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37-133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发现的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8例进行NBI检查及染色放大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NBI、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普通内镜,NBI对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普通内镜(P<0.05);NBI对胃小凹形态、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的图像质量高于染色内镜(P<0.05);NBI放大内镜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准确率与染色放大内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及诊断准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医院配备电子内镜窄带成像与自体荧光成像系统选型提供依据,并为广大内镜工作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探讨了电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自体荧光成像技术原理、系统配置、技术参数、临床应用及选型论证。结果:NBI与AFI技术的主要区别是:NBI和AFI系统都在冷光源上配置了窄带干涉滤光片,但是AFI系统则需采用专用的荧光内镜;共同点是:都是通过不同波长及带宽的RGB三色光激发消化道病变,获取对病变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图像信息。结论:NBI与AFI作为当前最先进的电子内镜成像系统各有优势,医院在选择购置这2套电子内镜系统时,可以根据医院的计划投入成本,科学地选择一款性价比较高的电子内镜系统。  相似文献   

3.
早期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利用窄带成像技术的 NBI内镜有助于早期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本文简要阐述 NBI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电子内镜系统窄带成像技术(NBI)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各自的优缺点,为广大内镜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也为医院配备"电子染色"内镜系统选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比OLYMPUS EVIS LUCERA SPECTRUM与FUJINON EPX-4400电子内镜系统结构组成原理,NBI与FICE的成像特点、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结果NBI与FICE技术主要区别在于:NBI系统是在冷光源上多配置了一个窄带干涉滤光片,FICE系统是图像处理中心增加了光谱估计处理电路和相应程序。结论NBI与FICE作为当前"电子染色"内镜的代表,其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各有各优势,各大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来对这两种技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5月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BE患者24例,各利用两种模式,即:普通内镜模式及NBI模式观察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并进行清晰度评分;对成像技术观测到的BE黏膜的形状分布进行分类。对改变差异最明显部分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NBI模式下鳞状上皮交界处的病变轮廓、BE黏膜像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BI模式下Ⅲ型黏膜像SIM检出率100%。结论 NBI操作简单,对指导BE靶向活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诊断胃早癌的准确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疑似病变患者,行EUS联合NB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EUS联合NBI诊断胃早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白光内镜比较,EUS联合NBI检查可更好地显示病变轮廓、表面结构、微血管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US联合NBI对胃早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17例临床可疑CAG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普通内镜、NBI检查,以病理活检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为金标准,比较普通内镜、NB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特异度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普通内镜检查的准确度为51.28%(60/117)、特异度为63.16%(12/19)、灵敏度为48.98%(48/98)。NBI的准确度为75.21%(88/117)、特异度为84.21%(16/19)、灵敏度为73.47%(72/98)。NBI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普通内镜相比,在CAG患者中行NBI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镜窄带成像(NBI)筛查食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对400例患者进行研究,同一病例自身对照,在口服局部麻醉药物或无痛麻醉状态下,先以常规内镜模式进镜,进镜时详细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退镜至贲门时,用NBI模式退镜再次观察食管,记录发现的可疑病灶,于可疑病灶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 NBI与常规内镜图像相比,两者对Barrett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病变轮廓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NBI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内镜[96.2%(25/26)比76.9% (20/26)、91.7%(22/24)比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操作简便,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能进一步提高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在食管疾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内镜窄带成像(NBI)下形态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的比较,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NBI形态学诊断的10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AG在内镜NBI下的形态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94例,伴有轻度异型增生28例,中度异型增生8例,重度异型增生7例.