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作用于食管癌细胞后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I,COX I)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H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Hp与食管癌细胞分别作用4、8、24 h.收集细胞,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时间点COX I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Hp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4、8、24 h后,COX I mRNA表达量逐渐减少,4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后下降速度减慢,24 h后表达量不再有明显改变.COX I蛋白表达呈现相似的趋势.结论 Hp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后,可导致线粒体编码基因COX I mRNA及其蛋白表达障碍,从而影响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H.pylori致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H.pylori培养滤液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4、8和12 h后,收集细胞,应用RT-PCR和W estern b lot法检测各时相点COXⅠ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pylori培养滤液作用4 h后,线粒体COXⅠmRNA的表达开始降低,8 h下降更明显,12 h下降速度减缓。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XⅠ蛋白表达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ylori可下调胃癌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简称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mtTFA基因以及核编码线粒体蛋白基因COX Ⅳ和线粒体编码COX Ⅰ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在缺血缺氧性损害中核转录因子mtTFA对线粒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观察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mtTFA、COX Ⅰ和COX Ⅳ基因mRNA量的改变.结果 休克早期mtTFA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至休克4h有所增强,到休克5h下降到休克前水平;休克1h大鼠肠上皮细胞COXⅠ mRNA表达开始增加,3h达高峰,后又降低,到休克5h显著低于休克前水平.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基因编码COXⅣ mRNA休克3h略有增高,休克4h后开始下降,至休克晚期低于休克前水平.结论 mtTFA mRNA表达变化在休克时发生较晚,且升高幅度较小,说明休克时该基因对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敏感性较低.休克时COX Ⅰ mRNA比COX ⅣmRNA上调速度快,维持时间长,说明休克早期线粒体基因表达的改变在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COXⅠ、COXⅡ、COXⅢ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肠上皮细胞后进行RNA的提取 ,应用RT PCR检测COXⅠ、COXⅡ、COX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 1h ,COXⅠ、COXⅡ基因表达开始增强 ,2h表达最强 ,以后随着休克时间延长 ,表达又逐渐减弱 ,失血性休克晚期 5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mRNA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兰春慧  陈东风  房殿春  黄增荣 《重庆医学》2008,37(24):2790-2792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膜蛋白ANT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H.pylori致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HP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h后,收集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时相点ANT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HP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h后,ANT1 mRNA 的表达增加,24h增加更明显,48h达到高峰.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T1蛋白表达在各时相点均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可上调胃癌细胞线粒体膜蛋白AN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这可能是HP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发凋亡的分子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脏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XⅠ)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方法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COX Ⅰ蛋白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肝细胞COX Ⅰ mRNA表达变化.结果脂肪肝2、4、8和12周细胞色素氧化速率分别为(0.88±0.32)、(0.76±0.37)、(0.48±0.26)、(0.39±0.21)/win,与正常对照组(0.98±0.37)/min较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COX Ⅰ基因及蛋白表达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强.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线粒体编码呼吸链相关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Ⅰ基因和蛋白质降低,与脂肪肝引起的肝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在烟草提取物(CSE)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支气管上皮细胞与5% CSE共培养,使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 (Md)和线粒体自噬促进剂Urolithin A(UA)进行预处理,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氧化应激、线粒体结构变化、炎症因子(IL-1β、IL-6、IL-18、CXCL1、CXCL8)mRNA水平、细胞程序性坏死组分(RIPK1、RIPK3、MLKL) mRNA水平、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MFF)和线粒体自噬蛋白(p62/SQSTM1、LC3B)的水平.结果 5% CSE诱导氧化应激、炎症因子mRNA增加、线粒体网络结构破坏、线粒体分裂蛋白表达增加、线粒体自噬蛋白p62/SQSTM1蛋白表达增高、LC3BⅡ/Ⅰ蛋白表达下降、程序性坏死组分mRNA增加.Md/UA预处理可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细胞程序性坏死组分mRNA表达,部分恢复线粒体网络结构,降低线粒体分裂蛋白水平.Md预处理增加线粒体自噬蛋白p62/SQSTM1蛋白水平,不影响LC3BⅡ/Ⅰ蛋白表达.UA预处理抑制线粒体自噬蛋白p62/SQSTM1蛋白水平,增加LC3BⅡ/Ⅰ蛋白表达.结论 抑制线粒体分裂或促进线粒体自噬可抑制烟草暴露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部分恢复线粒体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分裂、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组分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作用于胃癌细胞后VDAC1、VDAC2和VDAC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HP通过线粒体途径致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HP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0、12、24、48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 检测各时相点VDAC1、VDAC2和VDAC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P与胃癌细胞共培养12h后,VDAC1、VDAC2和VDAC3 mRNA的表达均增加,24、48h仍呈上升趋势.各时相点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可能通过上调VDAC 基因的表达,使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引发凋亡.  相似文献   

9.
