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7/2002—03选择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及沂南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87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173人为观察对象(患者组)。同期选择济南市、济宁市、沂南县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均与患者组相匹配的93名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186人为对照组。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方面内容。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评定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在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将收集到的问卷当即核实。发现缺漏项,及时补正。主要观察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组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3份,收回合格问卷353份。有效率100%。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父母,差异有显著性(t=2.75-5.71,P〈0.01)。并以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②患者组父亲与正常组父亲。患者组母亲与正常组母亲症状自评量表比较:父亲间的对照。患者父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偏执、恐怖、敌对、抑郁、焦虑,而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与正常组父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间的比较。患者母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抑郁、恐怖、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偏执因子分与正常组母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患者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因子分外,差异均有显著性(t=4.47—9.49,P〈0.001),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④患者组父亲与母亲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患者父亲偏执分较母亲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较父亲偏高[(1.83&;#177;0.56,1.65&;#177;0.40,t=2.44,P〈0.05);(1.98&;#177;0.51,1.81&;#177;0.54,t=2.10,〈0.05)]。父亲的偏执因子分高于母亲(1.81&;#177;0.59,1.62&;#177;0.58,t=2.13,P〈0.05)。结论: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病给其父母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带来许多心理卫生问题。独生子女患者父母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及全国常模,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7/2002-03选择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及沂南县精神病医院住院的87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173人为观察对象(患者组)。同期选择济南市、济宁市、沂南县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均与患者组相匹配的93名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186人为对照组。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口学方面内容。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评定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在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将收集到的问卷当即核实,发现缺漏项,及时补正。主要观察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组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3份,收回合格问卷353份,有效率100%。①患者组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父母,差异有显著性(t=2.75~5.71,P<0.01)。并以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②患者组父亲与正常组父亲,患者组母亲与正常组母亲症状自评量表比较:父亲间的对照,患者父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偏执、恐怖、敌对、抑郁、焦虑,而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分与正常组父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间的比较,患者母亲相对突出的症状为抑郁、恐怖、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偏执因子分与正常组母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患者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关系因子分外,差异均有显著性(t=4.47~9.49,P<0.001),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更为突出。④患者组父亲与母亲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患者父亲偏执分较母亲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分较父亲偏高(1.83±0.56,1.65±0.40,t=2.44,P<0.05);(1.98±0.51,1.81±0.54,t=2.10,P<0.05)。父亲的偏执因子分高于母亲(1.81±0.59,1.62±0.58,t=2.13,P<0.05)。结论: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病给其父母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带来许多心理卫生问题。独生子女患者父母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独生子女的父母及全国常模,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应付方式的特点,为独生子女护士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对103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的应付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护士与非独生子女护士的人格特征的相比,独生子女护士在自律性因素上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护士16PF中的许多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合理化、自责、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呈不同程度、性质各异的相关.结论 独生子女护士具有成熟的应对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抑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其抑郁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0%的青少年18岁之前有过至少1次的抑郁发作,65%的有过一过性的抑郁情绪体验。为此,我科护理人员采用应付方式问卷(the way of coping qucstionnaire,WCQ)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景表(egna nl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62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进行了测评,以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的应付方式以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3例住院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患者父母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常模差,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和躯体化7项因子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患者母亲抑郁、焦虑、躯体化3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父亲,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 )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培养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减弱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应付方式,校正患者的认知模式,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患者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慢性酒中毒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市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付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酒中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一线交通警察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73名一线交通警察(研究组)及53名非一线交通警察(对照组)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职业倦怠普适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的情感职能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疼痛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健康状况问卷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维度分与职业倦怠普适量表的低成就感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健康变化维度分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低成就感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精神健康维度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问题解决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维度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问题解决、自责是一线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一线交通警察心身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交互影响,积极的应付方式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114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1%的患者有中等水平或以上的疾病不确定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采用任务应对方式,较多采用的是回避与情绪应对策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任务应对(r=-0.243,P<0.05)和回避应对(r=-0.263,P<0.05)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情绪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r=0.32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任务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相关因素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提供系统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等对本院已确诊的87例职业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职业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与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呈负相关( P<0.05);SCL-90部分因子得分与CSQ部分因子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P<0.05),但与总体的成熟型或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无相关性;解决问题和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和SSRS总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给予职业病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关心,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应对方式及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为提高自闭症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5名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1.85±0.46)分,低于正常儿童父母(P〈0.05)。自闭症儿童父亲和母亲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闭症儿童父亲比母亲更多采用积极应对策略。结论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应指导帮助自闭症儿童父母尤其是自闭症儿童母亲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会适应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社会适应训练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变化。结果:干预... 相似文献
15.
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培养和引导积极的自我概念、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40名护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及SCL-90各因子得分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职护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自我概念和积极应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而消极应对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结论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对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培养和引导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应对方式是确保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患儿家长的心理应激能力。方法:将1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2周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除精神病性因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方式减少,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了解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综合医院756名护士,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量表(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阳性检出率达到37.04%;护士长和普通护士在躯体化因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症状因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该注重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予以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以提高护士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