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有鹏教授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王师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肝,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扰、肝风内动,故选用湿热病的特色治法"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温胆汤合方治疗,分消湿热之邪,通达三焦,配以平肝熄风之品,随证加减,标本兼治,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膀胱过度活动症诸多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从中医三焦理论出发,依据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三焦气机怫郁"为其关键病机,"条畅三焦气机"法当为治疗本病重要方法。探讨条畅三焦气机的理论依据及常用方药,临床辨治该病时须明辨上、中、下焦气机何部怫郁最甚而予以重点施治。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相似文献   

4.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5.
陆硕蕾 《河南中医》2014,34(2):196-196
在《伤寒论》中,栀子豉汤之热郁胸膈证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病机为胃气损伤,热郁气滞,其病位在胃。但其临床所治病证除胃的病变外,还涉及心、肝、肺、三焦等脏腑。栀子豉汤宣散胃热,使气机调畅,胃气来复,故郁热消散,身热得解,胃安能食,正气恢复,病症乃除。  相似文献   

6.
李秀英从"郁"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林妍  张改华 《北京中医药》2009,28(9):671-673
李秀英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的临床工作40余年,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有独特的治疗思路,经验丰富.李秀英主任认为慢性肾衰竭虚实夹杂为基本病机,而实邪郁阻,脏腑气机滞而不通,升降失常,导致变证丛生,这些变证如不能及时有效干预,常导致病情坏转,肾衰竭进展加速.治疗中常从"郁"论治,提出三焦郁阻,主理中焦;舒解肝郁,用药轻灵;开达肺郁,气血调和;疏解肾郁,不妄用补;调理血郁,谨忌攻破,使脏腑气机调和,正气得养,邪气得祛等临证思路与方法,在延缓慢性肾衰竭疾病进展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湿温是常见外感热病,隶属湿热温病,温病四大家均主张三焦分治湿热,遵从"异病同治"原则。临床不仅适用于外感湿热病,对内伤杂病相关湿热证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认为,临床诊治内伤疑难杂病隶属湿热证范畴者,谨守湿热泛溢、郁阻三焦气机之理,紧扣苔腻、大便黏滞不爽等主症,常从三焦分治湿热,湿祛热除,诸症刻缓。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临证思路及用药经验,总结赵瑞华教授从"六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赵瑞华教授认为"六郁"所致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离经之血瘀阻脉络是本病的病理状态,瘀血作为本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病因引起进一步病理改变,其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疗大法:从气郁证、血郁证、痰郁证、火郁证、湿郁证、食郁证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中化瘀为主,气血同治,随证施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清热、消食之剂,兼顾脾胃。用药经验:化瘀喜用丹参、莪术、皂角刺、鸡内金等穿透力强的药物以祛瘀消癥,喜用柴胡、香附等利三焦解六郁,同时注重固护中焦脾胃。在治疗内异症病灶的基础上,或止痛,或助孕,或抑制复发,根据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及个人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武维屏教授业医50年,在咳嗽诊疗方面造诣颇深,临床多灵活从风、痰、郁、瘀、虚5方面论治咳嗽,选方多用张仲景之方,药少力专效捷。半夏厚朴汤疏郁化痰降气,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和枢机,少阳者,胆与三焦也,肝胆相表里,主疏泄而调畅气机,三焦为气水血运行之通道,三焦和则气机和畅、气水血正常运行,故合用小柴胡汤能助半夏厚朴汤疏郁化痰降气之功,并常将两方合用于痰阻气逆证之咳嗽。  相似文献   

