、GP a 分别由转机前的 (92 .88± 4 .70 ) % ,(90 .5 4± 7.0 2 ) %降至 (70 .4 7± 7.0 2 ) %及 (70 .0 2± 5 .0 7) % ,转机前后相比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造成的血小板膜蛋白受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可能引起血小板功能损害 ,从而造成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通常在血管受到损伤后的整个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膜蛋白P2Y12受体存在于血小板的外膜,在血小板活化中有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血小板膜蛋白P2Y12受体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对预防、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国兴 《淮海医药》2002,20(6):471-47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 GMP- 14 0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治疗后 2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血浆内 GMP- 14 0浓度能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一个有用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柳 《安徽医药》2003,7(4):288-28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 14 0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3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 31例正常对照组血GMP 14 0水平。结果 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 14 0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血浆血小板GMP 14 0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TIA患者外周血的α-2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TIA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1.04)和(7.96±0.9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1.08)和(8.01±1.22);对照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43)和(0.88±0.26)。经统计学处理,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A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表达均增强,表明TIA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异常增高,为临床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计数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在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1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指标是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 ,MPV较大的血小板更易粘附和聚集 ,我们对 76例不同面积、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90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 (PL T)、MPV、红细胞压积 (HCT)等项检验 ,对其与临床的关系及预后价值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 1986年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2 ]。其中男 5 0例 ,女 2 6例 ;年龄 41~ 85岁 ,平均 6 …  相似文献   

9.
陈南衡  周鹏  何戎华 《江苏医药》2000,26(9):687-689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含量变化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 349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GMP 140、纤维蛋白原 (Fg)、尿白蛋白 (Alb)、血和尿α1微球蛋白 (α1 MG) ,并与 5 0例健康者作对照 ;对 5 1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 ,应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结果 无糖尿病肾病 (NDN)组血小板GMP 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低于DN组 ,5 1例DN患者经过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血小板GMP 140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2-243
目的研究脑梗死发病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检测P-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平均面积、分布宽度),按照不同的发病时间、病灶面积的不同分别进行参数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PLT、MPV、PDW显著降低(P<0.05),14d后PLT逐渐恢复正常(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P<0.05),MPV、PDW越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不同时期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CM测定5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急性期(发病1~3d)和稳定期(治疗的10~14d)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率,用玻球法测定PAdT,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PAgT,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脑梗死急性期CD62p和CD63表达率较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待病情稳定时两者表达均明显下降,但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且CD62p和CD63表达呈著正相关(r=0.788,P=0.003);PAdT和PAgT在脑梗死急性期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稳定期则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CD62p、CD63的表达与PAdT、PAgT随脑梗死病情演变而变化,两者呈一致性,共同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病理过程;CD62p、CD63表达比PAdT、PAgT能更加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出血小板活化状态,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ACI诊断、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进展性脑梗死(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PIS组80例和非PIS组102例,检测全血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择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IS组PAC-1、CD62P阳性率和颈动脉IMT高于非PIS组(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PIS组血清PAC-1、CD62P阳性率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54)。结论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可能是PIS发病机制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PIS发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同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O及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本院2018-11~2020-11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轻度组,将mRS评分≥3分的患者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重度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作健康体检的24例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并分析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轻度组、对照组,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均低于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MA、CI、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K、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MA、CI均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r>0,P<0.05);K、R与血小板聚集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估急性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15.
张萍  刘晓桥  钟雷  黄山  韩玉泽  王柳堃 《贵州医药》2006,30(11):977-97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4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ELISA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介入术前以及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CD62P和Hs-CRP水平,同时记录每组冠脉内手术操作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D62P、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P<0.05),AMI组手术时间(16.18±8.82分)均小于SAP组手术时间(26.82±17.35分)(P<0.05),AMI组术前、术后的CD62P、Hs-CRP水平均分别高于SAP组,但较SAP组持续时间短。结论临床状态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冠脉内介入手术操作时间影响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程业东 《安徽医药》2011,15(2):201-20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vWF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评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患者临床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面积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vWF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面积大小有关发病具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膜蛋白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以上都是作用在膜蛋白上的,膜蛋白是理想的药物靶点,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膜蛋白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膜蛋白组学研究的滞后。本文就膜蛋白的结构,膜蛋白在细胞生理和人类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膜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以及膜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蔡鸿  桂芗湘  李玫  刘波  瞿浩  陈杨 《贵州医药》2003,27(8):698-700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功能变化 ,及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 6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2 2 )、试验 1组 (n =2 3)和试验 2组 (n =2 2 ) ,试验组入院后当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试验 1组 1 5 0mg/d ,试验 2组 30 0mg/d ;对照组则口服安慰剂 ,连续 1 4d ,于治疗前、治疗后 3d、7d和 1 4d检测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 4 0 (GMP 1 4 0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和血小板因子 4 (PF4)。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3d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入院后 7d和 1 4d ,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 ,且试验 2组明显低于试验 1组 (P <0 .0 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 ,其释放功能增强 ,阿司匹林有减轻其释放的作用 ,对改善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膜蛋白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以上都是作用在膜蛋白上的,膜蛋白是理想的药物靶点,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膜蛋白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膜蛋白组学研究的滞后。本文就膜蛋白的结构,膜蛋白在细胞生理和人类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膜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以及膜蛋白组学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免疫放射试验,定量法测定脑血栓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脑血栓急性期患者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而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脑血栓急性期患者血小板高度激活,聚集性增强,对脑血栓急性期患者应进行早期、持续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