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山地大地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对唐山大地震受难者心身健康的远期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方法:以亲历唐山大地震且有一级亲属震亡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亲历唐山大地震而无一级亲属震亡者,总共1695例受试者完成了此项调查研究,其中研究组858例(50.6%),对照组837例(49.4%),结果:显示研究组现在心身健康程度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各个因子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和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2.
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唐山大地震受难者心身健康的远期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亲历唐山大地震且有一级亲属震亡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亲历唐山大地震而无一级亲属震亡者。总共1695例受试者完成了此项调查研究,其中研究组858例(50.6%);对照组837例(49.4%)。结果:显示研究组现在心身健康程度低于对照组,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各个因子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和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康奈尔健康问卷(CMI)中诸多项目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中现患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表明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会长期地影响他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亦证实有亲人震亡和无亲人震亡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 :6 4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和 6 4例对照组完成了唐山大地震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中有 6例患延迟性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PTSD)。PTSD现患率为 9 3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中PTSD的抽样调查结果。 6 4例截瘫患者有 32例地震后发生急性应激性反应 (acutestressreaction ,ASR)。目前截瘫患者心身健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现在SCL -90中的总分和部分因子分 ,SDS总分和标准分 ,SAS总分和标准分 ,CMI中部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0 1)。结论 :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人类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震孤儿30年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唐山大地震30年后地震孤儿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唐山地震后30年选择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6个单位的全部地震孤儿共260例(孤儿组),同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原则抽取曾经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241例作为对照组,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ession Scale,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进行施测.结果:孤儿组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SAS标准分:(41.07±11.61)vs.(35.21±9.09),P<0.05]; 孤儿组EPQ的N量表分(EPQ-N)高于对照组[(47.65±11.41)vs.(44.92±9.46),P<0.05],E量表分(EPQ-E)低于对照组[(55.77±10.14)vs.(58.86±10.1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SCL-90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和消极应对(β=0.454,0.094),进入SDS标准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积极应对、受灾年龄、震后抑郁悲伤和客观支持(β=0.466,-0.173,0.148,0.119,-0.108),进入SAS标准分回归方程的变量有EPQ-N、震后紧张、社会支持总分、受灾年龄和震后出汗(β=0.461,0.171,-0.167,0.134,0.123).结论:震后30年地震孤儿心理健康水平仍低于对照组,个性倾向内向不稳定,神经质和受灾年龄对焦虑、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经历唐山地震的孤儿在地震灾难发生30年后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共有260例唐山地震的孤儿幸存者和241例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幸存者作为对照参加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全部被试中,EPQ-N分与SCL-90总分(r=0.51)、SCL-90总均分(r=0.51)、SCL-90阳性项目数(r=0.52)、SCL-90阳性症状均分(r=0.32)、自评抑郁问卷(r=0.53)、自评焦虑问卷(r=0.51)显著相关,P均〈0.01;地震孤儿组(260例)EPQ-N分高于非孤儿对照组(241例)(47.65±11.41,44.92±9.46,t=2.91,P〈0.01)和EPQ-E分低于对照组(55.7±10.14,58.86±10.13,t=3.41,P〈0.01);患PTSD的孤儿组(n=32)EPQ-E分低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n=228)(51.88±11.34,56.32±9.87,t=2.34,P〈0.05),患PTSD的孤儿组EPQ-N分高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54.84±10.89,46.64±11.14,t=3.910,P〈0.01)。结论唐山地震发生30年后,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幸存者人格特质有明显倾向性,这种人格特征的倾向性与孤儿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6.
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调查30年后唐山大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并探讨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PTSD诊断标准对260例地震所致孤儿进行诊断;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地震后急性应激反应、地震后生活状况和目前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孤儿中有32例为现患PTSD(12%)。患PTSD的孤儿组SAS(47.8&#177;14.5/40.3&#177;10.3)、SDS(53.0&#177;12.0/45.2&#177;11.7)、SCL-90总分(156.6&#177;65.5/127.9&#177;41.0)高于非PTSD孤儿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经历地震时的年龄、神经质、内外向、地震发生后强烈的精神痛苦、反复出现噩梦和消极应对方式(OR值分别为4.5、0.2、5.5、3.5、5.4、3.9)。结论:灾难后孤儿幸存者30年后仍有较高PTSD现患率,青少年阶段、地震创伤的严重程度、人格倾向性及应对方式与现患PTSD相关。  相似文献   

7.
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临床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方法:35例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PTSD患者(PTSD组)和33例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非PTSD患者(对照组)接受了PTSD症状频度和心身健康问卷的评定。结果:PTSD组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并产生生理反应、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过分地担惊受怕、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和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漠、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它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8.
