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大部分清晰,直径〉4cm占84.6%。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内见单一或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CT值进一步增高。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部分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6例病灶分布较为分散,呈圆形或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3例,最小为4.1cm×4.3cm×2.2cm,最大病灶呈类圆形,约7.1cm直径。CT呈高密度2例,低密度1例。MRI上T1WI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T2WI上呈等信号2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病灶内见出血2例、出现坏死囊变2例,见血管流空现象5例、脑膜尾征2例、周围见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2例。CT和MRI增强后均强化显著,其中不均匀强化4例,较均匀强化2例。颅骨骨质破坏1例,呈虫蚀状改变。肿瘤均有较明显占位效应。进行了MRV、MRA成像各1例,能显示肿瘤所致之周围血管及静脉窦之改变。结论颅内HPC与脑膜瘤的鉴别较为困难,CT和MRI结合有助于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MRA和MRV能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赵心明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06,4(2):116-118,130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2.5~11.9cm,平均6.5cm,边缘规整,分叶明显。CT平扫呈密度欠均匀的低密度肿物,CT增强扫描肿瘤内部的分隔中度或明显强化而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分隔厚度1.5~2.5mm,平均2.1mm;肿瘤内部囊的数目较多,直径1.6~12mm。1例肿瘤中心有粗大的点状钙化。结论大部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粘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结果(1)17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且累及灰白质。额叶3例,顶叶2例,颞叶1例,额顶叶5例,颞顶叶4例,枕顶叶2例。(2)MRI表现:肿瘤T1WI加权呈等或低信号,T2WI加权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和SE-EPI成像,病灶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3)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9例病灶内钙化,8例多发囊性低密度区。(4)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定性诊断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纵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CT表现,并与前纵隔最常见恶性肿瘤胸腺癌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及CT增强资料的纵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7例,分析各类纵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CT表现;同时比较7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与11例胸腺癌临床及各项CT指标的差异,评估肿瘤强化均匀性,肿瘤内坏死灶情况,肿瘤内钙化,肿瘤形态,肿瘤分叶,肿瘤外侵及肺内及胸膜转移等情况CT表现对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与胸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纵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均位于前上纵隔,影像表现为不均强化且含较大面积低密度坏死区域的实性肿块,边缘多模糊不清且形态不规则,就诊时肿瘤多较大且常压迫临近腔静脉及同侧肺门结构.本组非畸胎瘤类生殖细胞瘤与胸腺癌患者比较,发病年龄更年轻,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组患者肿瘤较胸腺癌组大,且肿瘤内密度相对较低,同时肿瘤内低密度坏死情况较胸腺癌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纵隔非畸胎类生殖细胞瘤诊断及与胸腺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最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翔  俞方荣  任红娜 《肿瘤学杂志》2015,21(12):1023-1027
摘 要:[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在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NETP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 17例患者共17个病灶,其中位于胰头8例、胰颈1例、胰体4例、胰腺尾部4例,肿块最大径约11.0cm,最小径约0.8cm。神经内分泌瘤13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高密度强化5例,且边界清楚。增强后动脉期等密度强化1例,门脉期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例。1个病灶内有钙化,11个病灶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和囊变,1例胰管轻度扩张,3个病灶出现瘤体周边环形薄壁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及CT图像征象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TS)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L-GCTTS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17例X线显示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其中7例跨关节生长,4例并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3例伴骨质小囊状破坏。10例X线未见异常表现。5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更清晰。14例MRI中,T1WI上10例呈等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T2WI上信号高低混杂,12例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病灶。增强扫描后,8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合病理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32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骶骨18例,髂骨6例,耻骨4例,坐骨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包括膨胀性骨质破坏、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32例中,膨胀性病变26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18例.CT显示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和神经血管侵犯情况.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与X线平片、CT、MRI检查资料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和MR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17例,MR检查8例,分析其CT和MR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肿瘤中实性肿块型2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实质性肿块;嚢实性肿块4例;完全囊性肿块1例;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部分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囊性低密度区未见强化。CT和MR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59%和75.00%。[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良性16例.恶性4例:肿瘤他于肾上腺者18例,其中1例为双侧,其余为单发,共21个病灶。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其中密度均匀2例,12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单个或多个结节状低密度区,2例表现为厚壁囊肿样病灶;恶性表现为边缘呈分叶状肿块、侵袭性生长、中心不规则坏此.