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中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后第1周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同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AMI病人血清sIL-2R明显增高,mIL-2R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发病后第1d至第7d,sIL-2R增高和mIL-2R表达降低一直比较明显。AMI病人CD4、CD8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以第1d降低最明显,以后逐渐升高,CD8于第7d恢复正常。4d内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VA)者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结论血清sIL-2R水平、m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AMI病情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测了5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空腹血浆胰岛素(IS)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老年OMI病人空腹血浆I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OMI病人中空腹IS水平与TG、ApoB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HDL-C呈显著的岁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心绞痛组(48例)和无心绞蛋白(CRP)的尿微白蛋白分沁和率(CPK)及其同功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蛋白分泌率(AER)变化。结果 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T 、CRP和AER增高水平均较低,与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空腹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及血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空腹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及血糖变化卢桂静欧淑其(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内科,长沙410008)AMI后患者体内内分泌及代谢的变化较复杂,我们选用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及血糖作为观察指标,旨在探讨AMI后其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41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无梗塞后缺血事件及心力衰竭;B组15例,有上述并发症。21例健康人做为对照。动态测定患者在入院后72小时的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浆ET-1和CEC均在AMI发病的早期4小时即达峰值,以后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但在72小时内各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的是:具有合并症的AMI患者(B组),其血浆ET-1水平和CEC计数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且随时间下降速度缓慢,在48小时和72小时仍呈较高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ET-1和CE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血浆ET-1水平和CEC数量在AMI早期显著增加,二者可做为心肌梗塞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指示物;在有并发症的AMI中二者呈现持续升高,这可能与梗塞后缺血的发生和心脏功能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海口市514例12~15岁少年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oo(apoB100)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分别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格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作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是影响少年血脂与脂蛋白最主要因素,而apoAI、apoB100的变化主要受血清TC、TG及HDL-C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时非酶学蛋白类标志物监测的临床意义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滁州239001杨振平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系列酶学指标发生敏感而特异的规律性变化,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业已充分肯定[1]。然而AMI的病理生理及生化学机制极为复杂,除酶学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摘要)唐发宽,王亚真,齐子荣,陆亚彬,陈英,孙玲我们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偏振技术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进行了研究。1.研究对象:AMI患者16例(男14,...  相似文献   

9.
077溶栓治疗即期T波早期改变的临床意义(MatetzkyS等。JAmCollCardiol,1994.24(2):378(英文)〕本文对急性心肌梗塞(删!)接受溶栓治疗,24小时内T波早期改变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85例AMI患者,除外患有完全...  相似文献   

10.
对心室晚电位(VLP)与冠心病(CAD)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VLP的动态演变。结果:CAD及其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VLP阳性率分别为42.0%(113/269)、509%(54/106)和37.1%(53/143);在AMI合井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颤(VF)者则高达91.7%(11/12);发现VLP在AMI、OMI和正常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检测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冠心病(CAD)和20例正常对照(NS)的血清维生素E(VitE)、人超氧化物岐化酶(hSOD-1)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代谢产物之一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显示AMI组的MDA水平明显高于CAD及NS组,而VitE水平则显著低于CAD及NS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γ=-0.67,P<0.001);AMI和CAD组的hSOD-1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但其两组间无差异,提示AMI时VitE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可能是AMI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存活性的识别及其临床意义闻根,童步高自从溶栓治疗开展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得到改观。但对AMI后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仍高,介入性的血管再造(PTCA或CABG)能恢复某些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但部分患...  相似文献   

13.
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同期动态变化,探讨溶栓治疗对ET和CGRP的影响。对象与方法:30例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初发AMI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分三组:(1)溶栓再通组12例,男1...  相似文献   

14.
Isradipine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通过喂饲含1.5%胆固醇饲料10周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后,再予以isradipine(尹那地平)(0.6mg·kg-1/d)治疗10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喂高胆固醇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血小板膜流动性(PMF)明显降低,模型组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及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增加,增厚的内膜层有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SMCs)。停喂胆固醇后,尽管血清TC渐趋降至正常,但无论是安慰剂治疗组还是isradipine治疗组,血清MDA及PMF皆无明显改善,而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进一步增加,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isradipine无明显降低血清TC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在AS形成后未能有效地抑制SMCs增殖,阻止或逆转AS进程。  相似文献   

15.
肝素辅助因子Ⅱ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几种和血栓有关的疾病中血浆肝素辅助因子Ⅱ活性(HCⅡ: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凝固分析法(ELCA)检测了妊高征、肝硬化、肾衰血透、深静脉全形成(DVT)及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血浆HCⅡ:a水平。结果:妊高征、肝硬化和肾衰血透病人血浆HCⅡ:a水平下降,而DVT和AMI病人血浆HCOⅡ:a水平下降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肌钙蛋白Ⅰ的比较研究苏恩本张寄南杨国平徐红张馥敏马文珠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经典指标,CKMB单克隆抗体法测定增加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1]。新的血清生化指标肌钙蛋白Ⅰ(cT...  相似文献   

17.
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时前壁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09 下壁急性心肌梗塞时前壁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Edmunds JJ等.AmJCardiol,1994,73:142(英文)]在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对应性ST段压低,已被广泛地研究,但对其机制仍有争议。本文对下壁AMI患者进行早期99锝心...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高频(10MHz)探头B型超声检查115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与159例不同分期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观察到正常人CAIMT均值为0.066±0.013cm,正常上限为0.092cm。95%正常人在0.080cm以下。观察者内技术误差仅1.3%、观察者间误差2.7%。但频率较低(5MHz)的探头则严重影响检查准确性。CAIM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相关。高血压病患者随着病期增加,CAIMT明显增厚。CAIMT≥0.08cm组患者颈动脉血流Doppler各项参数(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时间平均速度)都比<0.08cm组低,而颈动脉僵硬度、肱动脉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血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比<0.08cm组高。CAIMT与血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关。CAIMT做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确能判别高血压病患者有无合并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血清脂质水平与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和血清脂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较少,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DL)均显著较高,载脂蛋白A1(ApoA1)、ApoA/ApoB较低,高亲和力型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R1)与TC、TG、LDLC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ApoA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脂导常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ET)时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8例MAI3周以上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采用TET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d,观察运动和随访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其运动前后QTd的变化,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加以对比。结果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15例:TET时出现室早〉6次/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