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外周血,培养自体DC-CIK,经HBsAg活化后回输患者体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外周血HBVDNA、ALT和HBsAg水平。结果DC—CIK细胞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DNA复制E(6.84±1.06)log10拷贝/mL对(5.29±1.77)log10拷贝/mL,P=0.000],病毒学应答率为63.6%。同时可减少HBsAg表达、降低ALT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8±112.7)ng/mL对(153.0±120.6)ng/mL,P=0.085];(199.1±108.2)IU/mL对(166.2±131.8)IU/mL,P=0.121]。结论DC—CIK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采集32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 HBeAg 阳性 CHB 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 CIK 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肝功能、HBV 血清标志物和 HBV DNA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数据处理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检验,两组均值比较采用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基线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 ALT、AST 均明显改善,ALT的复常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83.3%,AST 的复常率治疗组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24、48周治疗组 HBV DNA 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65%、80%,对照组为40%、60%、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48周 HBeAg 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33.3%,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45%、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轻度头痛或关节酸痛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后续随访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 CIK 免疫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张冰  施明  谢云波  王嗣予  张晖  汤紫荣  王福生 《肝脏》2012,17(5):311-314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体外诱导培养过程中各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应用混合细胞因子(rhlFN-γ、IL-2和α-CD3)诱导培养,分别于0、7、10、13、15d时收集培养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细胞亚群的频率.结果 动态分析发现培养过程中CD3+细胞频率迅速增加,至10d时到达平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CD3+ CD8+T细胞和CD3+ CD56+细胞比例持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扩增能力,且与患者基线ALT水平无关.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IK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第10天,CD3+细胞呈现高扩增,且CD3+ CD8+T细胞和CD3+ CD56+细胞扩增状态良好,此时回输治疗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本院确诊并行TACE术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CIK+TACE)32例和对照组(TACE)35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生活质量(QOL)改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指标。结果在CIK首次回输后7 d,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0.32±2.36)%、(32.18±2.27)%和(1.15±0.05),显著高于CIK细胞治疗前水平[(63.56±2.42)%、(30.34±2.05)%和(0.90±0.05),P<0.05)];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8+细胞比例为(29.35±2.95)%,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33.28±3.14)%,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后Karuafsky评分分别为(74.6.±12.5)和[(83.4±14.7),P<0.05];联合治疗组部分缓解率为53.1%,与对照组42.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1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个月(P<0.05);CIK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TACE术较单纯TACE术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6.
7.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5例患者经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37.57±18.24岁,病程1~15年;对照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平均年龄35.68±19.29岁,病程0.5~1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集4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DC及CIK,8 d后将扩增的DC及CIK细胞以静脉回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自体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同时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结果自体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12 w后CR0例PR 10例,SD 22例,PD 16例,总有效率(RR)为20.8%,疾病控制率(DCR)为66.7%。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自体免疫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尚可,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CHB治疗的新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84例CHB患者,称为CIK治疗组,采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变化及HBV DNA水平;50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称为ETV治疗组。将两组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随着观察时间延长,CIK治疗组无论是HBe Ag阳性患者还是HBe Ag阴性患者,其ALT水平均降低,其中HBe Ag阳性患者治疗12、24周时与ETV治疗组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3、4.72,P值均0.01);CIK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Be 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均高于ETV治疗组,其中治疗24周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e 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5、4.83,P值均0.05)。无论是HBe Ag阳性还是HBe Ag阴性,在治疗12、24、48周后,CIK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低于ETV组,尤其两组HBe Ag阳性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62、26.89、12.54,P值均0.01),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CIK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逐渐升高。结论 CIK治疗CHB后在48周随访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虽然与ETV治疗相比,HBV DNA下降水平较低,但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e 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ETV治疗组,提示CIK治疗后可能存在持久的免疫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们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肝郁脾虚型和肝胆湿热型的患者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8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1994年1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对前期现察的病人进行重新分型),其中轻度90例,中度64例,重度20例,早期肝硬变6例: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13岁,平均28.9岁;全部病例HBeAg( ),HBV-DNA( )。  相似文献   

11.
王苗 《山东医药》2014,(46):63-64
目的 探讨脐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1例晚期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及对照组15例。两组均行常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胸腔积液彻底引流后治疗组胸腔灌注脐血CIK细胞,1×10^9/次,1次/d,连续3 d,14 d为1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胸腔灌注5-Fu 0.75 g、顺铂40 mg,每周2次,灌注2周,连续2个周期。治疗4周后参照WHO制定的相关标准计算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KPS评分判定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RR明显高于对照组,D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脐血CIK细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SKOV3)及其耐药细胞(SKVCR)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应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CIK分别作用于SKOV3及SKVCR 24 h和48 h后,CCK8法检测不同效靶比下的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CIK对各组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CIK细胞对SKOV3及SKVCR的杀伤效应随效靶比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在同一作用时间、相同效靶比时,CIK细胞对于SKOV3和SKVCR的杀伤效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IK对卵巢癌及其耐药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表型,用ELISA法检测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CDla、CD80及CD83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者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与未经HBsAg致敏无显著性差异.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表达率,健康人HBsAg致敏者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及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P<0.01,P<0.05);慢性HBV感染组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致敏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健康人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健康人HBsAg致敏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01);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IL-1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人高于慢性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笔者应用经白细胞介素Ⅱ(IL—Ⅱ)体外孵育的具有杀伤活性的自体淋巴细胸(自体LAK细胞),加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文60例均为同期住院病人。治疗组32例,男30例,女2例,平均年龄33岁,慢迁肝(CPH)18例,慢活肝(CAH)14例。对照组28例,男26例,女2例,平均年龄31岁,CPH 16例,CAH  相似文献   

15.
崔爱玲 《山东医药》2004,44(13):39-39
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和结肠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制备C 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细胞表型。将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分别以20∶1、10∶1的效靶比作用于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测算杀伤活性。结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0.86%±6.08%,10∶1时为78.00%±7.63%;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86.13%±6.97%,10∶1时为82.15%±6.60%。用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处理SW 620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3.36%±5.26%,10∶1时为65.35%±6.28%;处理LOVO细胞,效靶比为20∶1时的杀伤活性为60.33%±4.09%,10∶1时为55.16%±5.82%。相同靶细胞和相同效靶比下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结肠癌来源的C IK细胞(P均〈0.05)。结论健康人、结肠癌患者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健康人来源的C IK细胞对结肠癌SW 620、LOVO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各阶段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IL-8和IL-10的变化。结果在治疗9个月时,完全应答19例,部分应答5例,无应答13例。HBeAg/HBeAb转换率为51.35%,HBVDNA阴转率为54.05%;在治疗3个月时,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均高于部分应答组,后者又高于无应答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和IL-8的变化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 ,预后凶险 ,其治疗长期以来无明显突破 ,是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难题。我们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4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我院 1998年1月~ 2 0 0 0年 4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37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5岁。治疗前 40例患者均有重度黄疸 (血清胆红素 >171μmol/L) ;凝血酶原时间 (PT)明显延长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均 <40 %。 40例患者血清HBsAg与HBVDNA(聚合酶链反应 )均阳性。甲、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3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CIK细胞免疫治疗。4个疗程后随访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44.4%。KPS评分增加≥10分为24例(66.7%),10例评分无变化,但食欲及睡眠均有改善。2例评分下降10分。治疗后全部病例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期间5例出现发热(体温37.5℃~38.5℃),1例出现皮疹,经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