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高度略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效果较明显。该手术方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稳固脊柱的前提下保留一定活动度,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访〉2年的共52例,其中腰椎椎管狭窄症40例,椎间盘突出症12例。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5分(3.0~9.0分),腿痛VAS评分5.36分(2.6~9.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1.4%。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盘的高度,置入节段的活动度,固定节段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手术时间95 min±16 min,术中出血量183 mL±32 mL。脑脊液漏1例,经改变体位及换药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无恶化。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手术后椎间隙高度有所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固定节段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有所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Dynesys系统固定上端的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略有增加(P〉0.05),其长期临床疗效以及能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等还需长时间、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ynesys应用于腰椎(Lν4、5)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部分切除,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治疗1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结果术后随访14-28个月,ODI、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O.05),Lν4、5节段椎体的活动度(RO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延缓并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8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58岁,其中退变性椎管狭窄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3例,均行后路减压加Dynesys系统固定。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估,所有患者进行随防,平均随防时间为1~2年,应用X线分析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VAS评分从术前的(8.2±1.1)分降至随访时的(2.3±0.5)分(P〈0.01),ODI从术前的(76.46±17.12)分降到随访时的(19.20±8.54)分(P〈0.01),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72 mm恢复为术后的8.34 mm(P〈0.05),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没有明显变化,手术节段活动度(4.3±0.26)°。结论 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并提供稳定,同时也可能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自2007—10--2009-01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导致的腰腿痛患者35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ODI脊髓功能评分,术前及随访期间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片及MRI。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5年,平均38.2个月,术后患者ODI评分均改善,术前为(56.76±9.11)%。术后6个月时为(13.52±10.23)%,末次随访时为(13.41±12.41)%,术前与术后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节段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53±2.19)°、(2.35±1.05)°、(2.36±1.10)°和(2.45±1.13)°,L5S1节段的ROM分别为(10.20±2.24)°、(2.10±1.37)°、(2.24±1.30)°和(2.52±1.59)°。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装置,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轻微的活动度,其对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和运动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活动度评分(ROM)及椎间隙高度。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全部患者行1~2 a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ROM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皮肤感染1例,经更换敷料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脊神经损伤、螺钉松动、装置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可有效缓解腰痛、减轻活动障碍、增强活动度及恢复椎间隙高度,而且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7月~2012年7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为30~64岁,平均49.2岁.患者中腰椎退变性侧凸L2/L3/L4/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6例,L1/L2/L3/L4/L5 1例,L2/L3/L4/L5/S1 1例,L3/L4/L5 3例,L4/L5/S111例; 椎间盘突出症13例,L4/L5 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退变5例,L5 /S1椎间盘突出合并L4/L5退变4例,L4/L5/S1 双节段突出者4例.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状,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为6.30分(3~9分),腿痛VAS评分6.40分( 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2.67%.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结果 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77分),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36分),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12.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ynesys 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其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刘广武  王子滔  方忠  熊伟  廖晖  李锋 《骨科》2017,8(6):417-422
目的:探讨Dynesys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并观察邻近节段的退变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减压+Dynesys植入手术病例21例,成功随访病例 21例(男性16名 76.2%。女性5名 23.8%),平均随访时间17.4±3.5个月(范围12-24个月),平均年龄为42.1±9.4岁。分别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术后3,6,12月)及末次随访时,完成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ODI评分、JOA日本骨科协会腰痛治疗评估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并统计各种并发症事件的发生率。对比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及腰椎间盘MRI改良Pfirrmann分级改变。结果: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JOA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期间共发生2例并发症事件:1例螺钉松动,1例切口下积液导致切口愈合延迟。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一相邻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Dynesys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获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本研究随访期内手术节段上一相邻节段观察到更为明显的退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临床问题,在此背景下,多种非融合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评价减压结合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for the spine,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应用后路减压术结合单节段Dynesys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29例,评价指标包括VAS、ODI评分及椎间高度和椎问活动度。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1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及末次随访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L4-L5和L5-S1)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椎问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1)。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ynesys后路动态稳定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则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Coflex^TM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采用Coflex^TM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9~60岁,平均43岁。椎管狭窄症14例,椎间盘突出症8例。手术方式分为3种:单节段Coflex18例、连续双节段Coflex 2例、单节段PLIF+Coflex 2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疼痛视觉评分(VAS)。影像学观察指标包括X线中立位椎间隙中点、后缘高度,动力位手术节段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ODI分值术前平均66.2±9.1,术后降至15.3±7.5(P〈0.05);VAS平均分值由术前的5.6±0.6下降到术后1.8±0.4(P〈0.05)。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植入物脱落等相关并发症。X线检查见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下降(P〈0.05),椎管狭窄病例椎间隙高度有所恢复(P〈0.05),椎间盘突出病例椎间隙略有塌陷(P=0.053)。结论 Coflex^TM作为近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技术,对于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恢复椎管狭窄病例的椎间隙高度,保持一定椎间活动度,短期相关并发症较少。但由于临床应用时间短、病例数量少,其适应证的选择以及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新福  刘勇 《脊柱外科杂志》2014,12(4):198-201,211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腰椎融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80例(97.5%)。末次随访时,X线片、MRI检查发现4例螺钉松动断裂但已骨性融合(4%),2例植骨未融合,椎间隙高度降低(2%)。疗效评定优24例,良46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5.4%。结论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远期疗效肯定,但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但有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因此提出了非融合技术。目的: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interspinous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IDSS)植入在预防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IDSS)治疗单纯L4-L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3例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30~63岁,平均(46.2±12.3)岁。临床疗效采用腰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D进行评价。摄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以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盘高度(dis cheight,DH)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2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8±1.4)分降至随访时的(2.5±1.6)分,ODI由术前的(69.3±8.5)%减至随访时的(27.3±9.4)%,术前与随访时的VAS、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5)。手术节段DH由术前(9.6±1.1)mm增至随访时(9.9±1.5)mm,ROM由术前的(14.2±1.7)°减少至随访时为(7.8±2.5)°,两者术前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下相邻节段的DH、ROM术前与随访时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WIDSS在有效治疗DLBP的同时,保留了手术节段的一定活动度,不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及退变发生率,对相邻节段的退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术中髓核摘除量与临床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随机分两组(A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髓核摘除体积、临床效果、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丢失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髓核摘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ODI评分、腰痛及双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术中,摘除退变突出的责任髓核、充分解除神经根压迫即可,不必刻意追求髓核摘除量。  相似文献   

15.
宋鹍鹏  张斌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骨伤》2019,32(11):991-996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_(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节段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08—2011-03对24例L1-5,椎管狭窄症分别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A组)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I:1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相对椎问隙高度A、B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4,5末次随访时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前者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提供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延缓及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7.
石义华  廉凯  徐振华  杨俭 《骨科》2013,4(2):91-93,101
目的 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因"腰椎退变导致腰腿痛"行Dynesys系统治疗的1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退变性滑脱(Ⅰ度);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不稳1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VAS疼痛评估以及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复查腰椎X线片及MRI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VAS疼痛评分:术前6.5~9.2分(平均8.2分);术后0~4.3分(平均2.4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8.0~85.0分(平均63.0分),术后0~46.0分(平均30.0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手术节段复发及相邻节段退变.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0例,良1例.结论 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能保留被固定节段的相对稳定性,对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轻度的腰椎不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