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急性损伤/活化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升主动脉阻断后15 min(T2),升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60 min(T4)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因子(sICAM)的含量.结果 NE、TNF-α、sICAM在升主动脉阻断15 min后己升高,升主动脉开放30 min后升至最高点,而后有下降趋势结论.NE与sI-CAM呈正相关(r=0.7826,P<0.05),并与TNF-α呈正相关(r=0.8256,P<0.05).结论 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活化.血浆弹性蛋白酶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小板趋化因子NAP-2和PF4中与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有重要关系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方法 利用重组表达蛋白质和合成多肽研究其结构与其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结果和结论 这些趋化因子N末端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前的序列和C末端对它们的中性粒细胞激活作用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Born方法观察血小板在不同数量的非激活 (正常 )中性粒细胞作用下对激动剂的反应性 .结果 :非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使血小板对ADP或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的反应性均明显降低 ,且这种抑制作用随中性粒细胞数量 (0 1× 10 7~ 1× 10 7cell/mL)的增加而增强 ;3mmol/L的阿司匹林明显增强上述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非激活 (正常 )的中性粒细胞对血小板反应性表现为抑制特性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的影响。方法将40例非紫绀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滴注川芎嗪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阻断15min,开放30min,开放60min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其中sICAM的浓度和PMNE的浓度。结果与各自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sICAM的浓度在T2,T3,T4明显升高(P〈0.05),T3达到高峰,T4开始下降。sICAM的浓度对照组在,T2,T3,T4时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颈静脉球血PMNE浓度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均明显升高(P〈0.01);T3达到高峰,T4开始下降。而对照组的PMNE浓度在他,T3,T4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川芎嗪可减轻CPB诱发的sICAM和PMNE的增高,对CPB后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犬体外循环后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J  Luo T  Rui J  Jiang NG  Yu J  Ding B  An Q  Lin K  Tao KY  Li G  Wu XD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206-12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后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破坏能力增强,而吞噬杀菌能力减弱的现象.方法 健康成年狼犬12只,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CPB)组和假CPB(Sham)组,CPB组转机100 min后停机;Sham组静置100 min.通过测定CPB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功能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功能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通过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内MPO检测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CPB后4 h,CPB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和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55±21)IU/100 g组织vs(30±19)IU/100 g组织,均P<0.01],而PaO2/FiO2显著低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319±79 vs 405±101,均P<0.05).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CPB组中性粒细胞伸出粗大触角.伴随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升高,CPB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低于体外循环前和对照组(129±53 vs357±92,均P<0.05).但两组动物MPO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MPO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循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包括黏附能力的提高和吞噬功能的下降,这可能是导致体外循环后器官损伤和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心脏手术CPB前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CPB结束后0,1,3,24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NE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血浆NE水平,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在CPB后,B组血浆NE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血浆NE含量明显高于先心未伴PH的患儿.CPB后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通过NE介导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Ni HF  Xiao YB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383-1386
目的 观察阿拓莫兰对临床体外循环患儿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年龄 6~ 1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 0例 ,单盲法配对分组为对照组 10例、干预组 10例 ,干预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阿拓莫兰 30mg/kg ,分别于术前 2 4h、体外循环开始 2 0min、复温前、体外循环结束前、术后 4h、术后 2 4h抽取静脉血 ,分离中性粒细胞 ,提取核蛋白 ,以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体外循环开始 2 0min后 ,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已被激活 ,在复温前达到峰值 ,术后 2 4h逐渐恢复至 (0 13± 0 0 4 ) (×10 6)术前水平 ;复温前ICAM 1开始表达增加 ,术后 4h达到峰值 ,术后 2 4h逐渐恢复至 (0 2 0± 0 0 9)(× 10 6)术前水平。