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跖弹性牵引治疗踝关节跖屈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挛缩是胫腓骨、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1997年~2 0 0 1年应用胫跖弹性牵引治疗踝关节僵直 4 5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5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8岁 ,平均为 35岁。踝关节僵直的原因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石膏托外固定 8例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 19例 ,踝关节骨折伴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11例 ,跟腱断裂 7例 ,踝关节跖屈挛缩最大 5 0°,最小30°,平均 35° ,踝关节活动范围最小 10°,最大 30° ,平均17…  相似文献   

2.
带关节外固定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目的介绍应用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经验,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1年3~6月,12例患者13处Pilon骨折接受了Orthofix公司单侧带关节超踝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致伤原因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为主。该支架远端螺钉固定于距骨颈和跟骨,近端螺钉固定于胫骨骨折近端,使踝关节能以距下关节为中心活动。术后2周松动关节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2例患者随访10~13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Teeny&Wiss评分法)为74~94分,平均87分。踝关节临床结果为2个优秀,7个良好,4个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情况(Marsh踝关节骨折复位评分法)为7个优良,6个中等。踝关节背伸-5°~18°,平均10°(健侧18°);跖屈20°~35°,平均26°(健侧36°);距下关节内翻4°~20°,平均10°(健侧14°);外翻0°~10°,平均3°(健侧10°)。结论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能更好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游离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Ⅰ期治疗小腿严重复合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Ⅰ期治疗小腿严重复合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采用卷地毯式彻底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植骨(骨缺损小于等于4 cm)或胫骨截骨延长(骨缺损大于4 cm)Ⅰ期治疗小腿严重复合伤18例.结果 本组18例皮瓣移植均成活良好,骨延长区域成骨良好,均骨性愈合,其中1例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无肢体缩短、旋转畸形及骨不连发生,骨延长3~11 cm,平均延长7 cm,拆除外固定架的平均时间为7.6个月,所有病例手术12~24个月后均恢复了下肢负重及步行功能.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严重复合伤,可使创面修复Ⅰ期完成,虽然风险较大,但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晋大祥  梁德  杨达文 《中国骨伤》2007,20(8):478-480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与外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9例,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72岁,平均39岁;稳定性骨折7例,不稳定性骨折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颅脑损伤1例,腹部损伤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270岁,平均42岁;稳定性骨折8例,不稳定性骨折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颅脑伤2例,腹部伤1例。两组最初的伤口清创、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移植修复是相同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0个月(1835个月),交锁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6·0±2·6)个月,外支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0±2·5)个月。交锁髓内钉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115°±10°,踝关节为30°±5°,外支架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110°±5°,踝关节为27°±4°,髓内钉组功能恢复较好,成角畸形小。外支架组1例深部感染,4例钉道感染,髓内钉组1例深部感染。按功能评定标准,髓内钉组中优8例,良7例,中2例,差3例;外支架组中优4例,良5例,中3例,差7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踝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彻底清创,并且具备即刻或早期皮瓣修复的技术条件下,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跟腱挛缩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群  王岩  梁雨田  郭义柱  崔庚 《中国骨伤》2005,18(8):452-453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跟腱挛缩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用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治疗跟腱挛缩9例,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踝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踝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踝关节达到中立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踝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39°,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26°,比术前平均进步11°。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跟腱挛缩,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踝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在小腿GustiloⅢ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游离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17例。缺损面积为7.5 cm×5.5 cm~20.5 cm×13.0 cm。一期行急诊清创探查术,并修复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腱,予以骨折处外支架固定;二期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抗血栓、抗血管痉挛等治疗,指导患者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8个月,游离皮瓣均成活。术后1例因切取皮瓣面积较大,其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换药、植皮等处理后愈合;3例皮瓣成活后稍显臃肿,行二期修薄术;4例行外固定支架后成为终极固定方式;13例更换内固定后,骨愈合良好。依据Paley等评定标准,末次随访评定为:优10例,良3例,可4例。术区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效果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修复小腿GustiloⅢ型骨折创面,可有效促进骨愈合,且术后外观及功能较满意,是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Zhang Y  Fang W  Lou C  Lu H  Shi G  Zh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55-857,W003