李薇  杨芸  宋富强  冯亚星  李昆 《重庆医学》2015,44(13):1749-1751
目的 探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QBC939)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胆管癌QBC939细胞与HUVEC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HUVEC的增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b-FGF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点HUVEC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后12、24、48 h和72 h,HUVEC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0h组比较,共培养12、24、48 h上清液中b-FGF含量显著增高(P<0.05).共培养12 h时VE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至72 h(P<0.01),VEGF蛋白表达在共培养12h后显著增高,24、48、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b-FGF分泌和VEGF表达.b-FGF和VEGF表达增加与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诱导人胃癌细胞系SGC 790 1凋亡的作用及与COX 2mRNA、bcl 2、caspase 3凋亡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以初步探索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胃癌细胞的凋亡用电子显微镜、Annexin V 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OX 2mRNA表达用RT PCR法检测。bcl 2和caspase 3蛋白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果 吲哚美辛在浓度为 5 0 μmol/L时作用 2 4h不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作用 4 8、 72h和浓度为 10 0和 2 0 0μmol/L时作用 2 4、 4 8、 72h均可诱导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6 4 8% ,8 2 0 % ;9 14 % ,12 2 7% ,15 11%和 9 95 % ,14 70 % ,19 81%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吲哚美辛可降低COX 2mRNA和bcl 2蛋白的表达 ,增加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2 0 0 μmol/L吲哚美辛作用 72h ,bcl 2和caspase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2 8± 6 5 ) %和 (31 8± 12 7) % ,对照组为 (44 6± 10 1) %和 (14 8± 6 4 )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吲哚美辛可诱导胃癌细胞SGC 790 1凋亡 ,其机制涉及bcl 2表达下调及caspase 3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调控TGF-β1/Smad4通路对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基因p62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宫颈癌SiHa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TGF-β1和SIS3干预24h后收取细胞,分别检测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自噬基因p6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TGF-β1作用SiHa细胞24h后,随着浓度升高, 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SIS3作用SiHa细胞24h后,随着浓度升高,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高(P<0.05)。结论 外源性的TGF-β1/Smad4通路激活剂TGF-β1可使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蛋白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自噬;外源性的TGF-β1 /Smad4通路抑制剂SIS3可使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蛋白p6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升高,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自噬;且随TGF-β1和SIS3浓度的增加,p62表达量出现变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薯蓣皂苷(Dio)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FLS)细胞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探索Dio对TNF-α诱导的CIA大鼠FLS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NF-α刺激CIA大鼠FLS细胞,采用MTT法检测FLS细胞活性。对TNF-α刺激的CIA大鼠FLS细胞给予不同浓度(1、2、3、4μg·mL-1)的Dio处理24 h,采用Q-PCR检测FLS细胞COX1和COX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浓度为3μg·mL-1的Dio作用于FLS细胞,存活率接近50%,因此用药组浓度确定为1、2、3、4μg·mL-1。TNF-α诱导后,COX1 mRNA、COX2 mRNA和COX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TNF-α组相比,Dio≤3μg·mL-1时,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Dio≥3μg·mL-1能显著抑制COX1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Dio通过抑制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达到治疗TNF-α诱导的CIA大鼠FLS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15 mg•kg-1复制大鼠心肌坏死模型,用MD-1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COX2蛋白表达,RT-PCR分析COX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Iso后4 h血清LDH、CK及CK-MB达高峰(P<0.05),6 h AST达高峰(P<0.05)。COX2蛋白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 mRNA表达结果显示,注射Iso后2 ~ 12 h,COX2 mRNA表达有逐渐增加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Iso后24~48 h,COX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48 h后mRNA表达逐渐下降,3周后仍未降至正常,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X2的蛋白表达及COX2 mRNA 水平在缺血性坏死心肌中明显增加,提示COX2的表达与纤维化程度有关联,可能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CD40 配体(rhCD40L)对培养的人单核细胞(U937)表达诱导型环氧合酶(COX 2)的作用和普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937 细胞,分别以浓度为0. 05、0. 10、0. 20、0.40μg/ml的rhCD40L刺激24 h;以0. 40μg/ml的rhCD40L 分别刺激3、6、12、24 h。再将0. 40μg/ml 的rhCD40L与终浓度分别为1×10-2、1×10-3、1×10-4 mmol/L的普伐他汀共同刺激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OX 2 mRNA的表达。结果 0.4μg/ml的rhCD40L刺激后3 h,可诱导COX 2 mRNA表达,随着rhCD40L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COX 2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呈时效和量效的关系。