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明芬  张慧 《现代护理》2007,13(6):1500-1501
目的为了提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服务质量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5例GDM孕妇及40例健康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DM孕妇病理妊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糖尿病孕妇大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但由此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促进糖尿病孕妇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提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服务质量及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5例GDM孕妇及40例健康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DM孕妇病理妊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糖尿病孕妇大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但由此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结论 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促进糖尿病孕妇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其在妊娠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278例GDM孕妇设为GDM组,同期选取2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孕妇妊娠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GDM组孕妇的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h(1hPG)、服糖后2h(2hPG)]值分别为(5.08±0.56)、(9.22±1.71)、(7.62±1.48)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4.45±0.43)、(7.76±1.35)、(6.34±0.9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可导致母婴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妊娠期糖代谢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认知水平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母婴结局。[结果]产时认知行为方面,实验组孕妇在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应对方面得分为17.80分±0.86分、18.10分±0.85分,18.30分±0.85分,对照组得分为15.50分±0.87分、15.70分±0.79分、15.80分±0.94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结局方面,实验组孕妇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孕妇的基础分娩知识,从而提高分娩效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科门诊正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确诊的GDM孕产妇202例为对照组,以2014年1—12月确诊的GDM孕产妇30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建立针对GDM的专项健康教育课程、制定针对GDM的饮食护理、制定适合GDM孕妇的运动方案及胰岛素应用指导等,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妇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糖尿病并发症和巨大儿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孕期体重增幅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GDM孕妇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糖尿病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05年6月自愿选择阴道分娩的8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作为GDM组,同期选择阴道分娩的非GDM产妇4 506例作为非GDM组,对两组母婴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其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死产及新生儿病率与非G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1周分娩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加强产时护理监测,阴道分娩是安全的,≥41周者应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27-3728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共75例,其中32例孕妇行阴道分娩,43例行剖宫产分娩,对比分析分娩结局;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剖宫产分娩及阴道分娩母婴情况对比中,阴道分娩孕妇产后出血、感染、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感染及窒息各因素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剖宫产分娩及阴道分娩孕妇并发症对比中,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中阴道分娩孕妇术后发热、恶露过长、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再次剖宫产孕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孕妇再次分娩时,若具备临床指标及阴道分娩适应证,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地区孕妇在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妊娠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分娩的3 098例孕妇,回顾其在孕24~28周时检测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服糖后1h和服糖后2h(FPG、1hPG和2hPG)。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正常组2 227例和不良分娩组871例;再按孕妇有无GDM分为3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2 714例对照(非GDM)组;另按年龄把孕妇分为3组:A组(18~30岁),2 656例;B组(30~35岁)327例;C组(35~≤45岁),1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OGTT3个时间点血糖值,分别得到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以判断OGTT血糖对分娩结局的诊断效率。结果不良分娩结局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分娩结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年龄组孕妇不同时间点OGTT血糖值为: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孕妇的剖宫产、GDM、巨大儿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C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妇的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发生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FPG、1hPG和2hPG预测妊娠结局的ROC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65、0.865和0.611。结论孕中期孕妇OGTT血糖值、GDM发生率及不良分娩结局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GDM高血糖水平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关系密切。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应积极干预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8月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90例,同期9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GDM组中孕妇的剖宫产率及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合并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对母婴危害大,应及早诊断和治疗,以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择100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抽取同期1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理性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患病率及分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病理性妊娠、分娩方式、新生儿患病率及分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属于高危妊娠,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加强围生期监护,降低围生期并发症,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毛学芬 《临床医学》2009,29(12):31-3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和处理方式。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40例健康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大多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结论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产检分娩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18例。将孕期进行系统管理、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妇78例列为干预研究组,将未进行有效规范管理、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40例列为干预对照组。同期随机抽取100例血糖正常的分娩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孕妇的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发生率等母婴结局关系。结果干预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早产、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率均低于干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做好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系统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甚至达到正常孕妇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孕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400人,按登记检查序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人和观察组200人。对照组针对孕妇存在的问题和咨询问题予以指导,观察组从怀孕2个月起予以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孕妇定期产检时间对孕妇和其家属进行孕期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比较两组孕妇糖尿病、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胎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孕妇糖尿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8.5%,对照组分别为10.5%,4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83,9.375;P<0.01)。观察组胎儿窒息和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和4.5%,对照组分别为16.0%和2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172,16.755;P<0.05)。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巨大新生儿出生率和糖尿病、孕期并发症、剖宫产、胎儿窒息发生率,有利于孕妇产后康复和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糖尿病(GDM)患者120例,将孕期通过干预后血糖控制良好的76例孕妇为干预实验组,将未予孕期干预、血糖控制不佳者44例为干预对照组,同时,随机抽取110例血糖正常的分娩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干预实验组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FGR、糖尿病酮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干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有效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甚至达到正常孕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建档并确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25例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结果 25例患者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患者无严重母婴并发症,无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是妊娠期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认真做好孕期梅毒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心理干预、健康干预、分娩干预、饮食干预、哺乳干预等多元化护理干预是防治母婴并发症,降低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HbAlc在血糖监测及预判母婴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593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前HbAlc水平将其分为3组:229例孕妇HbAlc<5.5%为A组,284例孕妇HbAlc 5.5%~6.0%为B组,80例HbAlc>6.0%为C组。比较3组母婴结局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母婴结局的高危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lc水平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结果:1)C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A组、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产发生率最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胎死宫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BMI与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167,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lc水平升高是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B组OR=1.477,95%CI:1.011~2.158,P<0.05;C组OR=1.848,95%CI:1.022~3.344,P<0.05)。HbAlc水平有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01(P<0.001)。结论:分娩前HbAlc水平可作为GDM孕妇孕期血糖监测及预测不良母婴结局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孕妇妊娠晚期血糖再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妊娠24~28周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阴性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600例,于妊娠32~34周再行50 g GCT筛查,阳性者再作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检查结果,将600例孕妇分为4组,并对这4组孕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首次GCT阴性的600例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和5.2%.GDM组的年龄、分娩前体质量指数、合并羊水过多者、巨大儿发生率与G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组、GIGT组及GCT(+)组孕妇的孕前体质量、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手术分娩率、新生儿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能增加孕产期并发症和围产儿的患病率.因此,对首次GCT阴性者在妊娠晚期再次血糖筛查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2例与正常对照组82例的妊娠结局,包括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生长迟缓(FGR)、巨大儿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等。82例GDM孕妇中包括经治疗者67例和未经治疗者15例。结果 GDM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尤其未经系统治疗者发生率高。结论 GDM孕妇经过及时诊断,加强管理,用饮食疗法或胰岛素治疗有效控制血糖,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