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方法 ,评价结膜松弛症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结膜松弛症患者15例(30眼)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术后第2、4、8周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切除程度、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评价、测量泪河、泪膜破裂时间及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术后4周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明显降低,术后8周趋于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3,P=0.000)。术后2、4、8周泪河明显改善,术后8周25眼泪河恢复正常。术后8周泪膜破裂时间≥10s有18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7,P=0.004)。术后8周,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率为46.6%(14/30)。松弛结膜残留积分术后2周10分,4周7分,8周6分。手术并发症积分术后2周6分,4周12分,8周8分。结论球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安全、有效,明显改善结膜松弛症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和药物治疗两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04/2010-03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治疗患者30例6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15例30眼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偶数组15例30眼行消炎人工泪液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后第2,4,8wk两组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切除程度、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评价、测量泪河、BUT及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明显降低,术后8wkOSDI趋于稳定,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P=0.008)。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2,4,8wk泪河明显改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UT≥10s者比较治疗后2,4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w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8wk,30眼中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14眼(47%);药物治疗组30眼中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6眼(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2wk松弛结膜残留积分10分,4wk7分,8wk6分。手术并发症积分术后2wk6分,4wk12分,8wk8分。结论:球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安全、有效;消炎人工泪液能部分改善结膜松弛症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结膜缝线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疗效。方法:对27例48眼结膜松弛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结膜缝线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从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膜松弛改善情况及泪河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wk,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有效率为92%,结膜缝线固定术组有效率为88%。术后1mo,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有效率为92%,结膜缝线固定术组有效率为83%。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结膜松弛症方法简单,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膜松弛症是指球结膜与巩膜连接过度松弛而导致球结膜挤折于睑裂处。临床上往往被忽视 ,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我们采用结膜 -巩膜固定术治疗此病 6例 12眼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重症结膜松弛症患者 ,均发生于下方球结膜 ,共 6例 12眼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6 2~ 74岁 ,平均 6 8.9岁。症状表现为异物感 ,疼痛 ,结膜下出血 ,溢泪 ;体征表现为下方球结膜拥挤折叠覆盖于下睑缘上。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 ,在表面麻醉下 ,嘱患者向上注视 ,将下睑处拥挤折叠的球结膜恢复原位 ,在距下方角膜缘 8m …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切除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和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01/2009-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手术治疗患者30例3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行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15例15眼;偶数组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15例15眼。手术后第2,4,8wk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症变化情况,测量泪河、BUT,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仪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术后4wk,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87%,无差异。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87%;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87%,BUT≥10s者,占73%,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53%。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73%(χ2=0.833,P=0.361),BUT≥10s者,占67%(χ2=0.159,P=0.690),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60%(χ2=0.136,P=0.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安全、简便、准确、有效,更适合手术经验不足的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6.
结膜松弛症的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膜松弛症是老年人常见眼病,患者常有流泪、干涩、异物感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主要是人工泪液等的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结膜缝线固定术、结膜切除羊膜移植术、角膜缘结膜梯形切除术、结膜双极电凝术、下睑缘张力减弱术等手术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情况、结膜松弛症分级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适宜的手术治疗对结膜松弛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结膜松弛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和/或下睑缘张力高,造成松弛球结膜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在内外眦部之间形成皱褶,引起眼表泪液学异常,并伴有眼部干涩、异物感、泪溢等眼部不适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国内眼科医生逐渐对这一疾病提高了认识,其治疗手段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结膜松弛症的严重程度决定了其不同的治疗方法。症状不明显的结膜松弛症不需治疗;眼部刺激症状严重者,可以给予药物治疗;而保守治疗无效,或是对于Ⅲ~Ⅳ级结膜松弛严重的患者,则选择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掌握其适应证。我们对结膜松弛症的这些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适应证,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和忠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2029-2030