目的 探讨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胫腓骨GustiloⅢ型的严重损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1 4 6例 ,其中ⅢA 92例 ,ⅢB 36例 ,ⅢC1 8例。男 1 0 8例 ,女38例 ,年龄 1 1~ 68岁 ,平均 31岁。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 (UADF)与简单内固定 (普通螺钉或克氏针 )结合治疗。 30例经二期皮瓣转移消灭创面 ,其中腓肠肌带蒂皮瓣 1 9例 ,股外侧肌游离皮瓣 9例 ,背阔肌游离皮瓣 2例。 结果 本组ⅢB型 3例 ,因年龄大合并颅脑及胸腹部损伤而行截肢术 ,ⅢB型截肢率为 8%。ⅢC型 5例因术后血供障碍坏死而截肢 ,ⅢC型截肢率为 2 8%。余 1 38例骨折复位良好 ,固定稳定 ,创面消灭 ,均获随访。时间 6个月至 6年 ,平均 2 5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2 7周 ,取除内外固定时间平均 2 8周。膝关节活动范围 0°~ 1 2 0° 1 1 0例 ,0°~ 1 0 0° 2 5例 ,0°~ 90° 3例 ,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结论 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病例 ,应作病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决定采用保肢或截肢。对年龄偏大或同时合并颅脑或胸腹部损伤患者 ,为抢救生命 ,倾向早期急诊截肢。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与简单内固定 (普通螺钉或克氏针 )结合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手术创伤小 ,符合微创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multilevel cervic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MCDS)的影像学特点及外科诊疗策略。方法:2004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MCDS患者共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46岁(中位年龄12岁)。7例MCDS患者中,平均椎体发育不良节段数3.6±1.3个节段,平均椎弓不连节段数5.7±1.5个节段,局部后凸角平均-92.2°±20.2°,C2-7 Cobb角平均-68.6°±31.0°,T1倾斜角(T1 slope,T1S)平均-12.5°±12.5°,后凸顶点位于C4节段1例,C5节段5例,T1节段1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8.5~14分(平均12.6±2.1分),其中1例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记录患者预矫形方式及手术方式,入院时、预矫形后、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例术前接受颅骨牵引,3例接受平衡悬吊牵引,3例接受联合牵引,经术前牵引预矫形后,局部后凸角矫正率为60.8%。1例接受手术松解、Halo-vest外固定治疗,1例接受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1例接受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4例接受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固定6.0±2.1个节段,2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接受翻修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84个月(41.2±32.0个月),末次随访局部后凸角平均-27.9°±11.6°,矫正率69.7%,C2-7 Cobb角平均-13.3°±28.4°,T1S平均4.9°±17.9°;术后mJOA评分10.5~17分(15.7±2.3分),改善率78.3%。对比手术前后临床及影像学指标,mJOA评分、C2-7后凸角、局部后凸角及T1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CDS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前方椎体发育不良伴多节段椎弓不连,继发严重后凸畸形。治疗策略可采取术前牵引预矫形并前路多节段椎体切除重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技术治疗18例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一期彻底清创,拆除原有内固定物,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并使用VSD材料临时覆盖创面,二期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8例术后均获得1年随访。本组皮瓣全部成活;16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2例术后伤口延迟换药愈合;17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通过植骨、内固定等处理后骨折顺利愈合;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及抗炎治疗得到控制;无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法评定:优4例,良12例,可2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Ponte截骨置钉二期后路矫形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接受一期后路Ponte截骨二期后路矫形治疗的Cobb角大于10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14~30岁,平均(21.4±4.1)岁。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106°~156°,平均125.8°;后凸角59°~141°,平均100.1°。一期后路Ponte截骨松解、置钉,术后Halo-股骨髁上牵引,再行二期后路置棒矫形融合术。比较术前站立位、后路松解牵引后仰卧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结果 术前仰卧Bending位主弯侧凸柔韧性为14.8%±7.5%;后路松解牵引后主弯侧凸柔韧性为29.1%±9.9%;较术前平均提高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矫形术后主弯Cobb角平均74.4°±14.5°,矫正率平均41.0%±8.1%;与术前仰卧Bending位和松解牵引后比较矫正率分别提高了26.2%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4.0±5.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平均丢失1.4°。术后后凸角平均53.0°±13.7°,较术前(100.1°±23.7°)明显改善,矫正率平均46.1%±11.9%,末次随访时无矫正丢失。牵引中1例发生左侧股骨髁上钉道感染,2例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后路Ponte截骨松解+Halo-股骨髁上牵引能够使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患者获得满意的矫正率,但应注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胫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对小腿主干血管损伤伴骨外露、骨髓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避免采用健侧血管供血的桥式皮瓣修复,有效地保护了健侧小腿的胫后动脉,缩短疗程,减少双腿固定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凹侧撑开预矫形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后双侧依次上棒二次矫形的手术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主弯顶椎偏距(AVT)、躯干偏移(TS)。结果 病人随访(9.0±6.3)个月(1~16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97.4°±10.0°,次弯Cobb角:55.6°±8.4°,TK:50.4°±20.3°,LL:62.7°±6.3°,AVT:(7.64±1.55) cm,TS:(2.00±1.93) cm;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25.8°±8.1°,次弯Cobb角:21.0°±12.0°,TK:24.9°±9.6°,LL:31.6°±11.9°,AVT:(2.34±1.45) cm,TS:(1.26±0.63) cm;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21.2°±9.1°,次弯Cobb角:22.4°±16.1°,TK:32.8°±12.0°,LL:37.6°±14.0°,AVT:(2.41±0.81) cm,TS:(1.6±1.4) cm。除TS外,上述其他指标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7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遂进行手术清创以及内固定取出术后再愈合。结论 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出血少,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在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笔者采用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36例42膝骨关节炎。