干预组二者表达均下降 ,核转录因子κB活性于术后 4h下降为 0 12± 0 0 3(×10 6) ,ICAM 1于术后 4h下降为 2 5 2± 0 96 (× 10 6)与同时间点对照组 4 2 0± 0 82 (× 10 6)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过程可激活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 ,ICAM 1表达增强 ;阿拓莫兰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 ,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高原缺氧状态下,机体应激所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后释放弹性蛋白酶等致炎因子,引起组织损伤,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因此,深入了解中性粒细胞激活与其释放的弹性蛋白酶在致机体损伤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至关重要,以便进一步阐明中性粒细胞及弹性蛋白酶对MODS的诱导作用,为MOD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脉搭桥术(CABG)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其机能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CABG)组(n=30)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组(n=30),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手术)结束时、CPB(手术)后4h、CPB(手术)后8h、术后第1天晨5个时点采集静脉血。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MN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CCABG组PMN凋亡率在围CPB期明显降低,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则明显升高,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MN凋亡细胞。OPCA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B导致PMN的凋亡受抑,PMN数量增加、生存周期延长、CD11b表达上调、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增加,从而加剧炎症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杨小霖  周建新  刘进 《四川医学》2003,24(6):612-614
目的 建立体外循环中经麻醉机向氧合器给挥发麻醉药的方法;明确氧合器出口气中异氟醚分压与动脉血中异氟醚分压的关系。方法 在Ohmeda麻醉机共同气体出口处安装一个三通,其一个出口与呼吸回路相连,一出口与氧合器气体入口端相连。实验开始时通向呼吸回路一侧关闭,通向氧合器一侧开启。氧流量为3L/min,异氟醚挥发罐刻度设置为0.6%(Vo1),泵流量为3-5L/min,血温25-27℃。分别于洗入和洗出阶段的0、2、4、8、16、24min采动脉血,氧合器入口气和出口气样本。异氟醚浓度由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 氧合器出口气异氟醚分压与动脉中分压呈明显正相关,离体模式下的相关系数R=0.99,在体模式下的相关系数R=0.94。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体外循环中经麻醉机向氧合器给挥发麻醉药的方法简便易行;氧合器出口气挥发麻醉药分压能很好地代表动脉血中分压,监测氧合器出口气中挥发麻醉药分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立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体外培养模型,并研究其生长规律。方法:本实验用新生24h内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对其进行鉴定,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钙化结节染色。结果:新生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建立成功,证实所培养细胞具有体内成骨细胞的多种生物学特性。生长曲线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培养前7天处于缓慢增长期,第8天开始进入对数增长期,第15天进入稳定期,第21天进入抑制期。结论: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实验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梁颖 《医学综述》2011,17(9):1347-1349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成为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妇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体外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体外模型主要有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两种形式,两者不尽相同,各有优劣。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方法 设计引物并利用PCR技术迅速扩增gRNA 的DNA模板片段,然后通过体外转录纯化得到gRNA;最后通过体外反应迅速对gRNA和Cas9酶切效率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体外合成的gRNA特异性强,活性高,在靶点上成功切开DNA双链。结论 成功建立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为后续转染或显微注射筛选有活性gRNA节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脑缺血损伤的体外模型,并评价其可靠性。方法运用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厌氧袋及糖剥夺法相结合建立体外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质及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计算LDH的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当损伤在8h以内时,神经细胞活性、凋亡率及LDH的漏出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当损伤在12h以上时,细胞形态损伤严重,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及LDH漏出率显著上升(P<0.01)。结论厌氧袋及糖剥夺相结合法能有效的建立脑缺血损伤体外模型,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评价标准仍未达成一致。超声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在IVF-ET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通常应用二维经阴道超声对其进行评价。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以其直观、简捷、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为了探讨三维超声在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现就三维超声技术及三维超声在IVF-ET中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吴华  吴纪饶  王曼莹 《医学综述》2006,12(8):454-456
关节软骨在体内属缺氧组织,且组织内氧浓度水平呈现梯度,表现为软骨组织表层为10%,而至深层则下降到1%,因此采用空气中20%氧浓度对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显然不适宜。通过对关节软骨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生存环境以及不同氧浓度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分析,认为5%氧浓度是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适宜浓度,同时在软骨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培养基氧浓度进行控制,可将软骨细胞处于较好的生长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翁榕安  李小曼 《医学综述》2009,15(2):269-270
药物于胃肠道的吸收是口服给药产生体内活性的先决条件,决定着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而尽早了解药物在小肠的吸收性能,对于新药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研究药物小肠吸收的常用方法,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尽地分析比较,为研究药物的吸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RACE:一种研究新基因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RACE(rapid amplificationofc DNA ends)技术是以PCR和RNA反转录为基础,通过部分已知基因序列(如EST)快速扩增cDNA的3′端或5′端未知序列区域,获得全长cDNA,研究新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针对该项技术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改进方案,对该技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