目的:探讨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术前、术后2mo泪膜的稳定性。方法:对32例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患者,术后2mo月内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均做系统检查,并检测手术前后主观感觉、泪河高度及形态、双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我们采用配对t检验将患者的术眼术前和术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后用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手术前后泪河高度和20g/L荧光素滴眼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前后,泪膜的稳定性有改变,对结膜松弛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膜松弛症松弛结膜的部位类型与下睑缘位置和张力的关系,探讨结膜松弛症的发病机理.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眼科门诊同一位医师连续对诊断结膜松弛症患者118例(227只眼),观察其结膜松弛症的发生部位、类型、程度及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结果 227只眼中松弛结膜位于鼻侧+颞侧的结膜松弛症眼数为102只眼,占44.93%,其次为松弛结膜位于单纯中央41只眼,占18.06%,松弛结膜位于鼻侧+中央+颞侧的34只眼,占14.98%.227只眼中下睑缘张力为正常型189只眼,占83.26%,下睑缘内倾型26只眼,占11.45%.227只眼中下睑缘位置为角膜缘上型120只眼,占52.86%;角膜缘型91只眼,占40.09%.结论 结膜松弛症患者的松弛部位主要以鼻侧和颞侧同时发生为主,下睑缘位置和张力对结膜松弛的部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种术式治疗结膜松弛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4种手术方法治疗结膜松弛症的疗效。方法:对24例结膜松弛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结膜缝线固定术、结膜切除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并进行泪河测量。结果:手术后随访6m,各组的有效率: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为87.5%,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组为66.6%,结膜缝线固定术组为75.0%,结膜切除羊膜移植术组为60.0%。4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种手术方法治疗结膜松弛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改良的后巩膜切除术对恶性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邢台眼科医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并行改良后巩膜切除术患者34例38只眼.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手术前后0.02以上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0.02以上视力者增加13例.治疗前眼压(34.15±8.5) mm Hg降低为治疗后平均眼压(17.8±4.7) mm Hg,经统计学处理术前、术后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0.01)前房深度由术前(0.956±0.37) mm加深为(1.83±0.41) mm,经统计学处理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P <0.05).结论 改良的后巩膜切除术能够有效地加深前房,破坏玻璃体腔水囊,并有外引流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功能,并具有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普及等优点,是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合并斜视手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CIN)合并斜视手术设计方案及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患者,其中合并共同性内斜视22例,内斜视V征5例,共同性外斜视5例,外斜视A征4例,间歇性外斜视3例,麻痹性斜视1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2例,垂直分离性斜视3例,Helveston综合征1例.方法 手术方式设计综合考虑患者的双眼视的状态、注视眼、视力是否平衡、麻痹性斜视的代偿头位和眼球震颤中间带的代偿头位,在改善代偿头位的基础上矫正斜视.主要指标代偿头位扭转角,第一眼位的双眼视力.结果 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头位消失占70.8%,明显改善占29.2%;在第一眼位术后视功能获得改善的患者占89.3%.结论 合并有斜视的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既要解决斜视问题也要解决代偿头位.合理的手术设计是获得较好结果的前提.(眼科,2009,18:55-58)  相似文献   

13.
晏兴云  彭镜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58-2260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对青光眼患者102例122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对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术后眼压及术后远期滤过泡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3、6d,分别发生浅前房50.8%、44.3%、4.1%;术后随访12mo,眼压控制正常率为89.3%,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86.9%。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虽然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但进行适当处理后对手术后远期效果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威  徐杨  叶飞轮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6):1193-1195
目的::对比联合筋膜鞘( 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上睑下垂患者43例74眼,随机分配进行CFS 悬吊术或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随访观察6mo,通过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种术式的正矫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种术式治疗中度上睑下垂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正矫率高于提上睑肌缩短术(P<0.05),并且CFS悬吊术具有更少的并发症。结论:CFS悬吊术在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时较提上睑肌缩短术有更高的正矫率,同时还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提上睑肌短缩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证明提上睑肌短缩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32例已施行上睑下垂手术的病人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提上睑肌短缩术组24例、额肌瓣悬吊术组8例。通过上睑下垂矫正术后上睑缘位置、眼睑闭合程度、上睑迟滞现象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对病人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各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提上睑肌短缩术组治愈率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其上睑迟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组(P<0.05)。结论 对于肌弹性15 mm以上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短缩术效果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手术方法,能达到既符合眼睑生理功能,又改善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瘤体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幼儿角膜皮样瘤的手术疗效,探索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16只眼)角膜皮样瘤患儿行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角膜病灶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见皮样瘤复发,病灶处残留轻度角膜云翳,部分患儿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显微镜下瘤体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儿童角膜皮样瘤,手术操作简单,不依赖于供体角膜组织,术后疗效较好,适用于儿童角膜皮样瘤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Scleral resection with the intent to shorten the eye wall wa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vitreous surgery when mobilization of the retina was insufficient. In cases with massive periretinal proliferati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trauma, this can result in an unexpected high anatomical success rate (10 of 23 cases, 43%).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that could be contributed to the scleral resection. Visual recovery depended upon the status of the retina and optic nerve (7 of 23 cases, 30%).Supported by NIH Grant EY02903 and Research to Prevent Blindness, Inc. New Y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