内镜NBI模式下,胃小凹形态分为6种类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胃小凹Ⅳ型和Ⅴ1型,应警惕Ⅴ1型和Ⅵ型发生恶变的可能;7例重度异型增生,其中2例微血管形态尚规则,另外5例微血管形态不一,可见新生血管.结论 内镜NBI操作简单,放大后可清晰观察到胃小凹及微小血管形态,有助于提高CAG及异型增生的靶向活检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联合醋酸及亚甲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病变者共280例,纳入研究(局部胃粘膜颗粒不平、隆起性病变、隆起伴凹陷病变),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醋酸、亚甲蓝、NBI、NBI联合醋酸及亚甲蓝染色,分别观察各组方法胃粘膜病变处腺管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变化,进行病变清晰度评分,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在镜下初步诊断病变性质(有无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癌)与最终病理检查吻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NBI联合醋酸及亚甲蓝组明显高于NBI组、亚甲蓝及醋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NBI联合醋酸及亚甲蓝染色对病变微细结构的观察更清晰,准确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吻合率高,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结论:由于胃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已成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由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由于病灶较小,容易漏诊及误诊;NB I联合醋酸及亚甲蓝染色,对可疑病灶细微观察黏膜表面腺管及微血管结构的变化观察更清晰,对病变性质初步评价,靶向活检,减少了镜下活检的盲目性,提高了与病理检查的吻合率,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一系列新的电子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窄波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光学图像增强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黏膜表面结构的观察水平。本文就窄波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窄带成像技术的原理,分析和讨论图像处理装置、冷光源及放大内镜的配置和技术参数。总结出窄带成像系统区别于普通电子内镜系统的滤光片、放大内镜、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等关键技术,并分别对各个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医院购置和决策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瘤(NET)的内镜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某院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19例胃肠道NET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例中肿瘤单发17例,多发2例,内镜表现为息肉、糜烂、溃疡、隆起病变等。直径≤10 mm病变,内镜窄带成像(NBI)见病变表面毛细血管增粗或不规则,伴腺体缺失,超声内镜见病灶位于黏膜层;直径>15mm,NBI见病变表面毛细血管明显减少,超声内镜见病变已累及黏膜下层。对病变直径≤15 mm,病变局限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完整的14例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随访4~4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NET内镜特点缺少特异性;对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且直径≤10 mm病灶,内镜下切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筛查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特点。方法对74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同一病例自身对照,在无痛麻醉状态下,先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用普通模式退镜观察至贲门,记录发现病灶,低倍放大病灶(1.4、1.6、1.8倍)。再次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用NBI模式退镜观察至贲门记录所发现病灶,对病灶低倍放大(1.4、1.6、1.8倍),可疑病灶行活检。把图片转化为Word文档,按需放大图片。结果慢性胃炎以A型、AB型较多;轻度肠化、轻度不典型增生:以BC、AB较多,总体分析是以含C型的混合型居多;中度不典型增生:CD型、AC型;重度不典型增生:CD型、D型;早期胃癌(浅表凹陷):BC型+不规则粗A型;进展期胃癌:CD型、D型、C型;幽门螺杆菌感染:A型、B型较多;隆起型、凹陷型病灶普通内镜、NBI下病灶没有漏诊。但对于平坦型病灶普通内镜易漏诊,NBI较少漏诊。结论NBI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较为清晰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病灶。使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从而提高癌前病变、早期胃癌、平坦型病灶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的应用对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经天津市咸水沽医院结肠镜检出的69例结肠息肉患者使用窄带成像技术观察息肉表面血管形态(CP),对病理分型进行预测,将息肉切除后的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研究表面血管形态与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69例患者中有163处病变,依据病理诊断结果 ,共有93处肿瘤性病变,70处非肿瘤性病变,普通NBI观察结肠隆起性病变时,敏感性为93.50%,特异性为81.40%,准确度为88.34%。而直径5mm的病变,敏感性为94.40%,特异性为96.00%,准确度为95.19%;同时,直径5mm的病变,敏感性为92.30%,特异性为45.00%,准确度为76.27%。结论 NBI模式下观察结肠隆起性病变的CP形态对预测其病理分型,即鉴别其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病变具有较为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下白光模式及窄带成像(NBI)模式分型鉴别诊断声带白斑(VCL)性质的价值。