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防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20例未确诊需预防用药的早产儿根据家属是否同意用固尔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2例)未使用PS,只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病程发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CO2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患儿血气情况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55-158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ICU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采取多学科协作的肺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肺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及ICU获得性无力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中,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64-66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4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分为A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通气)20例和B组(猪肺磷脂注射液+辅助通气)20例,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5.00%,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O_2、pH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aCO_2、OI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总时间、总吸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儿总治疗费用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确切,其中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药效优异且药物经济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nCPAP对早产儿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作用。方法28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作为nCPAP组。26例常规机械通气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1h,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6、12及24h,两组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nCPAP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nCPAP组的氧疗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机械通气组,而且住院费用也较低。结论nCPAP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具有肺部感染、慢性肺疾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膨肺吸痰法在冠脉搭桥机械通气期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在冠脉搭桥机械通气期间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72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应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变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吸痰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2.30±2.21天,对照组为17.01±2.39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膨肺吸痰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负压吸引可能引起的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的闭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7.45±4.18)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34.17±5.24)d,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地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下同)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下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HMD患儿随机分为Nsimv组及NCPAP组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NSIMV组与CPAP组比较气管插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较NCPAP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4月该院呼吸ICU收住院的4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24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n=24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SPO2、PaO2、PaCO2)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指标均较吸痰前升高,而PaCO2较吸痰前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16.67%和12.5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45.83%和37.50%,研究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膨肺吸痰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和换气,预防低氧血症,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膨肺吸痰法较普通吸痰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邹贵雄  陈国华 《广东医学》2007,28(11):1775-177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倒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32例未使用PS,只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结果 两组患儿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用药后观察组均改善缺氧症状,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观察组合并颅内出血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死亡2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12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观察组用药后2,6 h氧合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肺透明膜病早产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联合胸肺物理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严重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除上述治疗外,观察组给予体位引流、胸肺物理治疗及膨肺吸痰,对照组给予翻身叩背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肺功能指标、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观察组吸痰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联合胸肺物理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状况,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以及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进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59例进行常规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成功55例,治疗成功率为90.2%;对照组治疗成功49例,治疗成功率为83.1%;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8例肺部感染,3例气胸,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研究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研究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丹心  韩健美 《海南医学》2013,24(14):2152-2153
目的 观察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膨肺吸痰对痰液清除的效果.方法 将56例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膨肺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间吸痰前氧代谢指标、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膨肺吸痰法能较有效地促使肺部分泌物排出,防止肺不张,纠正低氧血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金凤  林宏华  刘光辉  郑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94-1194,127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中的疗效。方法将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予以置暖箱保暖、管饲喂养、治疗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机供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PS100mg/kg气管内注入。通过用药后6h、24h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与上机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比较分析,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可以明显改善其转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膨肺吸痰在呼吸肌麻痹患者机械通气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呼吸肌麻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将48例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音改善情况,SpO2提升时间,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膨肺吸痰较常规吸痰法对呼吸音改善,缩短SpO2提升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效果显著(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改善呼吸肌麻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王旭晴  解福平  周柏香 《海南医学》2010,21(13):19-20,29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以及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常规机械通气加P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PaO2和SPO2的变化以及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发绀、呼吸困难、PaO2和SPO2的改善上无明显差异,但是NCPAP联合PS的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NCPAP联合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有良好的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组比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对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体质量及血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9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喂养方式,研究组(54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方式,对比2组康复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达到全量肠道营养时间、拔胃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胆红素(245.61±19.1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72.65±18.4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胆汁淤积3.70%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对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体质量及血胆红素均具有积极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平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出现鼻中隔受损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60哟,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得到快速缓解,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使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分为甲组(n=25)和乙组(n=21)。甲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3 d内可自主呼吸的患者,即脱机成功者,乙组为机械通气脱机后就出现或3 d内出现呼吸困难,需重新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即脱机失败者。对2组患者的脱机指标及呼吸综合指数的各项标准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量记录,甲组二氧化碳分压、机械通气的时间,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肺顺应性、肺泡氧分压、最大吸气压、呼吸综合指数,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呼吸频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综合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有重要预测价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立苏联合经鼻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随机分成可立苏+NCPAP组和NCPAP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治疗转归、并发症.结果:可立苏+NCPAP组在PaO2、SaO2均好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立苏+NCPAP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NCPAP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立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