全部病例均为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术前术后测量胫股角,关节功能评估采用日本横滨市立大学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术后2~3周扶拐部分负重,平均10~1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6.7)个月,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关节血肿,关节粘连或骨不连等。但有6例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有7例轻度深静脉栓塞。术后3~4个月完全恢复步行。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由术前(55±8.2)分至术后(90±7.4)分,胫股角由术前(184.3±5.8)°至术后(170.5±2.2)°。[结论]Kosh ino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60岁以下膝内侧髌股型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小腿严重创伤后游离皮瓣修复受区血管选择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5—2014-03诊治10例小腿严重创伤合并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外露骨长度大于胫骨全长1/2。急诊行清创外固定,创面新鲜后,采用以腓肠肌内侧血管为受区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覆盖创面,供区切口全部或部分缝合,皮肤缺损处取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伤口周围无感染、皮瓣血管无危象等情况发生。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供区皮片成活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2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3个月皮瓣成活好,质地好,弹性好,外观色泽满意。供区无明显瘢痕挛缩,腓肠肌肌力正常,踝关节跖屈有力,功能正常。结论小腿严重创伤后局部组织条件不佳,行游离皮瓣覆盖创面时,腓肠肌内侧血管可提供有效供血,且不损伤小腿主要供血,利于组织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小腿外侧皮瓣联合游离移植治疗小腿软组织大面积缺损8例,其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21 cm×12 cm~27 cm×18 cm.小腿外侧皮瓣面积20 cm×8 cm~26 cm×15 cm .结果 8例16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外形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较理想,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小腿交叉桥接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方法对12例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瘢痕,合并血管损伤及骨折病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肢体血管交叉桥接吻合的方法修复,皮瓣面积:14 cm×35 cm~15 cm×44 cm,外固定架固定双下肢,术后4周行断蒂。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后植皮愈合良好。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与下肢皮肤接近,血运良好,外观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小腿血管交叉吻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为伴有血管损伤的下肢外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针对同侧无可利用皮肤和只有一条主干血管的小腿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例、逆行股前外侧皮瓣2例、小腿内侧筋膜蒂交腿皮瓣12例修复,共16例,游离皮瓣的动脉采用端侧吻合静脉端端吻合的方法.结果 术后皮瓣除1例逆行股前外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余皆血运良好,交腿皮瓣3周断蒂,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随访3个月~2年,皮瓣外形、色泽及膝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对于小腿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同侧无可利用的皮肤和血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远位岛状皮瓣或游离(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光弹性应力实验,分析踝关节在不同跖屈位时踝关节负重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梿枷足行踝后骨阻挡术后留置足下垂的角度,以符合踝关节生理解剖和生活功能的要求.方法采用光弹性应力试验,测定踝关节在5种不同跖屈位时,关节面接触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在临床上,根据实验结果将42例改良的踝后骨阻挡术下垂活动范围限制在最小5°,最大10°.结果通过光弹试验测定踝关节面的应力和分布与关节屈曲角度有关.在跖屈7°时,应力最小,且分布均匀;跖屈19°时,随跖屈角度增大,应力值显著增大;在43°时应力值更明显,形成集中分布.本组随访42例踝后骨阻挡术,下垂角度限制在最小5°,最大10°,随访时间4~13年,平均8年.其中改良的距骨结节延长术19例,优良率94.7%,改良跟骨阻挡术23例,优良率78.2%,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人体踝关节光弹性应力实验揭示了踝关节在不同跖屈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在临床上指导了踝后骨阻挡术术后留置的下垂角度.同时在预防医学上,通过计算也指导了在阅兵军训时穿多高鞋跟的军靴和女同志穿在生理解剖允许范围内最高鞋跟的高跟鞋,减少踝关节疲劳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用U形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2月~2002年9月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少量螺丝钉内固定及U形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平均为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等发生。终末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95°,伸180°。踝关节平均背伸10°,跖屈28°。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经关节面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即能维持骨折对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又不妨碍关节活动,是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作为受区血管蒂并与游离组织皮瓣(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主干血管相吻合修复23例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1.7岁;右侧13例,左侧10例;患肢均无局部皮瓣可供转位修复创面且只有一条主干血管或侧支血管供应远端,创面周缘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皮瓣的血管蒂.损伤性质: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8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部位:小腿近端4例,小腿近中端12例,小腿中远端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 cm×5 cm~32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cm~34 cm×13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愈合时间为14~30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感染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无一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皮瓣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10~25 mm;患者均对术后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血供可靠,术后疗效满意,术后患者无需被迫体位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