方法 136例VCL患者均接受白光模式、 NBI模式检查,比较不同病变性质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不同分型诊断VCL性质的价值。结果 良性组的吸烟、病变累及前联合、累及范围≥50%占比均低于恶性组(P <0.05)。NBI模式的NI分型诊断VCL病变性质的准确度最高,其次为白光模式下的CHEN分型;NBI模式的NI分型鉴别VCL性质的Kappa值最高。结论 电子喉镜下白光模式及NBI模式对VCL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NBI模式下NI分型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切术(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患者进行EMR治疗,并在窄带内镜(NBI)或碘染观察下对残留可疑病灶进行APC的灭活。术后1个月、2个月、半年、1年应用NBI技术进行内镜下随访。结果:42例行成功EMR或分次黏膜剥切术(EMRC);1例患者因病灶行黏膜下注射时无法隆起,转外科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例,均成功内镜下止血;2例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无一例出现穿孔。术后病理检查,9例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示原位癌,1例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1例患者切除病灶病理示食管癌侵及黏膜下层而再行外科手术;随访1例患者2个月胃镜复查活检示中度不典型增生,再行内镜下APC治疗;1例患者半年胃镜复查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再次行内镜下EMR;余40例患者随访至今,最长已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EMR联合APC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子宫内膜增生症(EH)及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因子宫异常出血(AUB)、不孕症及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的可疑子宫内膜病变,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进行宫腔镜检查的4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普通白光成像技术(WLI)与NBI检查,以及子宫内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以子宫内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宫腔镜WLI与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这2种检查诊断EH病理分型的敏感度,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采取宫腔镜WLI与NBI对EH及子宫内膜癌诊断:Kappa值分别为0.793、0.843;敏感度分别为83.5%(111/133)、91.7%(122/133),特异度分别为94.8%(271/286)、93.7%(268/286)。宫腔镜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宫腔镜WLI,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41);而二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9,P=0.591)。②采取宫腔镜WLI与NBI对EH病理分型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9%(89/133)、71.4%(95/1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P=0.426)。③采取宫腔镜WLI,可见EH患者子宫内膜表面凹凸不平或局灶性增厚,部分区域呈"筛孔状"改变,偶见细小血管分布;而宫腔镜NBI,可见EH患者被增厚子宫内膜遮挡的血管呈"树枝状"或"网状"分布,走行较为规则,血管粗细较为均匀,未见明显粗大血管。宫腔镜WLI检查可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改变,而且增厚子宫内膜呈"脑回样"或"分叶状"改变,子宫内膜表面毛糙似绒毛样,质地糟脆,并且可见粗大、裸露血管,而且血管粗细不一,部分可见瘤样或青蛙卵状血管;宫腔镜NBI则可见上述血管病变更为明显。 结论宫腔镜NBI诊断EH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高于宫腔镜WLI,但是对EH病理分型诊断的敏感度,宫腔镜WLI与NBI无差异。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NBI较WLI检查并无更多获益。子宫内膜存在炎症、广泛充血或病变有活动性出血时,宫腔镜NBI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病变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方法137例经常规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有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病变及30例食管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并在其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将放大内镜下毛细血管袢的形态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7例食管病变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鳞癌27例,其中早期食管癌15例;高级别瘤变2l例;低级别瘤变23例;食管炎66例。食管癌组85.18%(23/27)为Ⅳ型IPCL、14.82%(4/27)为Ⅲ型IPCL,高级别瘤变组76.19%(16/21)为Ⅲ型IPCL、23.81%(5/21)为Ⅳ型IPCL,低级别瘤变组56.52%(13/23)为Ⅲ型IPCL、43.48%(10/23)为Ⅱ型IPCL,食管炎组90.91%(60/66)为Ⅱ型IPCL、9.09%(6/66)为I型IPCL,正常对照组100%IPCL分型为I型。食管癌、高级别瘤变的IPCL与食管炎、正常对照组的I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类型可以初步判定食管病变的良、恶性,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应用于食管癌的普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颈动脉、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患者各30例,分别行常规超声以及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成像的结果。结果: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斑块显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光滑、完整,管腔不规则变窄。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正常组30例中,内镜导航成像显示其中2例可见侧壁小斑块;颈动脉斑块组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54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6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5例狭窄不足50%。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