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肾损害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之一,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与肾病理关系,我们对6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进行了肾穿刺检查,现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第二医院1990至2009年期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62例HF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5例治愈,27例死亡。结论使用血液透析疗法后,效果显著,缩短病程,2003至2009年收治了89例HFRS,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631例,经心电图检查,发现392例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31例中,男547例,女84例;年龄16~72岁,60岁以下523例。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心脏病史,起病急,入院前未经特殊药物治疗。二、诊断依据HFRS并发心律失常诊断依据为:(1)有典型出血热依据,临床确诊患者。(2)病程中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经心电图证实,可随本病痊愈而消失。(3)过去无心律失常史。三、心电图表现631例HFRS患者中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92例,占62.1%。其中并发两种以上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休克期开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进行单纯血液透析、33例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治疗效果。结果休克期开始采用CRRT治疗后重型出血热临床治愈32例,死亡1例。CRRT联合IHD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少尿期持续时间、多尿期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较单纯IHD治疗的患者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连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重型HFRS急性肾衰竭,可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9~2000年收治的HFRS患者463例,其中发生MODS者6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目前在我国仍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典型病例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征及五期经过为临床诊断依据。近年来,随着传染源及疫区不断变化,疫苗的接种,HFRS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不典型病例还逐渐增多,尤其是一些病例无明显肾功能损害,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困难,致使较多患者误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为此,我们对我院近八年来收治的234例HFRS患者中非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80例临床资料进行探讨,以分析此类患者指导早期诊断。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近八年来,我院共收治HFRS患者234例,其中80例(34.1%)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回顾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及时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散发,典型临床表现者较少,仅34.3%患者具有"三痛",单纯头痛(93.7%)、腰痛(100%)、恶心呕吐(84.4%)、腹痛腹胀(50.0%)。有面部、颈部、眼结合膜充血(15.6%),有咽部充血、软腭有出血点、腋下有条索状出血(12.8%);仅31.3%患者有典型5期经过,越期者(56.3%)、血小板降低(81.3%)和尿蛋白(++)(71.9%),但血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稍低(54.7%),100%患者血清肌(Cr)升高,肝脏损伤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81.3%),胆红素和白蛋白基本正常。ALT水平与Cr水平不平行,并发高血压及心窦过缓(21.9%);凝血机制异常3例(9.4%);HFRS IgG、Ig M全部阳性(93.7%)。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多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HFRS病原学或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确诊。需重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HFRS IgG、Ig M全部阴性的患者,及早治疗,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根据记录数据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发病时期是春季,发热、肾脏损伤、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病患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但部分非典型和轻型病患可能出现跨过某一期的现象,重症患者会出现前三期之间的重叠。治疗过程中须参考病患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病情较为严重,为降低病死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情况,将依据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相关预防治疗提供。方法收集及分析义县2012年~2015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数据信息。结果 2012年~2015年共报告HFRS病例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6.14/10万,2012年最低,为1.36/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6个乡镇都出现发病的情况,张家堡乡具有最高的发病概率,发病概率为3.64/10万。地区不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概率也呈现数据差异性。出现相对比较明显双峰现象,其中,3~6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优势峰,10月到第2年的1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弱势峰,分别占56.96%和22.78%。男性54例,女性25例,男女比为2.16∶1。30~49岁46例,占58.23%。农民72例,占91.14%。结论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常合并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HFRS的主要死亡原因。我科近10年中收治HFRS并发MOF的患者2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分期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性传染病,肾功能异常是HFR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与HFRS的预后直接相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的疾病,死亡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并监测肾功能状况,对HFRS的治疗和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2007年60例HFRS住院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探讨HFRS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朱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452-345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肺水肿等临床上较多见,但近年来HFRS并发肝脏损害的情况已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原因是肝功能衰竭同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我院收治的HFRS并发肝脏损害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因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全年高度散发性特点[1],临床患者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常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及不典型病例[2]。肾综合征出血热以成人感染为主,其临床特点为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伤,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但也可有交叉重叠。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 HFRS 的发病例数占全球总数的90%,病死率大概在3%@10%范围内[3]。多以农民、工人和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4]。与成人相比,儿童多见于﹥10岁者,小儿较少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而且早期表现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和漏诊[5]。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 HFRS 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尤其重度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循环量变化显著,临床治疗中如何维持体液量的平衡、循环量的稳定是至关重要,显而易见。在病程的全过程中体液量的监控尤为关键。现就我院2002年以来,对重度HFRS患者体液量的监控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郭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16-1017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进展急骤多变.后期治疗极为困难,我院对5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患者(发热〈3天)及时采取综合预防性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艳红  郭健 《临床医药实践》2001,10(12):950-95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入侵人体后,通过病毒直接损伤及免疫损伤,广泛累及全身组织脏器,临床症状复杂,并发症多,极易误诊误治.本文就收治的49例HFRS患者中有并发症的33例进行分析,并就其特点及常见的并发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常发生腹泻 ,至今对腹泻的临床意义尚缺乏探讨。本院自 1 998年 8月至2 0 0 2年 3月收治 36例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腹泻病人 ,现对其治疗对策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1 一般资料36例 HFRS病人确诊符合 1 998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肾综合征出血热》确诊标准。并 HFRS Ig M(+)证实。其中 ,男性为 2 9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年龄为 38岁 ,女性 7例 ,年龄 32~ 48岁 ,平均年龄为 43岁。于第 5~ 9病日 (发热末期、低血压期、少尿早期 )出现腹泻 ,每 2~ 30分钟 1次 ,均下坠感明显 ,大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一匡素宁。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肾功能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匡素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HFRS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10 年确诊HFRS病例72 例,动态观察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72例HFRS患者肝功能发生率为 91.67 %,以 轻、中度肝损害为主,占68.05%,肝损害发生率与HFRS病情轻重有关,轻型、中型HFRS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以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特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FRS病情正相关.监测HFR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及早发现肝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WHO定其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其发病与病毒(主要为汉坦病毒)作用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以头痛、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现将8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心电图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