勃起障碍评定量表的编制与测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编制适于评定男性勃起障碍症状及临床标准化诊断的性功能量表。方法:根据临床需要,结合ED症状学特点,通过对279 例受试者的检验(146 例ED 患者和133 例正常对照) ,从90 道未经临床验证的题项中筛选出22 个最终题项,编制成“勃起障碍评定量表”(EDRS) 。结果:EDRS各项目及总分对照组与ED组差别显著( P< 0 .0001) 。量表重测信度为0-857,分半信度为0-973 ,α系数为0-96。因素分析所获三因子( 性唤起、性活动、性满意) 可解释65-55% 的变异,与DSM- Ⅳ中ED的诊断标准存在着对应关系。对ED患者与正常被试以分界值54(20 ~49 岁组)及59( ≥50 岁组) 作诊断划界分,临床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总灵敏度为95-89 % ,总特异度为95-49% ,总准确度为95-70 % 。并且初步划分出20 ~49 岁组患者不同障碍程度EDRS值的分布范围。结论:EDRS的信度、效度初步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调查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肿瘤科病房住院的 10 4例肿瘤患者 ,以其中符合DSM -Ⅲ -R重症抑郁诊断者 ,共计 2 0例 (无抑郁症史 )为研究组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随机选择同期在华西医大附一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2 1例做对照组。两组进行了Hamilton抑郁量表及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比较[2 ] 。结果 在 10 4例肿瘤患者中发现符合重性抑郁症标准的患者有 2 0例 ,占19 2 3 %。HAMD及HAMA总分及各项目分比较发现 ,研究组HAMD量表的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 0 3± 7 7/ 3 4 5±4 9,t =2 2 1,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与精神专科医院抑郁症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两组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EPQ,TAS,HAMD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显示,综合组EPQ-N量表分,TAS总分及因子Ⅱ,因子Ⅳ均分显著高于专科组,综合组症状缺少重症内源性抑郁的特点,而躯体化症状,疑病,焦虑激越出现频率显著高于专科组,两组误诊,病程,病前生活事件有显著性差异,而家族史,临床疗效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自编有关地震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个月内调查218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结果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比未经历过地震的人更倾向于非常关注汶川地震;经历者在恐怖因子上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和未经历过地震者;大地震经历者的SCL-90的一些因子在是否在震中受过伤和地震场景是否反复出现上存在差异。结论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在恐怖上。  相似文献   

12.
唐山大地震对胎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地震强烈应激对胎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测评胎儿期受地震及不受地震经历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和大脑生物学指标。结果 :60例经历过地震已满 18岁的学生 ,其 SCL- 90中的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未经历地震的对照组 (p<0 .0 5 )。 Raven氏测验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提示唐山大地震的应激 ,可能对胎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震后6个月地震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自我意识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对111名震后孤儿进行评定。结果:震后孤儿PTSD检出率为39.6%;除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两个维度之外,自我意识其它维度与PTSD症状成显著负相关,其中焦虑维度可显著预测PTSD。结论:低自我意识中的低焦虑得分可显著预测PTSD,震后及时的自我意识水平筛查可在一定程度指导孤儿心理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孤儿21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唐山地震弧儿21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事件影响量表、SCL-90、MMPI、应激源和应激反应问卷及生活质量问卷等工具,在唐山地震21年后对67名弧儿和67名非弧儿幸存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弧儿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也无显示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 地震弧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弧儿幸存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2016年2—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评估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9.453;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7.733,11.530;P0.05)。结论: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6.
母孕期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青少年认知功能远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地震严重应激对胎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分别测评616例在胎儿期遭受地震应激但未经历地震体验的青年学生及以地震第二年同期出生的616名学生为对照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经历过地震的胎儿的RSPM评分明显低于未经历过地震的对照组,第二个三个月(孕3-6个月)和第三个三个月(孕3-6个月)的胎儿更为明显(P<0.01)。结论:提示唐山大地震对宫内胎儿的认知功能水平具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幸存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以便为进行心理援助和治疗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方法:对安置在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的956名地震幸存者施测了创伤暴露水平问卷,事件冲击量表(IES-R)和D型人格量表(DS-14)。结果:在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有82.6%的被试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地震中创伤暴露水平高的被试更有可能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女性被试、中年被试、已婚被试以及拥有D型人格的被试更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创伤暴露水平以及D型人格中的负性情绪是影响被试是否表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关键因素。结论:有较高比例的地震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创伤暴露水平、女性、中年、已婚和负性情绪是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总结出灾民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民进行访谈和使用创伤后应激反应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97%的灾民具有较强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通过访谈法总结出震后伤员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无助绝望、希望感、焦虑期和稳定期 震后普通民众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焦虑担忧、抑郁期、稳定期和成长期。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对灾民实施心理干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回顾,初步总结出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稳定情绪、正性映象、合理化、放松疗法和认知引导 普通民众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指导倾诉、给予安全感、注重三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和心理安定相结合、社区灾民和流动灾民辅导相结合)和体现三化(阶段化、重点化和科学化)。结论在震后针对伤员及灾民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