10.
升降散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推崇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蜂蜜组成,所针对病机为三焦火郁,气机失畅.后世医家除应用于温病外,针对病机将临床应用扩展到外感及内伤诸病.肿瘤患者经过系列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升降功能的失调,并且因情志因素多有火郁气滞.临证应用升降散取其升降气机之效,往往能有效地调节脾胃气机,理气开郁,有助于肿瘤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穆志娟 《天津中医药》2019,36(4):346-348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介绍张喜奎老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张老师基于《黄帝内经》"郁乃痤"的发病机理,认为"郁"是痤疮发病的最主要病机,提出从营卫论治痤疮的经验方法,以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有关厥证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提出"痛厥(疼痛性厥证)"与"郁厥(郁证性厥证)"新概念,并重点探讨"郁厥"的病脉证治。认为厥仆可以是郁证的表现之一,凡由情志病因导致气机一时升降乖张而厥仆者即是郁厥。郁厥包括气厥气实之证、部分血厥血逆之证及痰厥。中恶缘于精神衰弱,主要因气质禀赋"内生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是郁厥的重要类型。气机逆乱是郁厥的基础病机,为气厥、为中恶;血随气逆为血厥,痰随气逆为痰厥;瘀血与痰浊蒙蔽清窍都是郁厥的重要病机。郁厥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伴有显性郁证和(或)隐性郁证的表现。郁厥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次为厥仆前、厥仆后、厥仆中,其治疗主要有疏肝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定志、活血化瘀、涤痰祛浊、调补脏腑阴阳气血之五大原则。郁厥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心理性晕厥及由心理精神障碍诱发的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是清代温病大家杨栗山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所设,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该方经后世医家发展,灵活运用于临床,凡具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多系统疾患。刘文军教授精研伤寒、温病等中医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炎之中医病机既有伏邪为患,又有气机升降失常,后期更有络脉瘀阻;其中以外邪、湿热、血瘀为标;又肺、脾、肾3脏不足为本,各因素互为因果,然总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刘教授通过临证经验总结,认为升降散一从伏邪立论,二从升降立论,三从络病立论。治病求本,谨守气机失畅、湿热内蕴、络脉瘀阻之机,确立解表祛邪、升清降浊、调气活血之法,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湿热致消"的角度探讨清热祛湿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湿热病的治疗原则应兼顾三焦各个部位,总以分消走泄、通畅三焦为法。而湿热内生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可为外邪侵袭,脾脏受损;或恣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或为情志失调。并从6证论治:湿热郁阻、表里不和证,方选藿朴夏苓汤;湿热中阻、脾胃失司证,方选白虎加苍术汤、黄芩滑石汤;中焦湿热、湿重热轻证,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并重、脾胃不运证,方选王氏连朴饮;湿热秽浊,郁阻蕴蒸证,方选甘露消毒丹;湿热郁阻,弥漫三焦证,方选三仁汤。  相似文献   

16.
张念志教授认为郁证病机之根本为气机郁滞、虚实转化,主张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行气开郁,同时要兼顾其兼证,做到虚中有补、实中有泻。其自拟"郁证方"治疗郁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程瑛  胡浩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0-151
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的潮热、汗出是最常见且最有特征性的绝经期症状,肾虚是其主要病机;营卫失调,少阳枢机不利是潮热、汗出的重要机制。临床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营卫失调、经气不利证。治疗宜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敛汗,阴阳双补,调和营卫,疏利三焦,以达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广梅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1):495-495
<伤寒论>辨悸证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和脐下悸以及悸等,其病变证机有阳虚,有气血虚,有阴阳俱虚,有水气,有阳郁等,其病变部位有在上焦心者,有在中焦即心下者,有在下焦即脐下者.悸证的表现在心者谓心慌,在胃者谓之胃脘筑筑然跳动,在脐下者多是自觉肌肉颤动.悸证尽管病证表现有许多,但其病变证机不外阳郁,水气,气血阴阳虚等,对此张仲景则以通、利、补三法为基本治疗准则,以指导临床辨治悸证的选方用药,拙识略述于次,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黄连温胆汤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因其清热化痰、利胆和胃之功效,多用于失眠、眩晕及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运用时,应从病机出发,抓住疾病本质,随证加减,体现中医"异病同治"之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使用五苓散的核心病机,从而拓展了五苓散的应用范围,使之临床应用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