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关、足三里穴的几种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四肢部腧穴准确而简便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膝中至外踝尖的距离、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四指横寸,比较内关穴、足三里穴骨度分寸定位与手指比量定位的差异.结果:内关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横指同身寸法)比较无差异(P>0.05),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1),而两穴骨度分寸定位与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定位法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内关、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与中指同身寸法及拇指同身寸法定位相差较大.提示四肢部腧穴的指寸法定位以一夫法较为准确,可用其作为临床参考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针“内关”和“足三里”对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刺治疗冠心病和急性中风病人,“内关”和“足三里”为常用穴位,经针刺治疗后心功能与微循环均得到改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明显降低。针刺“足三里”穴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使胆固醇、甘油三  相似文献   

3.
<正>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在直立时血压较平卧时血压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且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增高而增高[1]。65岁的老年人约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2],严重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的方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患者 1 49例 ,疗效确切。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和中医诊断分型依照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 ] 。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 ,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 3日以内 ,出血量均 <5 0ml。排除脑干出血、脑外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衰竭和重症糖尿病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与西药加针灸治疗组 (治疗组 )。治疗组 1 49例中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塞大鼠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情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非针刺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塞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20min/次/天;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SS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非针刺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脑梗塞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塞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浩 《江苏中医药》2009,41(5):69-70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后电针右侧肾俞、足三里穴30min,1次/d,共10次;对照组大鼠固定30min,1次/d.共10次。检测并比较2组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血糖、血清乳酸、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对照组大鼠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肌酸肌酶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可激发体内贮备能源并增加运动疲劳大鼠体内糖贮备,保持体内血糖浓度水平,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升高血红蛋白,提高携氧能力.并同时提高糖异生各酶活力,提高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减轻和避免疲劳对肌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电针镇痛穴位特异性和广泛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乡 《针刺研究》1997,22(1):66-68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缺血区脑细胞内活性钙调素(CaM)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酸二脂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水沟穴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结果:造模后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经电针水沟穴治疗后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活性CaM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活性CaM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0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灵  彭楚湘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51-205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舍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的细胞保护作用与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 2、Fas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及“足三里”是否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方法 :40只大鼠 ,随机分为四组 ,即“足三里”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 ,每组 1 0只。用无水乙醇按每只 1mL灌胃 ,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粘膜细胞Bcl 2、F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cl 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在“足三里”组非常明显 ,“足三里”组与模型组比较 ,有明显差异 (P <0 0 5)。Fas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在“足三里”组不明显 ,“足三里”组与非穴组、模型组比较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的机理 ,是由于促进了Bcl 2基因蛋白表达 ,抑制了Fas基因蛋白表达 ,并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针刺组(B组)和非针刺组(C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8.990 1±0.0987、5.8161±0.2046,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1.300 2±0.0933、1.3626±0.2166和非针刺组的2.7534±0.0875、1.6165±0.1868(均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 mm处),每组10只。足三里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以3 Hz脉冲电流持续进行电针刺激30 min,强度以双下肢微颤为宜(约2~4 V)。以双极铂电极分别引导左侧迷走神经传出及传入纤维,采用生物机能试验仪连续记录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和峰值。结果:刺激前后,对照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迷走神经传出和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和峰值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组电刺激“足三里”穴(7.5±3.4)min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频率明显加快,峰值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相应时间点(P<0.01);而传入纤维放电的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增强,但对其传入纤维放电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穴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模型组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8细胞百分率、RBC 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特异性及有关影响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针刺组中设立穴位组(穴取"水沟"穴)、非穴位组(穴取患侧肋下髂嵴上10mm的固定点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以频率(60次/min、120次/min、180次/min)与时间(5s、60s、180s)组合而成的9种不同刺激参数(组别编号Ⅰ-Ⅸ)进行干预,通过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来评价治疗效应。结果:(1)针刺穴位组可以明显缩小MCAO大鼠病灶侧脑梗死面积;在9种针刺参数的干预下,穴位组总体效应趋势优于非穴位组。(2)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Ⅵ减小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的趋势最明显(P0.05)。结论:(1)穴位针刺更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MCAO大鼠脑梗死面积,具有穴位特异性优势。(2)穴位组Ⅵ(频率180次/min;时间5s)可以显著减小TTC染色下脑梗死面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尉国勤 《光明中医》2001,16(6):39-40
疼痛是泌尿系结石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其泌尿系的生理解剖特点 (有三个狭窄部 ) ,石子在通过狭窄部受阻时 ,在临床上以胀痛、刺痛、反射痛、牵掣痛等形式表现出来 ,常伴有恶心、全身不适等症 ,给患者心理上带来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 ,笔者用针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治疗该病引起的疼痛 1 5例观察 ,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 ,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计完整病例 1 5例 ,男 1 3例 ,女 2例 ,共中1 8~ 2 0岁 5例 ,2 1~ 30岁 8例 ,5 0~ 6 2岁 2例。2 治疗方法及用具用具 1 5~ 2寸毫针。手法 :直刺 1~ 1 5寸 ,先…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家兔EGF、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家兔胃黏膜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EGF)、-氧化氮(NO)的关系及足三里是否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方法3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足三里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用无水乙醇按2.35mL/k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中NO含量。结果模型组胃黏膜EGF含量最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足三里后,足三里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提高胃黏膜中的EGF、血清中NO含量,并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腧穴的特异性是指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腧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杂志所刊载的有关腧穴特异性的文章进行分析,对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腧穴特异性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单纯研究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逐渐发展到研究穴位的功能和针刺产生的效应。指出从研究针刺效应入手可能是找到针灸如何起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皮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Spragur-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均为10只.其中模型组和电针组以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电针患侧曲池穴和足三里穴30min,1次/天,至动物处死.蛋白免疫印记杂交(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qPCR)检测大鼠左侧皮质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P<0.05),电针组则升高(P<0.05);电针组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比模型组高(P<0.05).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中,电针能够上调PCNA表达,增强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抗轻、中度休克的作用。方法:采用3中心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138例)、西药组(138例)。西药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药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电针水沟穴,观察治疗6小时后的疗效。结果:针药组可即刻升高血压,升压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P〈0.001)。针药组显效率为52.9%,高于西药组的18.1%(P〈0.001)。结论:在西药基础上电针水沟穴治疗轻、中度休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