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例1:患者男性,34岁,工人.住院号:873086。主因:无明显原因突发性胸部针刺样剧烈疼痛,X光片示右上纵隔前方块影8cm×6cm,拟诊为“胸腺瘤”.于87年6月25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8cm×6cm×5cm与胸腺、右肺上叶粘连.术后病检为;右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癌)。术后40天补充放疗,体查.双侧睾丸、阴束、腹股沟未触及异常改变。采用10M.V.X线全纵隔外照射,肿瘤量5900CGy/60天,至今6年无不适反应,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0岁,因咳嗽、声嘶、左胸痛3个月于1986年4月收住我院,入院前曾咯血痰一次,嗜烟45年、20支/日。x线胸部正侧位片及病灶断层片示:左中肺野多个成串之类圆形重叠密影,左肺门数个孤型密影,右上纵隔一大小约5cm2阴影,边缘均清楚。纤维支气管镜见左侧声带活动差。临床初步诊断:纵隔肿瘤,左肺肿物未除外动静脉瘘。在全麻下行剖右胸手术,探查发现右上纵隔5×6×5cm实质性肿物、中纵隔4×4.5cm肿物,将两者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纵隔转移性癌,考虑来自肺。因而行经皮左肺肿物穿刺,但未发现癌细胞。术后3周开始用CAO方…  相似文献   

3.
纵隔类癌1例     
患者,女,29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瘤两个月,于1986年8月27日入院。胸部X线拍片显示右上纵隔椭圆形阴影,向右肺野突出,边缘光滑;侧位片示位于前纵隔。患者住院后体检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次X线计波摄影均排除胸主动脉瘤。临床诊断:右前纵隔肿瘤。于1986年9月10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术,由第4肋床进胸,探查肿瘤位于右前上纵隔,类圆形表面光滑呈实质性,有包膜,周围无浸润,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恢复顺利,出院随访近三年健在。  相似文献   

4.
邓清华  刘鹏  马胜林 《癌症》2002,21(8):928-928
患者,男,41岁。2000年7月因“食管中下段癌”在外院行介入化疗,3次介入化疗后因进食梗阻症状加重,转本院外科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长12cm,与大血管广泛粘连,手术无法切除,仅行纵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纵隔)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患者100 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腔镜下操作纵隔肿瘤切除术。记录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术后随访0.5~3.0年,统计其复发率及远期疗效。结果: 100例纵隔肿瘤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成功率 100%。手术时间 (75.6±5.2)min;术中出血量 (60.10±7.8)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天;术后住院时问3~7天。9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症状无改善,2例合并单纯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无改善。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及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纵隔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过程, 分析患者临床特点,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9岁男性, 主诉咳嗽、气促3个月入院。胸部CT提示前纵隔可见巨大肿块影, 呈混杂密度, 边界清楚;肿块包绕上腔静脉及双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受牵拉变形, 双肺受压, 局部肺实变, 右肺为著。因侵袭双侧膈神经及左无名静脉, 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双侧膈肌折叠术+左无名静脉成形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巨大的胸内脂肪肉瘤, 标本大小为30 cm×26 cm×18 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巨大纵隔脂肪肉瘤罕见,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 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5 3岁。因咳嗽、咳痰 2 0d ,左上腹不适伴黑便1周入院。既往吸烟 2 0年 ,2 0支 /d。体格检查 :双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气管偏左 ,无颈静脉怒张 ;叩诊右上肺第 2肋间呈浊音 ,呼吸音低 ,心率 90次 /min ,律齐 ;腹软 ,未扪及包块 ,无压痛 ,无肠鸣音亢进。胸部CT示右上肺球形病灶约6cm× 6cm ,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小肠距屈氏韧带约 15cm处可见龛影 ,局部黏膜破坏 ,部分龛影突出腔外。临床初步诊断 :右上肺癌、空肠溃疡伴消化道出血。于 2 0 0 2年 4月 19日在全麻下行右上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 +空肠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8.
上中纵隔心包囊肿的临床报道很少,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7岁,主诉胸部胀满不适月余。透视发现右上纵隔增宽,诊断“纵隔肿瘤”收住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上腔静脉压迫的体征。心肺(-)。X线正位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呈弧形突向右胸,侧位片示上中纵隔圆形密度淡薄的阴影,直径约6cm,心包与气管重叠。胸透:右上纵隔增宽,肿物随心跳搏动,转换体位,肿物与纵隔无间,诊断右上纵隔囊肿行剖胸探查。术中见肿物为椭圆型约6×4×4cm,为含无色液体的薄壁囊肿,位于奇静脉上,上腔静脉后外方。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73岁,因右上肺癌切除 术后3年,发现肺内转移2月入院。患者 3年前在外院行右上肺切除术,术后病理 示:腺鳞癌,病理分期为T2N2M0。术后行 放疗DT60Gy,MVP方案化疗3周期,因 肾功能损害停止化疗。两月前复查胸部 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纵隔淋巴结肿大。 诊断为右上肺腺鳞癌伴肺内、纵隔淋巴结 转移。至我科行GP(健择 奥铂)方案化 疗两周期。化疗期间多次查血糖均在正 常范围,腹部CT亦未见异常。第2周期 化疗结束后第7天上午10点左右,患者突 然出现神志不清,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查体:心率190次/分,血压140/90mmHg, 双侧肢体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2月入院。胸部CT示前上纵隔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影融合成6×7×8cm软组织块影响,向左侧肺内凸出。以“纵隔肿瘤”于97年1月20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5×13×10cm大小、质硬、与上腔脉、无名静脉、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粘连,分离困难,切除其前部约8×5×3cm。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半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肿瘤有所增大,上纵隔巨大块影向左肺凸出超过锁骨中线。外生殖器,腹部、睾丸及附睾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给予纵隔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肺的鳞总混合场较少见,但据文献报导,近年有增多趋势,我们遇到二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4岁。因咳嗽、胸痛行陶片检查发现右上饰7×9cm之包块。住院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失后段,肺门纵隔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有内分泌功能的纵隔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定性和定位诊断、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例纵隔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其中后纵隔肿瘤2例,中纵隔肿瘤3例。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得到了明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5例患者均顺利做了肿瘤的手术切除(3例在体外循环下),术后病理得到了证实;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最佳手段,而术前明确的定位诊断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传统的定位方法外,奥曲肽(99mTc-TOC)显像技术在定位诊断上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0月~2004年6月纵隔镜诊疗患者58例,其中纵隔镜诊断术组48例,纵隔镜治疗术组10例。纵隔镜诊断术组有40例患者行标准的纵隔镜检查术,8例行扩大的纵隔镜检查术。纵隔镜治疗术组有9例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1例行心包脂肪瘤切除。结果:纵隔镜诊断术组47例获得病理诊断(97.9%),发生并发症4例(8.3%):纵隔镜治疗术组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不仅是肺癌诊断、分期和纵隔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可以用于治疗手汗症、心包脂肪瘤和囊肿等部分胸部疾病。  相似文献   