0.4μg/ml的rhCD40L与普伐他汀共同刺激24 h后,COX 2 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结论 rhCD40L可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COX 2的表达,普伐他汀可抑制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部分干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肝星状细胞(HSCs)来源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对BMSCs与HSCs共培养体系中HSCs凋亡的影响,探讨两种细胞来源的HGF对HSCs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 应用6孔培养板,建立BMSCs及HSCs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4组:(1)HSCs单独培养组:HSCs单独培养;(2) BMSCs+ HSCs共培养组:BMSCs与HSCs共培养;(3)BMSCs转染共培养组:使用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转染BMSCs后与HSCs共培养;(4)HSCs转染共培养组:使用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转染HSCs后与BMSCs共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SCs凋亡率,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DR5、Caspase-8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BMSCs+ HSCs共培养组HSCs的凋亡率明显高于HSCs单独培养组和BMSCs转染共培养组,且呈时间依赖性(P<0.01),而与HSCs转染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s+ HSCs共培养组HSCs中DR5、Caspase-8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Cs单独培养组及BMSCs转染共培养组(P<0.01),而与HSCs转染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旁分泌HGF通过上调HSCs的DR5、Caspase-8的表达促进HSCs的凋亡.HSCs自分泌的HGF在共培养体系中促进其凋亡的作用甚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学缺氧剂二氯化钴(CoCl2)诱导缺氧条件下,Eca109食管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并观察缺氧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oCl2用于建立Eca109食管癌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并设对照组(CoCl2浓度为0μmol/L)。观察缺氧培养不同时相(0、8、16、24h)Eca109细胞HIF-1α和VEGF的表达及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HIF-1α和VEGF 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检测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和VEGF mRNA结果显示,CoCl2缺氧处理后(0、8、162、4 h),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增加;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8、16、24 h),HIF-1α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0.05);VEGF mRNA转录在缺氧培养8、162、4 h后显著升高,且不同时间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处理后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照射4Gy后,缺氧加放射组、单纯放射组细胞存活分数分别为48.3%和21.7%(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在缺氧条件下,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上调,放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mIBEC)与肝癌细胞株HepG2,探讨mIBEC对HepG2细胞株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共培养HepG2与mIBEC,采用CellTiter 96○R AQueous One Solution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分别测定并比较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增殖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其Ki67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单独培养时以及与mIBEC共培养后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IBEC共培养后24~72 h,HepG2细胞增殖水平低于其单独培养时的水平(P<0.01),且伴有Ki67 mRNA表达的下调(P<0.05);与mIBEC共培养后,HepG2细胞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其单独培养时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BEC可抑制共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caspase3激活表达上调可能是mIBEC抑制共培养的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单链寡脱氧核苷酸MT01 作用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 感染成骨细胞MG63中Ⅰ型胶原(ColⅠ)mRNA 表达水平,探讨MT01对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T01组、Pg组和MT01+Pg组。按分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加入MT01(质量浓度1 mg·L-1),以1 mg·L-1PBS作对照共孵育3h后,以100∶1的感染复数(MOI)加入Pg悬液共培养。4组细胞分别孵育2、4、6、8、12和24h后采用RT-PCR法检测MG63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01和MT01+Pg组MG63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在2和4h时无明显变化(P > 0.05),8、12和24h时MT01组细胞中ColⅠ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g组比较,2和4h时MT01+Pg组细胞中ColⅠ mRNA呈低表达,6、8、12和24h时ColⅠ mRNA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或P < 0.01)。结论:MT01上调感染状态下MG63细胞中ColⅠ mRNA的表达水平,MT01可促进感染状态下成骨细胞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对大鼠海马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的mtDNA和nDNA编码亚基Ⅲ、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后急性期(3h)、静止期(7d)、慢性期(45d)组和注射匹鲁卡品(PILO)但未出现SE组,每组8只。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线粒体COX Ⅲ、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 Ⅲ mRNA和蛋白在SE后3h表达明显升高(P<0.001, P<0.01),7d时降到对照水平,45d显著降低(P<0.001, P<0.01);COX Ⅳ mRNA和蛋白在3h时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和45d时下降至对照水平。注射PILO但无SE组与对照组结果类似。结论: 颞叶癫痫海马cox功能紊乱与痫性发作相关,线粒体编码的基因更易受痫性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V(COX IV)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机制和意义.方法 用20μmol/L亚硒酸钠作用NB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OX IV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活性氧清除剂预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COX IV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caspase-3的激活.caspase-3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COX IV蛋白表达的变化.瞬时转染干扰NB4细胞中COX IV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亚硒酸钠诱导NB4细胞COX IV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但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活性氧清除剂能完全逆转亚硒酸钠引起的COX IV表达下调与caspase-3激活.caspase-3抑制剂能部分逆转亚硒酸钠引起的COX IV表达下调.干扰COX IV表达后,亚硒酸钠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 在亚硒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COX IV在蛋白水平显著下调.活性氧介导COX IV下调与caspase-3激活,caspase-3在一定程度上参与COX IV表达下调,抑制COX IV能显著提高NB4细胞对亚硒酸钠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