增强扫描动脉期14个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其巾4个病灶内呢粗大扭曲的血管断面、坏死和囊变部分不强化.6个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仍有12个病灶持续强化,8个病灶强化程度下降,1个病灶始终不强化。[结论]嗜铬细胞瘤多为富血供的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有完整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无骨膜反应.2例为多发病变,病变累及双侧股骨及髂骨;2例MRI检查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1例CR及CT检查提示病灶内有骨性分隔和软组织密度影.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ICT)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表现,探讨如何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PTp与10例NICT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SPTP患者平均23.8±6.5岁,女性占88.2%(15/17),70.6%(12/17)无明显症状,NICT患者平均43.5±9.3岁,女性占70%(7/10),30%(3/10)无明显症状,两组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P组肿瘤直径平均9.5±3.4cm,NICT组肿瘤直径平均9.1±3.9cm;两组在肿瘤大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TP的CT平扫影像可见囊性与实性成分相间,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现轻微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强;NICT的CT平扫影像显示为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的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NICT的强化比SPTP明显。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SPTP与NI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周静  张汉良 《肿瘤学杂志》2011,17(10):779-78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侵犯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采用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双期增强扫描方式,以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容积重建(VR)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胰周主要动脉成像(MSCTA)、门静脉血管成像(MSCTP)多角度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血管的侵犯情况。[结果]MSCT血管造影对胰周主要动脉、静脉主干的显率达100%。胰周血管受侵的表现特征:①肿瘤压迫侵蚀局部血管弧形变扁,边缘轻度不规则。②血管僵直管腔狭窄变细,边缘毛糙或锯齿状改变。③孤立性或非孤立性脾静脉阻塞。④胰周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迂曲。⑤胰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结论]MSCT血管造影可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侵犯的准确诊断、术前分期和不可切除性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有完整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无骨膜反应。2例为多发病变,病变累及双侧股骨及髂骨;2例MRI检查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1例CR及CT检查提示病灶内有骨性分隔和软组织密度影。结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ICT)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表现,探讨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SPTP与10例NICT的临床诊治情况. 结果: SPTP患者平均23.8±6.5岁,女性占88.2%(15/17),70.6%(12/17)无明显症状,NICT患者平均43.5±9.3岁,女性占70%(7/10),30%(3/10)无明显症状,两组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P组肿瘤直径平均9.5±3.4cm,NICT组肿瘤直径平均9.1±3.9cm;两组在肿瘤大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TP的CT平扫影像可见囊性与实性成分相间,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现轻微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强;NICT的CT平扫影像显示为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的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NICT的强化比SPTP明显. 结论: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SPTP与NI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骨巨细胞瘤常见和典型的X线、CT及MRI表现的比较,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X线平片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14例,均呈膨胀性生长,边界尚清晰;硬化性骨质破坏1例,病理性骨折。CT表现:13例呈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均见局限性硬化边,12例见棘状、尖角状、条索状骨嵴及硬化边征象,10例软组织肿块影。MRI表现:7例MRI T1WI上均主体呈等信号夹杂少量低信号,T2WI及T2压脂相呈低信号等信号、高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破坏,X线平片、CT及MRI影像检查相互补充,能够增加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并且缺乏特异性,常常不易引起临床的重视,胰腺原发和转移性肿瘤能否得以准确诊断对两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成像特征.方法: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2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观察和评价转移性肿瘤发生的部位、数量、大小、强化方式、血管侵犯和原发灶的情况.结果:(1)2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患者中,原发肿瘤为肺癌者6例,肾癌、淋巴瘤及肉瘤者各3例,胃癌者2例,卵巢、宫颈、结肠及喉部患者各1例.(2)单发病灶10例,包括3例原发灶为肺癌,2例为肾癌,胃癌、淋巴瘤、喉癌、卵巢癌及宫颈癌各1例:多发病变9例,其中肺癌3例、肉瘤3例,肾癌、淋巴瘤及结肠癌各占1例;弥漫增大的病灶2例,淋巴瘤及胃癌各1例.(3)转移病变中低密度灶有19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增强后13例呈环形强化,1例无强化,6例不明显强化,1例均匀明显强化.(4)20例伴有胰外器官的转移.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CT表现为多发生在胰体、尾,动脉期呈环形强化或明显均匀强化,较少引起胰管扩张及侵犯胰周血管,上述CT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胰腺转移性肿瘤CT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MSCT表现。结果:2例位于胰头、3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4例为分叶状,2例为类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4例为多囊,3例为单囊。囊腔大小17~61mm,平均34mm。4例可见较薄(厚度<2mm)分隔。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及纤维瘢痕。囊壁均为均匀菲薄(厚度<2mm)。2例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多位于胰头部、分叶状轮廓、薄而均匀的分隔、缺乏中心瘢痕及钙化、囊壁菲薄、与胰管不相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的MS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的CT资料。结果:10例CT平扫均出现盆腔内囊实性双肿块,实性肿块与一侧子宫角或输卵管相连;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合并囊内出血2例;卵巢明显肿大2例;6例子宫偏向扭转侧;2例合并腹盆腔积液,其中1例为血性渗液。结论: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扫描作为超声检查的一种补充检查方法,对卵巢囊性病变蒂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