14.
肺原发性软骨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肺软骨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亦困难,文献报道甚少,我们遇到2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68岁。因胸闷1月、声音嘶哑2周到我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X片示右肺门增大,并右上纵隔增宽,诊断为右上肺癌可能;CT示右肺上叶炎伴肺不张,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多考虑为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上叶前段开口见0.5cm×0.4cm大小类圆形淡红色肿瘤。诊断为右肺上叶肿瘤,术中行右肺上叶肿块楔形切除,冰冻报告良性,肿瘤为圆形肿物一个,有薄层纤维包膜,切面灰白、小结节状,质稍硬、半透明。镜下: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软骨组织构成。病理诊断:右肺软骨瘤。例2患者女性,58岁。因胸闷气促2月入我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X线示左肺下叶背段一肿块约3.0cm×3.5cm,边缘清,有分叶。诊断为左下肺周围型肿块;CT示左肺下叶一不规则团块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数个点状钙化灶,边界完整。诊断为良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无异常,诊断为左肺下叶肿瘤,术中行右肺上叶肿块楔形切除,冰冻报告良性,肿瘤表面包膜完整,灰白色,有多个结节状突起,切面质地较硬,灰白色,半透明状。瘤细胞表面被覆纤维性包膜,瘤体由...  相似文献   

15.
肺纤维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9岁,因咳嗽、痰血 2 周于2004年 9 月 11 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纵隔旁、右上肺前段见密度均匀升高、边界清晰块影。胸部CT:右上肺前段见 5 cm×4 cm之边界清晰之块影,右胸腔未见积液,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PPD 5U 试验 10 mm×10 mm,血肿瘤相关物质测定阳性,血CEA(-),多次痰涂片抗酸染色(-),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示右上肺前段管口见新生物;活检示少许粘膜组织、腺体、纤维增生。支气管镜刷检、灌洗液未见癌细胞。胸外科行右上肺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科巨检:送检肺叶组织一块,体积13 …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6岁。因胸闷、胸痛伴四肢浮肿2个月,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CT及EBT检查示右前中纵隔内包块,5.7 cm×6.7 cm×5.8 cm,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手术发现肿瘤位于右上肺,压迫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 病理检查:切除部分肺组织标本14 cm×10 cm×6 cm,支气管长1 cm。距支气管切缘3 cm处见一类圆形肿物,大小  相似文献   

17.
资料 :患者女 ,60岁 ,因双下肢麻木1年 ,加重伴乏力7个月入院。查体发现脊髓胸9段以下浅、深感觉减退 ,左下肢肌力3级 ,右下肢肌力4级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活跃 ,病理征阳性。X片示T9 右缘、后纵隔内有一约8cm×8cm的密肿块 ;椎管造影示T10髓外硬膜外占位。手术中插管全麻 ,右第7肋间隙入路 ,术中见后纵隔内肿瘤约10cm×8cm×7cm ,其蒂经右侧第8椎间孔与椎管内肿瘤相连 ,大小约2cm×2cm×4cm。胸科医师切除后纵隔肿瘤后 ,我科医师切除相应椎板 ,打开第8椎间孔 ,碎块切除椎管内肿瘤 ,并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剑突下入路(剑突下组)45例;经侧胸入路(侧胸组)有5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总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在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3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剑突下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装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剑突下入路在切除前纵隔肿瘤方面安全、可行,与侧胸入路相比,剑突下入路在术后快速恢复和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胸腺肿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胸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放疗一直存在争议。对于不能完整切除的肿瘤,术后放疗的作用是肯定的。而对于完整切除的胸腺肿瘤,应根据肿瘤分期以及组织学分型决定是否辅以术后放疗。本文对术后放疗在完整切除的胸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2岁。2006年5月因活动后胸闷、胸痛行胸部SCT扫描示:左肺上叶纵隔型占位并胸膜侵犯,左侧胸腔积液。于2006年6月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大量血性胸水,纵隔、胸膜见3处肿瘤,鱼肉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无法完整切除。取部分肿瘤组织病检,诊断为肺母细胞瘤,双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