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全髋骨水泥及生物置换术,双极骨水泥及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3月期间4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107例)、全髋生物型关节置换术(89例)、双极骨水泥型(115例)与双极生物型(14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时间1.5~9年,平均6.5年。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双极(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P<0.05),4组在术后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全髋(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优于双极(骨水泥型及生物型)组。[结论]对于相对年轻、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患者建议选择全髋(生物型)关节置换术;对于相对年轻的,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的,或者身体条件较差的相对年轻的老年患者,建议选用双极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年龄较大且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选用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年龄70岁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02—2002-02诊治的252例老年(年龄70岁)移位股骨颈骨折,137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半髋组),11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髋组)。以术后12年为随访截点,观察并比较2组的远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假体生存率;②假体脱位发生率;③髋关节翻修率;④改良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2年随访时,半髋组32例(23.3%)存活,全髋组18例(15.4%)存活,2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与全髋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脱位及髋关节翻修情况,假体脱位发生率与髋关节翻修率均为0。术后12年随访时半髋组改良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0.3±16.3)分,全髋组为(69.3±2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建议对年龄70岁、不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完全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995~2001年在我院治疗的262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A组术后优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转子部骨折行一次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5年9月,对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外伤性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行一次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3例,女5例;年龄32~60岁。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先天性双髋臼发育不良2例,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l例。病程4~23年,平均8年。患者均为跌伤入院。左侧11例,右侧7例。X线片检查示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3例。骨折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照Ficat分类:Ⅲ型5例,Ⅳ型13例。受伤后2~12h入院。所有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5.2分。患者均采用全生物型人工关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3d发生深静脉栓塞l例,对症治疗后痊愈。均无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患者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端均愈合,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术后2年参照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分平均94.7分,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4.4%。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转子部骨折,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峰  聂宇  柴子豪  樊宗庆  付廷 《中国骨伤》2023,36(7):635-640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螺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CCS)治疗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2例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25例行FNS固定,27例行闭合复位3枚CCS倒三角形分布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定期随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骨不连、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等)。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FNS组患者出血量多于CCS组、切口长度大于CCS组、住院费用高于CCS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复位Garde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FNS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CCS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于CC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CCS组(P<0.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断裂并发症,FNS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股骨颈短缩2例,其中3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CCS组发生骨不连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短缩11例,其中5例因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FNS具有操作简单、兼具旋转稳定和成角稳定,使患者能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降低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下床不负重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倾向。术后4周所有患者步态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36±9.67)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可避免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降低手术风险。非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后依靠骨组织长入使骨与假体表面形成紧密的生物固定,进而实现良好的骨传导,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早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8.
非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新一代的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殴骨头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用长人式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1年~6年1个月)。临床随访根据改良式Harris评分方法来比较效果的好坏。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33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7分,优良率97%。94%的患者无需止痛治疗,70%的患者患髋功能良好。40%的患者术后患侧下肢有明显肿胀,并伴发热。无一例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 非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便,组织损伤少,可能是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非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一代的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用长入式非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1年~6年1个月)。临床随访根据改良式Harris评分方法来比较效果的好坏。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33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7分,优良率97%。94%的患者无需止痛治疗,70%的患者患骸功能良好。40%的患者术后患侧下肢有明显肿胀,并伴发热。无一例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 非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固定牢靠。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便,组织损伤少,可能是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逆行法切取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位,与血管束植入联合应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14例,与截骨术联合应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结果 经2-6年随访,2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例全部改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他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位术与其他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是治疗股骨颈骨及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好的方法。逆行法取髂骨瓣具有简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对本科于1985年5月~2003年12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1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随访。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及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者分别为29例(31髋),90例(107髋)。所有手术均采用后外侧人路。[结果]早期使用的国产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86.7%的股骨柄假体出现松动。全骨水泥THA,50%髋出现了髋臼杯似体松动,62.5%髋股骨柄似体松动,25%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混合型(Hybrid)THA,未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似体的松动,非骨水泥THA,除1例外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应慎重选择,可适用于老年、日常活动量小的患者;而对于年轻患者,非骨水泥型THA为最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混合型(Hybrid)THA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全骨水泥犁THA应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操作要点与早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对28例(35髋)患者行混合型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Conserve 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性关节炎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和创伤性关节炎3例。平均年龄42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0个月)。25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0(32~51)分提高到术后93(75~97)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无严重疼痛。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该手术的操作要点为准确的股骨颈中心定位;切忌股骨颈切迹的发生;股骨头病灶的清理必须干净彻底,决不姑息;股骨侧假体不应内翻位植入及增加股骨头高度;臼杯的安装必须真正紧密压配。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等年轻患者及大运动量患者的过渡性手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但该术式技术要求高,如不掌握要点极易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一期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33例获平均随访11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关节功能重建良好。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9分,术后第6周平均93.1分。结论一期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骨水泥组),38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生物型组)。结果与骨水泥组相比,生物型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固定稳定性更好,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更高;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每组各56例。骨水泥组患者给予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男26例,女30例,年龄(72±4)岁。非骨水泥组给予非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1例,女25例,年龄(73±4)岁。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1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3)d]、开始负重时间[(41±9)d]均低于非骨水泥组[(17±3)d、(46±10)d](t=4.353,2.856,P<0.05)。骨水泥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49/56),高于非骨水泥组71.43%(40/56)(χ2=4.432,P<0.05)。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1.43%(12/56)(χ2=4.667,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82±14)分]、12个月[(86±8)分]、24个月[(91±7)分]、36个月[(95±4)分]均优于非骨水泥组[(76±11、81±9、87±8、91±6)分]。骨水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非骨水泥组的23.21%(13/56)(χ2=4.236,P<0.05)。 结论相较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华西医院骨科1998~2007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特点的变化。[方法]整理华西医院骨科于1998~2007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每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病例数、男女比例、年龄构成、疾病类别等资料,分析10年来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特点变化。[结果]病例数和男女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构成呈逐年减小趋势,导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疾病类别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激素和酒精性)1 211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984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947例,创伤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0例,髋关节感染后骨关节炎(包括髋关节结核和化脓性髋关节炎)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骨关节炎累及髋关节相比其他三种就很少。[结论]国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总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中以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居多,并且还在不断增多,因此预防该三类病因对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数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间的相关性,评价Singh指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资料完整病例175例,男81例,女94例.其中骨关节炎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股骨颈骨折病例106例:男38例,女68例;股骨头坏死41例:男30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高(r=0.708,P〈0.01),股骨头坏死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低(r=0.642,P〈0.01),骨关节炎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最低(r=0.54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女患者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可根据股骨近端Singh指数预测术后关节功能状态,但对于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ingh指数对术后关节功能预测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1~10年的随访观察,获得完整资料276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应用骨水泥固定与未用骨水泥固定,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和评价。结果本组优108例,良143例,尚可22例,差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新鲜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髋臼已有病变者,宜选用全髋置换术。是否应用骨水泥固定,比较其中、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有骨质疏松者以采用骨水泥固定为好。  相似文献   

20.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与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5年2月期间的5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5例)、双极(195例)与单极(9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时间3~15年,平均8.5年.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引流量、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极组与双橄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全髋组(P<0.05);3组在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3组在术后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率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以全髋组为优,双极组次之,单极组最差.[结论]对于相对年轻、术后活动较多且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建议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建议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存在较多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