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卵泡数量减少和卵子质量下降造成生育率降低.常规的体外受精(IVF)由于卵巢反应性差、流产率高,助孕效果不理想.赠卵受孕妊娠成功率高,是目前希望生育的围绝经期妇女最佳选择,但妊娠并发症增高.其他助孕技术如卵子或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核移植等尚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受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卵泡数量减少和卵子质量下降造成生育率降低。常规的体外受精(IVF)由于卵巢反应性差、流产率高,助孕效果不理想。赠卵受孕妊娠成功率高,是目前希望生育的围绝经期妇女最佳选择,但妊娠并发症增高。其他助孕技术如卵子或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核移植等尚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现况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台州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围绝经期妇女中随机抽取413例围绝经期社区妇女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围绝经期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疲乏(19.85%)、眩晕(17.19%)、骨关节痛(15.74%)为主要症状;51~60岁年龄段平均Kupperman评分高于40~50岁年龄段(P<0.05)。51~60岁年龄段以中度、重度多见,40~50岁年龄段以正常、轻度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7.1%,高于40~50岁年龄段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情况及运动与Kupperman评分值有关,高年龄、高文化程度为Kupperman高评分的危险因素,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正常及有运动习惯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早期预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延缓及防治作用,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应用口服避孕药(OCS)除发挥有效安全的避孕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避孕益处,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保护骨质密度,降低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缓解血管舒缩症状等。正确合理地应用,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并能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由于妇女健康的涵义浩瀚而深奥,看待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得不更趋扩大范围——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随着生殖健康日益成为人类健康尤其是妇女健康和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开罗人口与发展大会前后,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其根本目的包括提高妇女权利及社会地位、强调妇女对自己身体、性生活和生育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对生殖健康需求采取整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4 489名 40~65岁妇女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饮食习惯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高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量所占比例较大; 经常喝牛奶及经常吃豆制品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不喝牛奶及不吃豆制品者发生率低; 嗜好饮茶者占 37. 3%, 其围绝经期综合征、关节疼痛发生率低于不饮茶者。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除药物治疗外, 改变饮食习惯, 增加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或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意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即以往常用的“更年期”。1994年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改名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是正常的生理过渡期,标志着妇女从中年向老年的转变。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应用口服避孕药(OCs)除发挥有效安全的避孕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避孕益处,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保护骨质密度,降低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缓解血管舒缩症状等.正确合理地应用,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并能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口服避孕药在围绝经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应用口服避孕药(OCs)除发挥有效安全的避孕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避孕益处,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保护骨质密度,降低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缓解血管舒缩症状等。正确合理地应用,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并能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围绝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大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迄今绝经与抑郁的关系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此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妇女围绝经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妇女保健的重要任务。围绝经期异常心理症状尤为突出,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内分泌变化和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该文从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综述围绝经期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和抑郁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围绝经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妇女保健的重要任务。围绝经期异常心理症状尤为突出 ,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 ,内分泌变化和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该文从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综述围绝经期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即围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的就医情况和保健意识及需求,为更好地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服务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武钢40~60岁妇女以厂为单位按不同年龄段进行整体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基本情况,症状的有无,有症状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的影响,对围绝经期知识了解情况、途径及需求。结果:调查对象中80.30%的妇女有自觉的围绝经期症状,其中40~50岁妇女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50%以上。51~60岁妇女以骨关节疼痛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较为突出,发病率达62.80%。对围绝经期知识有所了解的围绝经期妇女仅占总人数的47.55%。希望得到围绝经期知识指导的围绝经期妇女占58.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接受治疗率低,知晓率低,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及服务的需求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使用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围绝经期使用IUD避孕妇女(615例,IUD组)和围绝经期采用其他方法避孕妇女(538例,对照组)进行生殖健康和围绝经期症状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IUD组与IUD使用相关终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UD组月经周期不规则发生率减低,腰腹痛症状高于对照组,附件炎和子宫肌瘤或宫颈肥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UD对经期和痛经的影响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IUD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量、痛经、经期、围绝经期症状、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发生率,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置IUD时间对月经周期、经量无影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使用IUD未增加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症状、妇科疾病及贫血的发生,但不同种类IUD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有一定影响,应对围绝经期妇女与IUD种类的匹配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一生分为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和老年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自1994年开始,临床上把更年期这一阶段分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 围绝经期又分为绝经前期和绝经期。绝经前期是指月经完全停止之前的一段时间,大约1~8年。绝经期指最后一次月经来潮后的一年时间。这段时期是一个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是卵巢功能自然衰退的过程。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到生殖功能终止,妇女在这段时间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对生命质量的要求日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城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状况和激素替代治疗(HRT)的使用和认知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经调查表对上海市黄浦区1046名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城区社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1±3.55)岁,围绝经期妇女HRT使用率仅有3.70%。74.40%愿意了解更多有关围绝经期知识。最愿意接受的健康宣传方式依次为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媒体(电视广播)、居委会提供(讲座)及其他方式(热线电话)。结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比例较高,HRT使用率低。因此应积极推广及规范HRT,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服务相结合,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月经紊乱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月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它是卵巢功能的外部表现,也是具有生育功能的标志之一。正常月经是全身功能正常的综合表现,因此很多因素,例如疾病、情绪、生活条件、居住地变化,以及营养甚至体重的变化等都能影响月经。偶尔一两次短期的月经紊乱一般不足为怪,但若长期(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月经紊乱则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寻找病因。而实际上月经紊乱得到正规治疗的比例很少,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刊特组织本笔谈,力求较为全面地介绍月经紊乱的相关问题,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情况的规范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宏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388-5389
关注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需求,实施保健指导,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爽  刘清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44-2145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取环术的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240例。通过统计分析病例和取环效果,总结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 240例取环者,取环顺利209例,取环困难31例,分别占87%和13%。其中,年龄、绝经年限、宫颈萎缩程度、是否定期体检、置环年限是影响取环效果的统计学因素,其χ2值分别为0.974、0.982、12.035、8.733、10.853,P值均小于0.05。文化程度、住所、孕次、流产史对取环效果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妇女因尽早进行取环术,并坚持定期检查,以减少取环困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大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 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在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四川5省随机调查900名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量表(CES-D)组成.[结果]农村围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